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陵开元莲寺比丘 戒环 解

△二显妙劝持二。

初分科略叙。

显法妙利劝进弘持。令深证妙法也。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二依科释文七。初显法妙利二。初释尊获因二。

初略叙科名。

提婆达多亦曰调达。此云天授。为斛饭王子祷天而生也。昔为仙人授佛妙法。如来因之遂致成佛。今欲明其所授而显法妙利。故以名品。

△二正释文义七。

一叙昔求法。

尔时佛告诸菩萨(至)心不退转。

欲以正道优于天下。

为欲满足六波罗蜜(至)不惜躯命。

欲以正行率彼贪迷。

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

由道之优裕故。君遂无为。

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至)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兼忘天下惟道是从。

△二仙人应求。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至)若不违我当为宣说。

△三屈己尊道。

王闻仙言欢喜踊跃(至)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此终身供给也。以身为床座。示忘身为法无疲厌也。

△四以偈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至)身心无懈惓。

屈己如此。使天下知有至贵者不在国爵也。阿私此云无比。其形与法皆无比也。树生曰果。藤生曰蓏。

普为诸众生(至)今故为汝说。

皆颂往昔求法也。

△五结成因行。

佛告诸比丘(至)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六转记提婆。

告诸四众(至)世界名天道。

号天王者。释迦资之以成道。是为天中天之法王也。

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至)得无生忍至不退转。

记其当来住世利被三乘。

时天王佛般涅槃后(至)至不退转。

灭后正法亦被三乘。

△七闻品获益。

佛告诸比丘(至)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此品明释迦因行求法以致成佛。故闻者净信不疑。斯可远恶道生佛家也。

△二龙女获果二。

初略叙科名。

前明释尊资成佛因。此明龙女资成佛果。皆显一乘妙利也。

△二正解文义十七。

一智积发起。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至)当还本土。

作证事毕。于是告还发起后缘。

△二释迦开端。

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至)可还本土。

△三文殊来仪。

尔时文殊师利(至)却坐一面。

序众之初文殊预会。今又从海涌出者。智体周遍十方对现。如响应声无去来相。但随机显法耳。今显龙宫所化之事。故示从海出也。

△四智积问化。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至)自当证知。

△五海众涌出。

所言未竟(至)今皆修行大乘空义。

此文殊于龙宫所化之众也。龙宫非人所居。则所化众生皆龙类。而一闻妙法遂成菩萨。足知一切众生莫不具佛知见。只欠开悟耳。言本声闻人等者。明所化之机亦具三乘而由权入实也。

△六文殊指答。

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

△七智积偈赞。

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无量众。今此诸大会。及我皆已见。

谓已见智德健化之事。此领自当证知之语。

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

上赞所化。此赞能化。

△八文殊再答。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此答前偈也。前含问意而译文不显。正法华则显矣。彼前偈云。至仁慧无量化海众宝数。惟为露圣旨分别说其意。普首答曰。在海中唯演正法华经

△九智积重问。

智积问文殊师利言(至)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十文殊显示。

文殊师利言(至)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即修行此经速得佛之证也。龙宫无数菩萨。皆是文殊化度。而独举八岁龙女成佛者。明佛性不间男女。不在老成不择异类。但根智之利所造之深。刹那回光则菩提可至。亦乃破三乘远系。而进其濡滞也。

△十一束教疑难。

智积菩萨言(至)不信此女于须臾便成正觉。

此执别教之迹。疑圆顿之理。

△十二龙女赞显。

言论未讫时(至)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至)无不宗奉者。

因智积滞相故。赞文殊深达也。唯其滞相则以畜类佛身罪福有异。故不信此女须臾成佛。唯其深达则大智遍照十方廓然。生佛等同罪福不二。则微妙净体触处端严不择龙女矣。

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

言文殊许之成道。其事超绝。非小智所测。

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因其许可誓度群生。

△十三小乘对辨。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至)速得成佛。

鹙子依小乘教迹辨难。示为小智释疑故也。言佛道悬旷女身多障。皆小乘教迹也。梵王净行。帝释少欲。魔王坚固。轮王大仁。佛具万德。而女人多染多欲。懦弱妒害。具足烦恼。皆反于上。故致五障。

△十四龙女现变。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至)演说妙法。

珠表妙圆真心。持以上佛。表舍法爱也。法爱不存则妙心无垢。成佛之要无速于此。故即往南方无垢世界成等正觉也。经云。法性如大海不说有是非。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所以龙女才舍法爱遂速成佛也。

△十五四众具瞻。

尔时娑婆世界(至)心大欢喜悉遥敬礼。

△十六彼此蒙益。

无量众生闻法解悟(至)无垢世界六反震动。

彼众蒙益彼土瑞应也。道记者。印证其得道也。

娑婆世界三千众生(至)而得受记。

此众蒙益。亦得道记也。

△十七结显劝信。

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智积鹙子闻龙女事。初皆惊疑而终皆默信。盖妙法功利显然神速。孰当不信哉。

妙法莲华经持品第十三

△二圣众愿持二。

初分科略叙。

因前宣付。又因上显劝故。众愿持说以广道化。故名持品。于文初。药王等愿此方持。次声闻众愿他方持。后大菩萨愿十方持者。此方堪忍难化。非药王洪愿不能。他方为善国土故声闻能之。十方广漠故须八十万亿大菩萨也。

△二依科解文三。

初誓此方持。

尔时药王菩萨(至)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此由宝塔品末显难劝持。故药王等发大愿力不惮其难。而愿佛无虑。

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至)种种供养不惜自命。

此领入劫烧接须弥喻难之意。而发誓也。虽末世恶暴有如劫烧。上慢心高有如须弥。难可教化而誓无所避。故云当起大忍不惜身命。

△二誓他方持二。

一声闻僧众。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至)心不实故。

此领立有顶举大地喻难之意。而声闻自量其力。誓化他方善国土也。

△二声闻尼众。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至)俱为法师。

摩诃波提此云大爱道。欲誓持经未奉亲记。故翘伫瞻仰。憍昙弥此云尼众主。女人出家自爱道始。故号尼主。

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至)三菩提。

果号喜见者。因为法师以法喜悦人故。

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至)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耶输示迹。盖表大悲法喜称适大智。智悲双运。然后万德具足千相光严。故其果号具足千万光相。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至)而说偈言。

世尊导师。安隐天人。我等闻记。心安具足。

谢记也。下誓持。

诸比丘尼说是偈已(至)广宣此经。

亦量力故怯于娑婆。

△三十方誓持三。

一顾盻付托。

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

此方他方不该不遍。故青莲回盻意被十方也。八十万亿即十方来集之众。

△二利智嘿从。

是诸菩萨皆是阿鞞䟦致(至)在于他方遥见守护。

彼一娑婆尚怯弊恶则十方诚难。故归功佛力复求加护。

△三同声说偈四。

初勇敢发愿。

即时诸菩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唯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

此亦挟前显难劝持之意说偈。故其辞皆叙末世诸难。

△二广陈忍力四。

一誓忍无智。

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无智昏惑故邪正相寇。

△二誓忍邪慢。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

此大林之荆棘。大田之根莠也。

或有阿练若(至)如六通罗汉。

此寄法借势矫言伪行。以窃名苟利滥膺恭敬者也。阿练若此云寂静处。

是人怀恶心(至)分别于是经。

以愚嫉贤以伪谤真。正末世之情耳。

常在大众中(至)皆当忍受之。

此皆溢恶之言。所谓好出我等过也。谤谓自作此经。故刺言汝皆是佛。皆轻慢之言。

△三誓忍怖恶。

浊劫恶世中(至)护持佛所嘱。

恶鬼入身如楞严说。恶魔能飞精附人讦露人事。骂者操法禁之近于羁。詈者肆言冈之异于罚。

△四誓忍摈逐。

世尊自当知(至)皆当忍是事。

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故浊流昧之。恶口而谤颦蹙而嫌。乃至摈逐而不容。以念前劝持之敕故皆当忍之。

△三触处流布。

诸聚落城邑(至)愿佛安隐住。

世尊使者。言假佛威力故能无畏而善说。愿佛安隐不以为虑也。

△四结誓尽诚。

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诸来十方。即多宝及分身也。

妙法莲华经解卷第四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