仰尊颜。目不暂舍。心常精进。无有间断也。受持读诵者。行解相应谓之受。勇猛精进谓之持。心不散乱谓之读。见此不迷谓之诵。为人解说。谓已悟人。能见自性。方便为人解说此经。令悟实相。成无上道。此为法施。无所住相功德。无有边际。胜前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功德。百千万倍。谓彼虽受无量福报。乃世间福耳。受世间福者。乃染烦恼之因。又因心作恶业。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则自此种诸善根。日见增长。愈久而愈盛。则为出世间福。故胜于彼无量无数也。川禅师云。人天福报即不无。佛法未梦见在。颂曰。初中后。发心同。功德无边等莫穷。争似信心心不立。一拳打破大虚空。

须菩提以要言之(至)为发最上乘者说。

明此法门所有功德。过心境界。故不可以心思。过言境界。故不可以口议。若人于此经典。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实相。功德广大。即同佛心。无有边际。不可称量也。为发大乘者说。谓智慧广大。能见自性。色空俱遣。不着二边。二边既无。即无中道可立。不染万境。即是大乘菩萨所行之道。为发最上乘者说。谓不见垢秽可厌。不见清净可求。无遣可遣。亦不言无遣。无住不住。亦不言无住。心量广大。廓若虚空。无有边际。即是最上乘诸佛地位也。黄檗云。如来现世。欲说一乘真法。则众生不信兴谤。没于苦海。若都不说。则堕悭贪。不为众生普舍妙道。遂谈方便。说有三乘。乘有大小。得有浅深。皆非定法。故云。唯有一乘道。余二则非真也。川禅师云。如斩一握丝。一刀一切断。颂曰。一拳打倒化城关。一脚趯翻玄妙棋。南北东西信步行。休觅大悲观自在。大乘说。最上说。一棒一条痕。一掌一握血。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广为人说。知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思议功德者。此谓上根器人。深明此经。了悟佛意。持此大乘经典。为人解说。令诸学者。各见自性无相之理。得见本源自心是佛。当知此人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也。马祖云。汝等诸人。须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佛国白禅师云。心心即佛佛心心。佛佛心心即佛心。心佛悟来无一物。将军止渴望梅林。圆悟禅师云。即心是佛。已是八字打开。非佛非心。重问当阳点破。不寻其言。一直便透。方见古人赤心片片。若也踌蹰。则当面蹉过了也。心佛颂云。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佛佛佛。没榜样。一颗圆光八万象。无体之体乃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指望。内外圆明到处通。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净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有无。便是南无大迦叶。黄檗云。汝但除外凡情圣境。心外更别无佛。祖师。西来。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驰骋。返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即堕异趣。无始以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等正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经解义。如说修行。广为人说。无相之法。令诸学者。悟明心地。能行无相无著之行。开发心中智慧光明。离诸尘劳妄念。共成无上菩提。当知此人。负荷自性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于身内也。傅大士云。遍计于先了。圆成证此时。宿乘无碍慧。方便劝人持。川禅师云。劈开太华手。须是巨灵神。颂曰。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眼里瞳人碧。胸中气若雷。出边沙塞静。入国贯英才。一片寸心如海大。波涛几见去还来。

何以故须菩提(至)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小法者。小乘法也。凡夫愚钝。不能听信。广学无上菩提。空修福德六道轮回因果之法。纵使强学。执着多闻。为人解说。被明眼人觑着。手忙脚乱。一场败阙。保宁勇禅师云。颜色规模恰似真。人前拈弄越光新。及乎入火重烹炼。到了终归是假银。黄檗云。古人心利。才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学无为闲道人也。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从前所有一切解处。尽须并却令空。即是空如来藏。更无纤尘可有。即是破有法王出现世间。亦云。我于然灯佛所。无有少法。可得。此语只为空你情解知量。但消融表里情尽。都无依执。是无事人。三乘教网。只是应机之药。随宜所说。临时施设。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第一不得于心境上守文作解。何以如此。实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我此宗门。不论此事。但只息念忘虑便休。更不用思前虑后。又云。学般若人。不见有一法可得。绝意三乘。唯一真实不可证得。谓我能证能得者。皆增上慢人。法华会上。拂衣而去者。皆斯徒也。是故佛言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所得。默契而已。学者但止于正法修行。放下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不被一切诸境惑乱。若着四相。则堕邪见。故不能听受读诵。况能为人解说。修行正法眼藏云。若欲修行。当依正法。心体离念。相等虚空。不落圣凡。身心平等。如是修者。是为正法也。川禅师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颂曰。不学英雄不读书。波波役役走长途娘生宝藏无心用。甘作无知饿死夫。争怪得别人。

须菩提在在处处(至)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在在处处。言所在之处不一也。一切众生。六根运用。种种施为。常在法性三昧之中。若悟此理。即在在处处有此经也。天人阿修罗。天者逸乐心。人者善恶心。阿修罗者瞋恨心。但存此心。不得解脱。所应供养者。若无天人阿修罗心。是名供养。即为是塔者。解脱之性。巍巍高显。便是如来真身舍利。故云是塔也。以诸香花。而散其处者。常于解脱性中。开敷知见。熏植万行。即法界性。自然显现。川禅师云。镇州萝卜。云门糊饼。颂曰。与君同步又同行。起坐相将岁月长。渴饮饥餐常对面。不须回首更思量。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若能心常清净。宿生业障。永尽消除。颂曰。业由心造心由谁。心罪当知谁所为。直下罪忘心灭处。觉天心月灿光辉。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上明生善。今明灭恶。先世造作定业。不可逃避。以行般若故。不特易重为轻。且得正觉。故言若人受持读诵此经。应合得人恭敬。今复有疾患贫穷业障。反为人所憎恶。世人不达先业。将谓诵经为善。浑无应验。遂生疑惑。殊不知若非经力。即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折三途之报。速得无上菩提。张无尽云。四序炎凉去复还。圣凡只在刹那间。前人罪业今人贱。倒却前人罪业山。傅大士云。先身有报障。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复还轻。若了依他起。能除遍计情。常依般若观。何虑不圆成。川禅师云。不因一事。不长一智。颂曰。赞不及。毁不及。若了一。万事毕。无欠无余若太虚。为君题作波罗蜜。

须菩提我念过去(至)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僧祇。梵语也。华言无央数。那由陀。华言一万万。于无量无央数劫。在然灯佛先。则释迦佛说此经时。去然灯佛。已无量无数矣。又于其先。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出世。则其劫数。不胜其多。供养如是诸佛。其功德。终不可及此经功德。以彼虽供无数诸佛。求福而已。未离生死。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不如有人。于此经典。得悟真性。胜前所得功德。百千万倍。达磨对梁武帝云。造寺写经。供养布施功德。只获人天小果。实非功德也。川禅师云。功不浪施。颂曰。亿千供佛福无边。争似常将古教看。白纸上边书黑字。请君开眼目前观。风寂寂。水涟涟。谢家人祇在渔船。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至)果报亦不可思议。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谓说悟后净妙境界也。前为乐小法者。为说降住小乘之法。欲令悟入。尚犹不信。若便为说见性大乘之法。密义难思。狂乱不信。徒使其狐疑也。义者般若之义。果报者。所得功。德也。当知是经等。则总结此经福果之体。皆幽邃而难测。盖经义乃福所依体。佛果为菩提所依体。以皆无相。故绝言思也。长水云。自第三乃至第十。迤𨓦次第。五度校量。谓外财两度。内财两度。佛因一度。第一以一大千界宝施。不及持说。第二以无量大千界宝施。不及持说。第三以一河沙身命布施。不及持说。第四以无量沙数身命布施。不及持说。第五以如来因地供佛功德。不及持说。至此第五。是校量之极。更无譬喻。可以比况。故总结云。经义果报不可思议也。谢灵运云。万行渊源。义理难测。菩提妙果。岂有心之能议。川禅师云。各各眉毛眼上横。颂曰良药多苦口。忠言多逆。耳冷暖自知。如鱼饮水。何须他日待龙华。今朝先授菩提记。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一切法。直下究竟。本无我体。颂曰。究竟无我绝三玄。真空妙理本无传。人人本有黄金相。分付东君仔细参。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至)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注见善现起请分中。当生如是心者。谓二乘之人。执着诸相。起诸妄念。如来指示。令其心常空寂。湛然清净也。马祖云。常教心如迷人。不辨万有。百丈云。心如虚空相。学始有成也。黄檗云。但净其心。更无别法。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辨。犹如虚空。无杂无染。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暗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凌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与众生。心亦如是。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者。佛言我今欲令一切众生。除灭妄心。令见真性。白乐天云。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圭峰禅师云。觉诸相空。心自无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惟在此也。慈受云。有利根者。一拨便转。性顽钝者。只在梦中。山僧有个省磕睡底道理。不免倾心吐胆。而为诸人说破。良久曰。且勤照管鼻孔。愚者若见此。一如路逢客。智者见点头。恰如饥得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此谓不可见有众生是自己度者。若有此念。即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非菩萨清净心也。川禅师云。有时因好月。不觉过沧洲。颂曰。若问云何住。非中及有无。头无纤草盖。足不履阎浮。细似鳞方出。轻如蝶舞初。众生灭尽知无灭。此是随流大丈夫。

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即非菩萨。谓二乘之人。执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解注已在大乘正宗分中。实无有法。谓初悟人。尚有微细四相也。但少有悟心是我相。见有智慧。能降伏烦恼是人相。见降伏烦恼竟。是众生相。见清净心可得。是寿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云。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傅大士云。空生重请问。无心为自身欲发菩提者。常了现前因。行悲疑似妄。用智最言真。度生权立我。证理即无人。川禅师云。少他一分也。不得颂曰。独坐翛然一室空。更无南北与西东。虽然不借阳和力。争柰桃花一样红。龙舒居士云。此分大概如第三分所言。须菩提于此再问者。无非为续求听者问耳。经中多有如此。不必以前为破情显智。此则忘智显理。前浅后深。穿凿求解。佛再答之。唯增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句。上既言发阿耨菩提者。当生如是心。生如是心。则是法矣。若无法。乌能得见真性而成佛。然此乃言实无有法发阿耨菩提者。何也。盖上言当生如是心者。是心亦非真性中所有。亦属妄耳。故此言实无有法。其意谓究其实。则真性无此。佛恐弟子误认所谓当生如是心者为真实。故特于此说破。以为非实也。然则非徒本无一切众生。而发此求真性之心者。亦本无法。盖真性中本来。荡然空寂。所谓一法不立者是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至)佛言如是如是。

如来。佛自谓也。言我于然灯佛所。有法得三菩提不。须菩提言。若有般若了悟心在。即是有法。尚存所得之心。故云。无有法得三菩提也。佛言如是如是者。善契如来之法意也。川禅师云。若不同床睡争知被底穿。颂曰。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艖。江上晚来秋雨过。数峰苍翠接天霞。

须菩提实无有法(至)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若有一切法。是有一切心。故云。即非佛法。若无一切法。是无一切心。云何不是佛。故龙牙和尚云。深念门前树。能令乌泊栖。来者无心唤。去者不慕归。若人心似树。与道不相违。与我授记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者。如因智慧而得见性。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如何得授记耶。若必有法可得。则然灯佛。已传之矣。何待授记。故无记可授。是名授记。若于心上无纤粟停留。即是无法可得。自性清净。故云。来世当得作佛。慈受禅师云。一颗灵丹大似拳。服来平地便升仙。尘缘若有丝毫在。蹉过蓬莱路八千。傅大士云。人与法相待。二相本来如。法空人是妄。人空法亦袪。人法两俱遣。授记可非虚。一切皆如幻。谁言得有无。川禅师云。贫似范丹。气如项羽。颂曰。上无片瓦。下无劄锥。日来月往。不知是谁。咦。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来者。即真如也。真如不离诸法。凡夫心存取舍。分别诸法。所以浊乱。不得自如。佛心若大虚空。即一切诸法。本来清净。如中天杲日。历历分明。于诸法上。都无取舍分别。即是诸法如义。又云。若不修因。即无证果。虽无因果法之可得。诸法皆如。如理即佛。傅大士云。法性非因果。如理不从因。谓得然灯记。宁知是旧身。经云。文殊及净名。对谈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动着。川禅师云。住住。动着即三十捧。颂曰。上是天兮下是地。男是男兮女是女。牧童撞着着牛儿。大家齐唱啰啰哩。是何曲调万年欢。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至)于是中无实无虚。

无上正觉。佛之真性也。性则吾心本有。法则从外施设。佛假诸法。断除外妄。以明真性。岂谓于法有所得。而名为真性耶。故如来了无所得。而可以得言者。菩提无上道耳。而菩提无上道。有真空妙理。在乎其间。故言无实无虚。无实者。真空无分别也。境界经云。诸欲不染故。敬礼无所观。无虚者。妙用也。具河沙德用也。川禅师云。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颂曰。生涯如梦若浮云。活计都无绝六亲。留得一双青白眼。笑看无限往来人。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世法。皆是佛法。盖如来真如之性。非别有体即一切色等诸法。离性离相。唯佛与佛。乃能证知。故云。皆是佛法。涅槃经云。佛即是法。法即是佛。马祖云。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中。着衣吃饭。言谈祇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不解还源。所以随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种种业。若能一念回光返照。全体圣心。何处不是佛法。川禅师云。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颂曰。曾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琴弹碧玉调。炉炼白珠砂。几般伎俩从何得。须信风流出作家。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谓于者法。心无所得。了诸法空。本无一切法也。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故古德云。用即知而常寂。不用即寂而常照。方契妙觉。是故名一切法也。川禅师云。上大人。丘乙己。颂曰。是法非法不是法。死水藏龙活鱍鱍。是心非心不是心。畗塞虚空古到今。祇者是绝。追寻。无限野云风卷尽。一轮明月照天心。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至)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色身有相。为非大身。法身无相。广大无边。是名大身。黄檗云。虚空即法身。法身即虚空。是名大身也。川禅师云。唤作一物即不中。颂曰。天产英灵六尺躯。能文能武善经书。一朝识破娘生面。方信闲名满五湖。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至)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梵语菩萨。华言觉众生。谓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者。若以众生为有。而我化之成佛。以得灭度。如作此见。则不可名为觉众生。以一切众生。于真性本无。惟从业缘中现。不可以为有。亦如大身。不为真实。徒有虚名而已。傅大士云。名因共业变。万像即微生。若悟真空色。悠然独有名。实无有法名为菩萨者。一切空寂。本来不生。不见有生死。不见有涅槃。不见有善恶。不见有凡圣不见一切法。是名见法。正见之时。了无可见。无四相可得。即是菩萨。维摩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此真空无相法。佛说一切法者此耳。外此则佛无所说。川禅师云。唤牛则牛。唤马即马。颂曰。借婆衫子拜婆门。礼数周旋已十分。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至)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者。妙定经云。若人造得白银精舍三千大千世界。虽有无量布施福德。心有能所。即非菩萨。不如一念无能所心。所得功德。胜前功德百千万倍。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谓如来所说者。庄严心佛土也。心土本来。清净无相。实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岂复取庄严相。逍遥自在。无纤毫挂碍。云何是庄严。云何不是庄严。故云。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也。通达无我法。谓于诸法相。无所滞碍。是名通达。若作有所能解。是名我相。若作无所能解。湛然清净。是名无我。故云。真是菩萨。僧问马祖云。作何见解。则得达道。答云。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方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皆属造作。更向外驰。去家转疏转远。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但不起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川禅师云。寒则普天寒。热则普天热。颂曰。有我元无我。寒时烧暖火。无心似有心。半夜拾金针。无心无我分明道。不知道者是何人。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万法同归一体。更无异观。颂曰。人法俱忘水月秋。更无纤粟挂心头。饥来吃饭困来睡。绿水青山一目收。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盖覆。不能自见。若无迷心忘念。即得翳障退灭。五眼开明。见一切色也。化身观见为肉眼。普照大千为天眼。智烛常明为慧眼。了诸法空为法眼。自性常觉为佛眼。华严经云。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众生心故。慧眼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故。法眼见一切法如实相故。佛眼见如来十力故。又云。若以无相为法身者。名为慧眼而见如来。指空论有。假立名相。名为法眼而见如来。若了有无。即非有无。二边寂灭全体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见如来。僧问尊宿云。观音菩萨用许多手眼作么。答云。通身是手眼。若人于这里荐得。一眼也无。岂更落三落四。然如是。须是个汉始得。川禅师云。尽在眉毛下。颂曰。如来有五眼。张三秪一双。一般分皂白。的的别青黄。其间些子淆讹处。六月炎天下雪霜。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恒河沙数者。谓诸恒河中沙。一沙为一世界。欲明众生有种种妄念。故举无穷之沙以为喻耳。楞严经云。琉璃光法王子。观世间众生。皆是妄缘风力所转。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动念处皆是国土于。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种差别之心。心数虽多。总名妄心。然此妄心。乃自真性中现。则有形相。既有形相。故可得而知。故云悉知。若寂然如虚空。则无得而知矣。川禅师云。曾为浪子偏怜客。惯爱贪杯识醉人。颂曰。眼观东南。意在西北。将谓侯白。更有侯黑。一切众生一切心。尽逐无穷声与色。咄。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觉妄之心。即是非心。本无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为心。即是菩萨心。亦名涅槃心。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故临济云。若一念心能解缚。此是观音三昧法。川禅师云。病多记药性。颂曰一波才动万波随。似蚁循环岂了期。今日为君都割断。出身方号丈夫儿。

所以者何须菩提(至)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谓三世心。无性可得。故可从缘生。肇法师云。闻说诸心谓有实心。故须破遣。明三世皆空。故云。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虚妄。三世推求。了不可得盖真心常住。自无量无数劫来。常一定而不变动。岂有过去未来现在。有此三心。则是妄想。从缘而起。缘灭还无。不可得者。谓无也。言此三心。本来无有。乃从缘而有耳。故云。若悟无相无事。平常真心。即法体空寂。不生不灭。湛然清净。岂有前念今念后念可得也。马祖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谓污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爱憎。无凡圣。是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赵州问南泉云。如何是道。泉去。平常心是道。佛印禅师颂云。欲识平常道。天真任自然。行舡宜举棹。走马即加鞭。若遇饥来饭。还应困即眠。尽从缘所得。所得亦非缘。傅大士云。依他一念起。俱为妄所行。便分六十二。九百乱纵横。过去灭无灭。当来生不生。若能如此观。真妄坦然平。川禅师云。低声低声。直得鼻孔里出气。颂曰。三际求心心不见。两眼依然对两眼。不须遗剑刻舟寻。雪月风花常见面。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以无福德为福德。充满法界。通达无边。颂曰。宝施无边岂性同。何如见道脱凡笼。打开自己光明藏。尽在毫端一化中。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如来说得福德多。

布施虽多。只是有碍之宝。不及无为清净功德。是故如来不说多也。若有菩萨。以卢那含中七觉菩提。持斋礼赞。从其心灯化生功德。不生不灭。坚如金刚。乘香花云。人无边界。起光明台。供养十方一切诸佛。此是无为功德。见性之施。同于虚空。无有边际。川禅师云。尤胜别劳心。颂曰。罗汉应供薄。象负七宝珍。虽然多浊富。争似少清贫。罔象只因无意得。离娄失在有心亲。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有色有相。从缘妄生。离妄即得见性。颂曰。法身体若太虚空。万象难教混一同。花笑鸟啼瞒不得。难将正眼着邪中。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如来法身无为。应身起用。固非色相可见。而未尝离于色相而不可见。凡夫不著有。即着空。有此断常二见。谓观空莫非见色。见色莫不皆空。即是具足色身。具足诸相。非具足也。空色一如。有无不异方可能观无身而见一切身。无相而见一切相。是名色身具足。诸相具足也。僧问赵州云。狗子有佛性也。无。州云。狗子无佛性。僧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为甚么狗子无佛性。州云。为他有业识在。夫业识之人。种种著于有。起诸妄想者。名颠倒知见。种种落于空。都无所悟者。名断灭知见。宿有善根之人。无此颠倒断灭二病。能洞晓空有。此名正真知见。若悟此理。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四祖谓牛头融禅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定门。一切慧门。一切行门。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只在你心。业障烦恼。本来空寂。一切果报。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无欠无余。与佛无殊。更无别法。但只令心自在。莫怀妄想亦莫欢欣。莫起贪嗔。莫生忧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造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皆是佛之妙用。祖印明禅师云。养就家栏水牯牛。自归自去有来由。如今稳坐深云里。秦不管兮漠不收。傅大士云。八十随形好。相分三十二。应物万般形。理中非一异。人法两俱遣。色心同一契。所以证菩提。实由诸相离。川禅师云官不容针。私通车马。颂曰。请君仰面看虚空。廓落无边不见踪。若解转身些子力。头头物物总相逢。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颂曰。生前一句是如何。开口分明蹉过他。佛祖舌头都坐断。哑人食蜜笑呵呵。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至)不能解我所说故。

既云。如来色身相好。不可得见。如何为人说法。然如来心常清净。语默皆如。遇缘即施。缘散即寂。无说而说。说即无说。不达此意。是为谤佛。张无尽云。非法无以谈空。非人无以说法。此谓不同生灭之心。有法可说也。若有生灭心在而说法者。是教一切人不能得见自性。所以为不能解佛所说也。如如居士云。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曾挂着一茎丝。所以我佛横说直说。四十九年。未曾道着一字。若人有所说法。直饶说得天花乱坠。也落在第二着。唯能坐断十方。打成一片。非言语可到。是名真说法也。所以道。墙壁瓦砾。说禅浩浩。古德颂云。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川禅师云。是即是。大藏小藏。从甚处得来。颂曰。有说皆为谛。无言亦不容。为君通一线。日向岭东红。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说法者。无法可说。谓本来无法。特为诸众生随缘而说耳。此法岂真有耶。众生觉悟。何用此法。但虚名为说法而已。谢灵运云。教传者。说法之意也。向言无说。非杜默而不语。但无存而说。则说满天下。无乖理法之过。无存。谓不着诸相。心无所住也。傅大士云。相寂名亦遣。心融境亦亡。去来终莫见。语默永无妨。智入圆成理。身同法性常。证真还了俗。不废是津梁。川禅师云。兔角杖。龟毛拂。颂曰。多年石马放毫光。铁牛哮吼入长江。虚空一喝无踪迹。不觉潜身北斗藏。且道是说法。不是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至)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此魏译偈也。长庆中。僧灵幽入冥所。指魏译则存。秦译则无。今存魏译。慧命。善现解空第一。与般若空慧相应。以慧为命。故称慧命。佛言若敬信佛法。即着圣见。非众生也。若不信佛法。则着凡夫见。非不众生。若起此二见者。是不了中道。须是凡圣皆尽不生两头。方是真正见解。故云。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也。川禅师云。火热风动。水湿地坚。颂曰。指鹿岂能成骏马。言乌谁谓是翔鸾。虽然不许纤毫异。马字驴名几百般。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悟性空故。无法可得。颂曰。火里寻冰谩自求。敲冰取火更无由。十虚纵汝争拈得。两眼双空当下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至)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有少法可得。谓真性中。元无有法可得。若有少法可得。亦是著相。惟无所得。则荡然空空。是故不可以形相求。不可以言说求也。志公云。但有纤毫即是尘。举意便遭魔所扰。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学道之人。但于一切诸法。无取无舍。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如木石。刮削并当。令内外清净方是逍遥自在底人。草堂清和尚云。击石乃出火。火光终不炎。碧潭深万丈。直下见青天。逍遥翁云。内觉身心空。外觉万事空。破诸相讫。自然无可执。无可争。此是禅悦。所谓大明了人。勿令有秋毫许障碍。微尘许染着。坚久不渝。便是无上士。不动尊也。琪禅师云。念念释迦出世。步步弥勒下生。分别现文殊之心。运用动普贤之行。门门而皆出甘露。味味而尽是醍醐。不出旃檀之林。长处华藏之境。若如此也。行住坐卧。触目遇缘。虽应用千差。且湛然清净。川禅师云。求人不如求己。颂曰。滴水生冰信有之。绿杨芳草色依依。春花秋月无穷事。不妨闲听鹧鸪啼。

○净身行善分第二十三

以无相清净心。修一切善法。颂曰。但自胸应无垢机。任他长短是和非。眼中着沙耳盛水。妙行如如同道知。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者。所谓是法。乃真性也。凡夫不见自性。妄识分别。自生高下。诸佛是高。众生是下。菩萨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无所分别。故一切法皆平等。岂有高下也。黄檗云。欲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恒河沙劫。终不能得阿耨菩提。又云。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遍照。故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也。傅大士云。水陆同真际。飞行体一如。法中何彼此。理上起亲疏。自他分别遣。高下执情除。了斯平等性。咸共入无余。修一切善法者。若不能离诸相。而修善法。终不能解脱。但离诸相。而修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百丈云。若人于一切事。无染无著。于一切境。不动不摇。于一切法。无取无舍。于一切时。常行方便。随顺众生。令皆欢喜。而为说法。令悟菩提真性。此即名为修善法也。川禅师云。山高海深。日生月落。颂曰。僧是僧兮俗是俗。喜则笑兮悲则哭。若能于此善参详。六六从来三十六。

须菩提所谓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不住相故。即非善法。无漏福故。是名善法。法华经云。初善。中善。后善者。初。谓发善心时。须是念念精进。不生疑惑懈怠之心。中。谓常修一切善法。令悟真性。不着诸法相。后。谓即破善法。直教一切善恶凡圣。无取舍憎爱之心。平常无事。故云。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盖凡夫执恶。声闻着善。若不离善法。又落两头机。岂为平等也。古德云。了取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又云。常平等心。如地广大。妙观察智。如日光明。体用及此。是佛境界。川禅师云。面上夹竹桃花。肚里侵天荆棘。颂曰。是恶非恶。从善非善。将逐符行。兵随印转。有时独立妙高峰。却来端坐阎王殿。见尽人间祇点头。大悲手眼多方便。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福智俱等虚空。无物可比。颂曰。福智无边岂度量。人天路上福为强。要离生死超三界。惟诵金刚出世方。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聚七宝布施。如三千大千世界中。须弥山王。所得无量无边福德。此为住相布施。终无解脱之期。不如受持读诵此经。乃至四句偈等。所得无住相。净妙功德。胜前功德百千万倍。傅大士云。施宝河沙数。惟成有漏因。不如无我观。了妄乃名真。川禅师云。千锥劄地。不如钝。锹一捺。颂曰。麒麟鸾凤不成群。尺璧寸珠那入市。逐日之马不并驰。倚天长剑人难比。乾坤不覆载。劫火不能坏。凛凛威光混太虚。天上人间总不如。咦。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众生性空。虽化度众生。而实无所化。颂曰。自性众生自性度。痴人觅佛外边求。可怜拾翠拈红客。空在阎浮数日头。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既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云何如来却度众生。故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名。即众生假名也。阴。即五阴实法也。此假名实法。皆即法众。故云。不离于法界。既即法界。凡圣一如。故如来实无有众生可度。又云。谓诸众生。起无量无边烦恼妄想。于一切善恶凡圣等见。有取舍分别之心。迷情盖覆菩提之性。佛出于世。教令觉悟。降六贼。断三毒。除人我。若能了悟人法二空。无诸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更不留纤毫滞碍。即是见性。实无众生可化度也。石霜禅师云。休去。歇去。古庙香炉去。枯木寒灰去。一念万年去。如大死人去。若能如此用心。安有不成道也。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有我人众生寿者。谓此道。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本来是佛。与佛无异。一切众生。皆是妄缘中现。其实无有。若言有众生可度。即着四相。圆悟禅师云。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若也恁么返照。凝然一段光明。非色非心。非内非外。行棒也打他不着。行喝。也惊他不得。真得净裸裸。赤洒洒。是个无生法忍。不退转轮。截断两头。归家稳坐。正当恁么时。不须他处觅。祇此是西方。傅大士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众生但为业障深重。与佛有殊。若能回光返照。一刀两段。即便见自性也。若不因佛经教。一切众生。无因自悟。凭何修行。得至佛地。此是如来无所得心。故云。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有我人众生寿者相也。川禅师云。春兰秋菊。各自馨香。颂曰。生下东南七步行。人人鼻直两眉横。哆和悲喜皆相似。那时谁敢问慈亲。还记得在么。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至)如来说即非凡夫。

如来既无我人等相。云何有时称我。须知对所度众生。假名说我耳。谓有我者。即是凡夫。非我者。随处作主。应用无方。故云。凡是佛因。佛是凡果。境界经云。三世诸佛皆无所有。唯有自心。既明因果无差。乃知心外无法。二乘之人。执有我相。欲离生死。而求涅槃。欲舍烦恼。而求灭度。是舍一边。不了中道。乃同凡夫行也。即非凡夫者。一念清净。非凡非佛。故云。即非凡夫。凡夫亦空。迷者妄执。但无执着。即一切清净耳。川禅师云。前念众生后念佛。佛与众生是何物。颂曰。不现三头六臂。却能拈匙放箸。有时醉酒骂人。忽尔烧香作礼。手把破沙盆。身披锦罗绮。做模打样百千般。蓦鼻牵来祇是你。嗄。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如来清净法身。非属形相。颂曰。三十二相黄金殿。八十随形璎珞衣。觑破如来真面目。元将黄叶止婴啼。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空生疑谓众生是有。可化成圣。法身不无。可以妙相而见之也。川禅师云。错。颂曰。泥塑木雕兼彩𦘕堆青抹绿更妆金。若将此是如来相。笑杀南无观世音。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至)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三十二相者。应身相也。观如来者。观法身如来也。善现初谓应身相好。从法身流出。若见相好。即见法身。故答以如是如是。佛恐善现于应身取着。不达法体。又以转轮圣王为难。谓轮王虽具三十二相岂同如来法身。故不应以相好观如来也。又云。未达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即是心有生灭。生灭即是转轮义。王者。心也。虽修三十二净行。生灭心转多。终不契清净本心。与如来有别耳。川禅师云。错。颂曰。有相身中无相身。金香炉下铁昆仑。头头尽是吾家物。何必灵山问世尊。如王秉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言我者。此是法身真常净我。非色非声。无形无状。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识识。若以色见声求。心游理外。皆名邪见。不见法身。肇法师云。所谓诸相焕目而非形。八音盈耳而非声。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法体清净。犹若虚空。无有染碍。不落一切尘境。今且略举声色耳。又云。音声色相。本自心生。分别之心。皆落邪道。若能见无所见。闻无所闻。知无所知。证无所证。体此妙理。方见如来。傅大士云。涅槃含四德。惟我契真常。齐名八自在。独我最灵长。非色非身相。心识岂能量。看时不可见。悟理则形彰。川禅师云。直饶不作声求色见。亦未梦见如来在且道如何得见。不审不审。颂曰。见色闻声世本常。一重雪上一重霜。君今要见黄头老。走人摩耶腹内藏。咦。此语三十年后。掷地有金声在。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依空即落空。无生断灭之见。颂曰。这点灵光亘古今。几回高显几回沉。蓦然摸着衣中宝。呀地一声更不寻。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至)于法不说断灭相。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者。佛恐须菩提落断灭见。是故令离两边。然性含万法。本自具足。应用遍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来自由。无所挂碍。此法上至诸佛。下至含识。本无欠少。是名具足相也。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者。诸法性空。空即是常。是故不断不灭若作念。云无相而有道心者。是断一切行。灭一切法。此非中道也。又云。若作有相观。即是一边见。若不作有相观。即是断灭法。故知真如法性。不是有。不是无。湛然不动。观与不观。皆是生灭。故云。莫作是念也。于法不说断灭相。谓见性之人。自当穷究此理。若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相。晁太傅云。诸佛说空法。为治于有故。若复著于空。诸佛所不化。故云。大士体空而进德。凡夫说空而退善。当知有为。是无为之体。无为。是有为之用也。川禅师云。剪不齐兮理还乱。拽起头来割不断。颂曰。不知谁解巧安排。捏聚依前又放开。莫谓如来成断灭。一声还续一声来。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不受者。纵有向甚么处着。不贪者。爱欲之念不生。颂曰。宝聚恒河世界中。一毫不受乐心空。春敷万卉青红紫。俄顷峥嵘不见踪。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至)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知一切法无我。谓一切万法。本来不生。本来无我相。所得福德。即非七宝布施等福所能比也。得成于忍者。既知人法无我。则二执不生。成无生忍。此乃胜前七宝布施菩萨。夫万法本来无性。皆因自己之所显发耳。如眼对色谓之见。耳对声谓之闻。见闻是根。色声是尘。色声未对之时。我性常见常闻。未曾暂灭。色声相对之时。我性未尝暂生。此是菩萨了悟真性。活鱍鱍地。洞然同于太虚。所以不曾生灭。凡夫即被妄心所覆。随六尘转。即有生灭。故尘起即心起。尘灭即心灭。不知所起灭心。皆是妄念也。若见六尘。起灭不生。即是菩提。川禅师云。耳听如聋。口说如哑。颂曰。马下人因马上君。有高有下有疏亲。一朝马死人归去。亲者如同陌路人。只是旧时人。改却旧时行履处。

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至)故说不受福德。

不贪世间福德果报。谓之不受。又云。菩萨所作福德。不为自己。止欲利益一切众生。此是无所住心。即无贪着。故云。不受福德。川禅师云。裙无腰。裤无口。颂曰。似水如云一梦身。不知此外更何亲。个中不许容他物。分付黄梅路上人。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四威仪中。法身如如不动。本来静寂。颂曰。坐卧经行脚自抬。登山涉水混尘埃。看他下足分明处。踏碎虚空无去来。

须菩提若有人言(至)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清净法身。遍满虚空世界。本无形相。其现千百亿身。乃随众生业缘而有。如镜中像。其实法身。元无生灭。岂有去来。故不知其何所从来。亦不知其何所从去。华严经云。上觉无来处。去亦无所从。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显现。圆觉经云。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盖谓月未尝运。岸未尝移。真如体性。未尝作止任灭。皆人谬见耳。又云。知色声起时。即知从何而来。知色声灭时。即知从何而去。故色声香味触法。自有起灭。我心湛然。岂有去来生灭相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无不清净也。川禅师云。三门头合掌。佛殿里烧香。颂曰。衲卷秋云去复来。几回南岳与天台。寒山拾得相逢笑。且道笑个甚么。笑道同行步不抬。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世界微尘。离合无性。为显此理。颂曰。一念未兴相已成。如临宝镜两分明。翻身踏碎潭心月。相理元空摆手行。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至)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微尘者。妄念也。世界者。身之别名也。微尘是因。世界是果。微尘世界者。谓因果也。然自己真性。非因非果。能与六道众生为因果也。谓自性是因。六道是果。故知微尘能起世界。轮回由于一念。虽见小善。不可执着。虽逢小恶。必须除去。且众生于妄念中。起贪瞋痴业。妄受三界梦幻之果。如彼微尘。积成世界。不知因果。元是妄心。自作自受。一念悟来。即无微尘。世界何有。故云。即非微尘。是名微尘。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若欲建立世界。一任微尘炽然。若欲除灭世界。觉悟人法俱空。了无一法可得。湛然清净。不被诸境所转。皆由于自己也。傅大士云。欲证无生忍。要假离贪嗔。人法知无我。逍遥出六尘。川禅师云。若不入水。争见长人。颂曰。一尘才起翳摩空。碎抹三千数莫穷。野老不能收拾得。任教随雨又随风。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至)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微尘谓因。世界谓果。若执因果为实有者。即被相之所缚。故云。即是一合相。但莫执为实有。亦莫执为实无。于相离相。故云。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也。又云。微尘虽多。不足为多。世界幻成。终无实义。若说实有微尘。实有世界。即是彼此著相。彼既是相。我又著相。两相相合。是谓一合相。总是虚妄。缚系生灭。但凡夫未悟。妄生贪着耳。即是不可说者。须是学人。自省自悟。于理事上。各无挂碍。今凡夫一向贪着事相。不达于理。所以说因果着因果。说世界着世界。傅大士云。界尘何一异。报应亦同然。非因亦非果。谁后复谁先。事中通一合。理则两俱捐。欲达无生路。应当识本源。逍遥翁云。学道之人。但只了悟灵明之心。是谓本源。所以念念妄想。皆为尘垢。勿令染着。久当证知清净法身也。川禅师云。捏聚放开。兵随印转。颂曰。浑囵成两片。劈破却团圆。细嚼莫咬碎。方知滋味全。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直下顿除二执。知见自然不生。颂曰。一击心空忘所知。朗然声色外威仪。灰飞烟灭心何在。四见才兴却是迷。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至)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说般若金刚之法。始即令诸学人。先除粗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说也。次即令见自性之后。复除微细四相。如究竟无我分中说也。此二分中。即皆显出理中清净四相。明如来四相真见。妄见者。虚妄分别。众生见也。真见者。远离执着。如来见也。在迷众生。执着诸相。以为如来实有四见。故不解所说义。若悟如来真见。能于自心。无求无碍。湛然常住。是清净我见。黄檗云。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也。又云。诸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但学无求无著。无求则心不生。无著则心不灭。不生不灭。便是佛也。若见自性。本自具足。是清净人见。于自心中。本无烦恼可断。是清净众生见。自性无变无异。无生无灭。是清净寿者见。故云。即非我人众生寿者见。是名我人众生寿者见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应见一切众生无漏智慧。本自具足。应信一切众生灵源真性。无生无灭。若能了悟此意。即是一切智慧。不作有能所心。不存知解相。口说无相法。心悟无相理。常行无相行。故云。不生法相。是名法相也。川禅师云。饭来开口。睡来合眼。颂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应现设化。一切有为。俱非真实。颂曰。世界僧祇转法轮。微尘刹土微尘身。谁家底事婆心切。炉鞴门开煆梦人。

须菩提若有人为满无量阿僧祇(至)云何为人演说。

发菩萨心者。谓发广大济度众生之心。最上乘种性人也。持于此经四句偈等。受持读诵者。七宝有竭。四句无穷。悟达本心。了无所得。持于此经。其福胜前七宝。布施功德。缘此经根本。以破相为宗。了空为义。迷性布施。皆不证真故耳。云何为人演说者。四大色身。不解说法听法。是你面前。孤明历历。通彻十方底。解说解听。莫要记他语言。纵饶说得天花乱坠。其心不曾增。便总不说。其心不曾减。求着转远。学者转疏。惟在默契。悟者自知也。川禅师云。要说有甚难。只今便请。谛听谛听。颂曰。行住坐卧。是非人我。勿喜勿嗔。不离这个。只这个。劈面唾。平生肝胆一时倾。四句妙门都说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此谓语达无心无相可取之人。若是有心不取于相。却是取相。心本是空。相亦是空。人法俱空。有何可取也。真净文禅师云。但无一切心。自然合天道。应用在临时。莫言妙不妙。如如不动者。盖谓真性。遍虚空世界。无有形相。湛然不动。应现万形。虽赴感随缘。而真空实寂。学人于此。若谓我知也。学得也。契悟也。解脱也。似此见解。皆是有动心。则是有生灭。若无此心。即一切法。皆摄不动。不动即内外皆如。故云。如如不动也。佛鉴和尚。举僧问法眼。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何不取于相。见于不动去。法眼云。日出东方夜落西。其僧有省。若也于此见得。方知道。旋岚偃岳。本来常静。江河兢注。元自不流。如或不然。不免更为饶舌。天左旋。地右转。古往今来经几遍。金乌飞。玉兔走。才方出海门。又落青山后。江河波渺渺。淮济浪悠悠。直入沧溟昼夜流。遂高声云。诸禅德。还见如如不动么。川禅师云。末后一句。始到牢关。直得三世诸佛。四目相观。六代祖师。退身有分。可谓是江河彻冻。水泄不通。极目荆榛。难为措足。到这里。添一丝毫。如眼中着刺。减一丝毫。如肉上剜疮。非谓坐断要津。盖为识法者恐。虽然恁么。佛法只如此。便见陆地平沉。岂有灯灯续焰。川上座。今日不免向猛虎口中夺食。狞龙颔下争珠。豁开先圣庙门。后学进身有路。放开一线。又且何妨。语则全彰法体。默则独露真常。动则只鹤片云。静则安山列岳。举一步如象王回顾。退一步如狮子颦呻。法王法令当行。便能于法自在。祇如末后一句。又作么生道。还委悉么。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颂曰。得优游处且优游。云自高飞水自流。祇见黑风翻大浪。未闻沉却钓鱼舟。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至)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为皆是。然称此六如。以设教化。则止谓人事耳。以众生界内。迁流造作。皆是妄心起灭。虚幻不实。终有败坏。如梦幻泡影。不得久长。梦者。妄想也。幻者。幻化也。泡者。水泡。易生易灭也。影者。物影。无所捉撮也。露者。朝露。不得久停也。电者。闪电。顷刻之光也。傅大士云。如星翳灯幻。皆为喻无常。漏识修因果。谁言得久长。易脆如泡露。如云影电光。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应作如是观者。有为无为。皆由自己。心常空寂。湛然清净。无纤毫停留挂碍。自然无心。如如不动。应作如是观也。四句偈者。乃此经之眼目。虽经八百手注解。未闻有指示下落处。人多不悟自己分上四句。却区区向纸上寻觅。纵饶寻得。亦只是死句。非活句也。活句者。直下便是。然虽如此。也须亲见始得。佛眼云。千说万说。不如亲见一面。纵不说。亦自分明。要须返己自参。切不可骑牛觅牛也。若人将七宝无量布施。不如受持自己四句。为人解说。使众生皆得见性。其福胜彼。盖以世间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虚妄不实。布施之法。亦属有为。不得取着。惟应受持四句。觉明真性。以证不生灭之极果耳。僧问云门大师云。如何是佛。门曰。干屎橛。太平古禅师为作颂云。我佛如来干屎橛。随机平等遍尘寰。迷头认影区区者。目对慈颜似等闲。蟾首座问洞山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是应底道理。洞云。如驴觑井。蟾云。恁么正是迷头认影。洞云。首座又作么生。蟾云。何不道似井觑驴也。还会么。若教有意千般境。才觉无心万事休。川禅师云。行船尽在把稍人。颂曰。水中捉月。镜里寻头。刻舟求剑。骑牛觅牛。空花阳𦦨。梦幻浮沤。一笔勾断。要休便休。巴歌社酒村田乐。不风流处也风流。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至)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夫至理无言。真空无相。谓都寂默也。但不着言语。不着知解。即是无言无相。金刚之旨趣。本谓此也。是以旋立旋破。止要诸人。乃至无有少法可得。即不被一切诸境所惑。若得心地休歇。即谓之清净心。亦谓之本来心。亦谓之到彼岸。亦谓之涅槃。亦谓之解脱。其实一也。四祖问三祖云。如何是古佛心。祖云。汝今是甚么。四祖云。我今无心。三祖云。汝既无心。诸佛岂有耶。即于言下有省。此是学人标致。张无尽云。若能身处尘劳。心常清净。便能转识为智。犹如握土成金。一切烦恼。皆是菩提。一切世法。皆是佛法。即是了事凡夫。别无圣解。上根之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又何假如许开示耶。川禅师云。三十年后。莫教忘却老僧。不知谁是知恩者。呵呵。将谓无人。饥得食。渴得浆。病得差。热得凉。贫人遇宝。婴子见娘。飘舟到岸。孤客还乡。旱逢甘雨。国有忠良。四夷拱手。八表来降。头头总是。物物全彰。古今凡圣。地狱天堂。东西南北。不用思量。刹尘沙界诸群品。尽入金刚大道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补注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