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开元莲寺比丘 戒环 解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六闻法获益二。
初略叙科名。
时会钦闻寿量秘说。而造道证性浅深不同。佛为随根称扬之。故曰分别功德。文五。
△二依科随释五。
初经家标叙。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至)得大饶益。
得大饶益如下所说。
△二如来分别三。
初入道功德。
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至)得无生法忍。
因闻寿量了无生灭。以无生法忍可成行。而无了无忍名为法忍。忍者行之成名。
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
一闻千悟得大总持。诸余总持自此而出。故谓之门。如圆觉陀罗尼门流出一切。
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辨才。
造道自得左右逢原。故能乐说无碍。即四无碍辨之总也。四辨。一法。二义。三词。四乐说。
复有一世界(至)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
于一切法反本还源。方便利生逆顺自在。名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
复有三千大千世界(至)能转不退法轮。
入正位说正法。迥超二乘无复退转。
复有二千中国土(至)能转清净法轮。
即言辞相寂一乘妙法也。从闻持陀罗尼至此。皆地上菩萨之德。十地论云。得陀罗尼菩萨在五地。
△二得果功德。
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至)三藐三菩提。
此约随根得果远近也。八生等者。以超入圣位。如初生佛家之生。非出没生死之生也。初言八生谓超入四地。取妙觉之位有八。故曰余各八生在当得成佛道。次言四生谓超入八地。取妙觉之位有四。三生二生谓九地十地。一生即超入等觉。取妙觉一间耳。故曰余有一生在当成一切智也。如来寿量即本觉不坏之实相。悟是实相则无不了达。故会众闻说随根各证。
△三发心功德。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至)三菩提心。
闻实报理发正因心也。先举入道得果之菩萨。后举随喜发心之众生。乃事之序。而旧以此文合在初列。又广配十信十住等位文理互违。今不必配。问寿量之法一也。古今之性同也。昔者众生一闻遂得法忍。菩萨深达遂成佛道。而数比沙尘今几何也。曰今之闻者以大千计之真若沙尘。果亦深达则得忍成佛不让在昔。唯其不能深信深达耳。
△三妙瑞助显。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至)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诸瑞皆从空雨遍于九方。乃助显寿量法利。如空无边不可得而思议也。故弥勒赞曰世尊说寿量不可思议法。多有所饶益如虚空无边。言九方者除下方非法会所。菩萨执幡上至梵天。言其满空供养赞叹也。
△四弥勒偈赞四。
初颂叙赞法利。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至)而说偈言。
佛说希有法(至)欢喜充遍身。
△二颂别功德三。
初颂入道功德。
或住不退地(至)清净之法轮。
△二颂得果功德。
复有小千界(至)当成一切智。
随数谓随四三二数也。
如是等众生。闻佛寿长远。得无量无漏。清净之果报。
称实报法故。无漏清净。
△三颂发心功德。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闻佛说寿命。皆发无上心。
△三颂妙瑞助显。
世尊说无量(至)歌咏诸如来。
由其法利如空无边。故感瑞亦尔。
△四颂结赞所显。
如是种种事(至)以助无上心。
结赞妙瑞所显之意。由十方诸天闻佛寿量广获饶益故各具善根。雨诸妙瑞以自表助无上道心也。
△五校量后益五。初生信益二。
初宣扬信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至)所得功德无有限量。
解寿量说。即得不坏体证真常用。故功无限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如来寿量乃智力慧光久修所得。能一念信则为已具般若智因。故五度深功莫比。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至)无有是处。
已具正因故。有进无退。
△二重颂信福五。
初标颂五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
△二别颂五度六。
初施。
于是诸劫中(至)以回向佛道。
△二戒。
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
△三忍。
若复行忍辱(至)如是悉能忍。
△四进。
若复勤精进。志念常坚固。于无量亿劫。一心不懈息。
△五禅。
又于无数劫(至)尽诸禅定际。
一心福即禅波罗蜜也。一切智即心之极造。禅定际即道之极造。
△六结。
是人于百千。万亿劫数中。行此诸功德。如上之所说。
△三颂校信福。
有善男女等(至)其福为如此。
一念之信福过五度。然当悉无疑悔福乃如此。正法华云。当弃捐犹豫。诸着思想事。信乐大法义。其福为若斯。
△四上士必信。
其有诸菩萨(至)说寿亦如是。
菩萨行道经无量劫。则智力慧光已几实报。故闻斯信之。而于未来愿得是报。至坐道场愿说是道。盖深悟称性寿量。人皆有之故。愿不夭䟦而䟦及如来也。
△五通结不疑。
若有深心者(至)于此无有疑。
深心则志固。清净则智明。质直则无伪。多闻则博识。总持则贯通。随义则不滞。有是全才尽智。可于寿量无疑也。
△二解趣益。
又阿逸多(至)能起如来无上之慧。
寿量之说趣在断生灭见显真常体。苟能明解。则起无上慧等同如来。故功无限量。
△三广持益。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至)能生一切种智。
闻佛寿命则断生灭见显真常体。能起上慧而已。广闻是经则具四知见尽一乘道。故能生种智也。然世之闻持不计。而果能起上慧生种智者谁耶。是亦遇王膳而不餐。得衣珠而醉卧耳。惜哉。
△四深信解相。
阿逸多(至)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
生灭见尽。则真常之相触目宛然。
又见此娑婆世界(至)其菩萨众咸处其中。
秽净情忘。则胜妙之境举步皆是。
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身土实相本自一如。生灭秽净皆出情见。故见尽情忘。则真常之相胜妙之境触处现前。非深信解寿量秘说。莫预于此。
△五广显妙功五。
初如亲戴佛。
又复如来灭后(至)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上明一品之利。此明一经之利。故但能随喜而功已侔上。故曰已为深信解相。若正心读持功又过上。故曰则为顶戴如来。云顶戴者。谓得此中全身。而无以上之也。
△二为供佛僧。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至)作是供养已。
诸供养中法供养胜故也。上显随喜功。次显书持功。
阿逸多(至)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
殿堂三十有二以安四方僧。称八正道也。西天宝多罗树其高七仞。诸皆纵举过量之事。以显法供养胜。
△三牒前结胜。
是故我说(至)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四理行相济四。
初兼行诸度。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至)疾至一切种智。
△二复能供养。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至)赞叹菩萨功德。
△三备具众善。
又为他人种种因缘(至)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前言行五波罗蜜不及一念信解。又云不须复起塔寺。非废于行也。姑离事显理。使人深造不滞于迹而已。若理既深造非行不修。如舟无楫终何以济。故须理行相济然后其德为最胜也。世之空谈名理便废行实。诸度不修一善无取。安为痴兀化为阐底者。宜三复于斯。
△四结显前相。
阿逸多(至)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已趣道场言已得真趣登证有期。近坐道树言已几于道成佛不远。故所在之处当尊重之。
△五以偈重宣四。
初总颂胜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
△二颂为供佛僧。
是则为具足(至)具足诸供养。
上颂供佛。次颂供僧。
若能持此经(至)种种皆严好。
△三颂理行相济三。
初引持经之福。
若有信解心(至)其福亦如是。
须曼薝卜多伽三华最香。以此薰油。
△二颂兼行诸度。
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忍辱乐禅定。不嗔不恶口。
△三颂备具众善。
恭敬于塔庙(至)随顺为解说。
△四颂结显之文。
若能行是行(至)经行及坐卧。
佛子住此即佛受用等者。所在之处则为有佛之意也。夫敬持经之人如佛者。所谓若有能持则持佛身。又决有成佛之期故也。此为分别功德品故偏明持经胜德。或以此地其中之语。为指妙法奥域。文势不然。
妙法莲华经解卷第五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