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口业真言

净者。洗涤而荡尽之。凡人造业。不外言行两端。口过尤为易犯。必净涤之。方可修真养性也。

修利修利

修者。修持之谓。利者利己而兼利人也。两句复之重言。以申明之也。

摩诃修利

摩诃。大也。大有所修持。而后能利也。

修修利

愈修愈利也。

萨婆诃

萨者。见也。婆者。一切平等也。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清净。不生不灭之义。言佛力普照。无分贵贱智愚。尽致之清净不生不灭也。

○净身真言

身兼视听行动。言净身者。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之谓。独举言行两端。即谨言慎行也。

修多利修多利

修身之道多端。必多方修之。方能有益也。

修摩利

摩即摩诃也。言能修者。其利必大。与摩诃修利。句浅深有别。

娑婆诃

娑者。一切法平等。婆者。无言说义。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清净不生不灭之义。言佛无言说。无分贵贱智愚。尽致之清净不生不灭也。

○安土地真言

人生履后土。而戴皇天。后土安。皇天亦安矣。人当谨言慎行。后必求可对天地而无愧。故净身后。必安土地。

南无三满多没䭾喃

天地以一万二千年。为一劫。自混沌后。空无所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人物渐生而渐满。故云三满劫。交至酉戌亥。人物渐稀而渐少。故云三减劫。是谓没䭾喃。没无也。䭾载也。没䭾喃者。言地无所载也。佛之修行。从三满劫。修至没䭾喃。三减劫。方成大道。

○石亭和尚云。释迦修行。经三满劫。第一阿僧祇满劫。奉事宝相佛。至千佛等。第二满劫。承事燃灯佛。至千佛等。第三满劫。供养胜观佛及千佛等。一一无空过者。交至庄严减劫。初阎浮人寿八万四千岁。身长八丈。凡过百年。命减一岁。身减一寸。过千年。命减十岁。身减一尺。如是减至十岁。身存一尺。尽矣。于减劫中。度生无量。前三满劫。即是三增劫。凡过百年。身增一寸。命增一。岁至千年。身增一尺。命增十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身增八丈。如是三满三减。为三大阿僧祇劫。释迦方称万德圆满。

唵有二说。一指诸鬼神听。一指流注不生灭义。此应指不生灭义而言。

度噜度噜

噜者。合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而言。言佛之普度一切也。

地尾萨婆诃

尾者。地之极边也。自中国蛮貊。至日月所照霜露所坠之地。皆是也。萨婆诃。已注上文。言佛法普照。无分东西南北。中夏夷狄。尽度之而致清净不生不灭也。

○上二句。合千古言。此句指天下言。通节总言遍古今。合天下。佛于其中。普度一切也。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

观世音经众矣。而言高王观世音经者。以是经为高王国所传出。较西藏诸经。尤为可信。曰佛说者。以是经为观世音之所亲授。较他经为倍可珍也。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者。观世间善恶因由也。菩之为言照。萨之为言见。观世间善恶因由。而照见之也。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南无者。归依也。佛家以佛法僧为三宝。佛即性之体。即儒家天命之谓性。南无佛者。明心见性。法即修行之道。即儒家率性之谓道。南无法者。修持而至于明心见性也。僧大众之谓。南无僧者。教大众修持。而归于心见性。即儒家修道之谓教也。

佛国有缘。佛法相因。

相因即归依也。言与佛国有缘者。方能归依佛法。

常乐我静。有缘佛法。

常者。终身如一日。静常作净观。下净光两字可见。所谓主静立人极也。不必专指清净寂灭说。终身能以主静为乐者。方谓有缘佛法。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

波罗蜜者。彼岸也。彼岸即佛之明心见性地位。般若者。言有智慧。善破一切烦恼。转为妙用也。摩诃者。大也。波罗蜜者。有六。或布施。或持戒。或忍辱。或精进。或禅定。或智慧。各占六度之一。惟一般若。能破一切烦恼。则六度兼该。万行俱备。当下即具佛体。即儒家所云。我欲仁斯仁至矣之谓。俚语所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大神者。言其至神速也。大明者。言其至明亮也。无上者。言其无可加也。无等等者。言其莫与匹也。

○自始至此为一段。

○石亭和尚云。是大神咒者。能驱生死之魔。是大明咒者。能破长夜痴暗。是无上咒者。般若是最上发心。是法中王。所以无上也。是无等等咒者。般若是六度之第一义。无佛与之等齐也。

南无净光秘密佛。法藏佛。

净光者。顶上净字说下。即波罗蜜也。净而日光。则知当作静字解。秘密对语言解说。言归依佛法者。不用语言解说。而使性光常静。方是佛藏正法。

师子吼神足幽王佛。

师与狮通。释迦初生。自行七步。一手擎天。一手指地。张目四顾。如师子吼。以示上天下地。惟我独尊。而神足遍照幽冥也。

○石亭和尚云。神足通佛。得六通而成道。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即如意通。神足通者。于一刹那。而到四天下也。幽王者。所处静寂而不动也。

佛告须弥灯王佛。法护佛。

金刚经所载。如来告须菩提云。我于燃灯佛。师法无所得。盖佛法必心无所住。故告须菩提。法无所得。正所以护持佛法也。

金刚藏师子游戏佛宝胜佛神通佛。

金刚藏所载。有色相有空相。所载庄严法像。变化神妙。皆如师子游戏于世也。世人以此谓佛之胜境。而宝贵之。其实不过佛之神通耳。

药师琉璃光佛。

药以疗病为功。师以训导为能。琉璃者。借佛国帝青宝石。极其明净者。以喻佛身。言医治众生。必先性体。极其光明也。

普光功德山王佛。

佛居山中。而功德普遍十方。即儒家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也。

善住功德宝王佛。

作善功德。住于一方也。

过去七佛。

石亭和尚云。一梵语毗婆尸佛。华云智光圆满。二梵语尸弃佛。华云大智光也。即根本智。三梵语毗舍浮佛。华云遍一切自在。四梵语拘留孙佛。华云永断烦恼。五梵语拘那含牟尼佛。华云能仁寂默。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双运。利物无穷也。

○以上皆指修持已成者焉。

未来贤劫千佛。

按三十佛国记所载。贤劫千佛名。千小儿生于恒水上流国。其母生一肉胎。掷之恒水。为他国王收养。后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服。次伐其所生本国。国王大忧。其母夫人。登城东高楼。语云。汝是我子。何故作逆伦事。始不信。后详言之。则放弓。伏拜其母。而拜其父。世儒以佛为无父无君。故他佛出处皆不载。此独举之。

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五百化身佛。百亿金刚藏佛。

贤劫千佛佛名也。而以未来贯下者。皆以借喻未来修持者而言。

定光佛。

即普光王如来也。此独举定光者。盖言定而后能静。无论过去未来。欲求静者。必先求定耳。通卷所称佛名。皆有至理。岂泛然杂举。

○净光秘密佛至此为一段。

六方六佛名号。

此句即下文东南西北上下六句。总冒人生于东。长于南。成于西。归于北。魂升于天。魄降于地。故云六方。

东方宝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

宝光言性体之可宝也。月殿月之芽也。音影也。言人之始生性体之光。如月中之影。其体甚微。而实至尊至妙也。

南方树根花王佛。

言有根者。自能发花也。

西方皂王神通𦦨花王佛。

世间如一大染场。必神通广大。方能世𦦨不染也。

北方月殿清净佛。

人之身后。归至清净。如月之晦也。

上方无数精进宝首佛。

首元始也。清明之气上升。自能精进不已。而保其元善之初也。

下方善寂月音王佛。

昏浊之气下降。如月中之影。尽归寂灭也。

无量诸佛。

诸佛皆从无量劫修行而成。

多宝佛。

言性体之可宝也。

释迦牟尼佛。

释迦之义。云能仁。牟尼之义。云寂默。能仁者。即心性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即性体本寂。动静不干也。

弥勒佛。

弥无不也。言性体上达无不。勒住之。而不使下达也。

阿閦佛。

閦初也。阿合乎人之始初也。

○石亭和尚云。阿閦不动常住法性。故亦此意。

弥陀佛。

无量寿佛也。

○东南西北上下六句。言人人皆具佛性。下言有修持之功。所以成无量寿佛也。

○六方六合名号至此。又为一段。

中央一切众生。在佛世界中者。

众生兼人物而言。自开辟至今。皆有佛持世。故云在佛世界中。

行住于地上。及在虚空中。慈忧于一切众生。各令安稳休息。

言由定而静。方能安人安物也。

昼夜修持。心常求诵此经。能灭生死苦。消伏于毒害。

伏即金刚经降伏其心之谓。毒害即杂妄恶诸念。是也。佛与言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子息得子息。而此毒言生死毒害者。盖恐人之入子贪嗔痴耳。

那摩(那摩与南无通)大明观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音。药王菩萨。

向称星宿光长者。持药普施众生。四百四病。无不除愈。即能灭生死苦也。

药上菩萨。

药王菩萨之弟。即电光长者曰。我兄但治身病。不医心病。即将两手擎药。施于众生。贪瞋痴病悉灭。菩提智慧即生。十恶化为十善。六尘化为六度。有着化为无住。即所谓消伏于毒害也。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与世文迥异。道德足为人师。而有利济者也。

普贤菩萨。

德无不遍曰普。佑上利下曰贤。

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

指上天下地而言也。

清凉宝山一万菩萨。

宝山。即方寸之谓。言此心清凉。则万事万念。皆能照见。或云清凉宝山地藏王处。现在金陵。今指心言。恐未是。不知向称灵台。方寸灵台。即佛之灵台也。借以喻心清凉。宝山何必拟实看。

普光王如来。化胜菩萨。

如来者。如人之本来。即儒家复初之谓。言不失其初心者。其光普照一切。虽外缘千变万化。而自能胜之也。

○石亭和尚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普光者。其光普照。而无些微逃遁也。

念念诵此经。

念念者。言无一念夹杂之谓。

七佛世尊即说咒曰。

七佛即过去七佛也。咒祝也。以是法而祝之。使从所祈也。咒或诸佛密语。出于心术妙用。冥加之功。不可得而思议。或鬼神主名。呼其主则妖魅窜伏。

离波离波帝

离去世上一切风波也。

求诃求诃帝

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乃清净不生不灭之义也。

陀罗尼帝

华云总持。摧邪立正。殄恶生善。皆总而持之。

尼诃啰帝

将邪正善恶一切扫除也。

毗离尼帝

毗尼。即六度中之精进不已也。

摩诃迦帝

迦者。仁之体。摩诃迦帝。言仁体之广大也。

真灵干帝

真性之灵。与天合德。即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也。

娑婆诃

娑者。无言说义。婆者。一切法平等。诃者。一切法无因。寂静无住。清净不生不灭之义。言佛无言说致万古一切悉致清净不生不灭也。

佛说高王观世音经注解(终)

高王经原起

昔五代时。有高欢国王。为相州郡主。好杀。适宝藏官孙敬德。误犯重法。囚禁就死。忽梦见一僧曰。汝持诵观世音经一千遍。当脱刑名。敬德曰。今在禁中。安得经典。僧曰。吾口授汝。睡觉。敬书便无忘失。虔心诵念。得九百遍。文案已成。王遂令赴市斩之。敬德问监使。市之远近。监使者曰。问之何故。敬德曰。时夜梦。一僧令持观世音经千遍。当得免死。今尚欠一百。请求缓行随路。急念满数。至市。监使宣敕斩之。身首不损。刀折三段。呈王。王骇提问。汝何幻术。令得如此。敬德曰。实无幻术。因在狱中畏死。祈祷观音。忽梦。一僧教诵观世音经一千遍。获福如是。王谓敬德曰。汝胜于我。与佛何异。王唤典狱者。书是经。令诸罪人合死者。各持诵千遍。斩之。取验悉应。王乃敕下。令民普诵。用证福果。世遂传称高王观世音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