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陵宝华山律学沙门 德基 辑

○第四十三食家强坐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向俗家事为淫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迦留陀夷与斋优婆私。互相系意乞食。至其家。就座而坐。时斋优婆私。洗浴庄严。夫主心极爱敬。夫主问言。欲须何等。报言须食。即使妇出食与之。食已。坐住不去。其夫瞋言。犹故不去。欲作何等。我今舍汝。出去随汝。在后欲何所作乞食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在食家中。有宝强安坐者。波逸提。

释义 食者。男以女为食。女以男为食(律摄云。谓男女交会。更相受用。故名食也)。宝者。砗磲码瑙真珠琥珀金银(此戒在食家。强坐妨他男女交会。而得罪。不从有宝。而犯过)。强安坐者(律摄云。不问舍主。自纵己心。不随他意。故云强也。违制成犯)。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食之家。二非显露处。三独身安坐。

定罪 此中犯者。在食家中。有宝强安坐者。波逸提。

盲而不聋。突吉罗。

聋而不盲。突吉罗。

立而不坐。突吉罗。

十诵云。若女人受一日戒。男子不受。若男子受一日戒。女人不受。是家中坐。突吉罗。

若二俱受者不犯。

律摄云。若天女及半择迦等。咸得恶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入食家中。有宝舒手。及户处坐。若有二比丘为伴。若有识别人。或有客人在一处。不盲不聋。或从前过不住。或卒病发倒地。或为力势所持。或系闭。或命难。梵行难。无犯。

十诵云。不犯者。若断淫家。若受斋家。若更有所尊人在坐。若是舍多人出入。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四十四食家屏坐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制。

律摄云。由诣他家事及淫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亦由前人与优婆私在户扇后坐共语。乞食比丘至彼家。闻迦留陀夷语声。嫌责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食家中。有宝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释义 屏处者。若树墙壁篱栅。若衣障及余物障。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食家中。二独与女人。三屏处共坐。

定罪开缘。

如前故不重出。

○第四十五与女人露地坐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亦同结。大乘同制。烦恼如前。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亦由前人与斋优婆私在露地共一处坐。乞食比丘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独与女人露地坐。波逸提。

释义 女人者。有智命根不断。

独者。一女人。一比丘(僧祇云。独一女人。更无余人。设有余人。若眠痴狂心乱苦痛婴儿非人畜生。亦名独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是女人堪行欲境。二独无伴侣。三身相近坐。

定罪 此中犯者。罪相如前。

十诵云。相去一丈坐。波逸提。

相去丈五坐。突吉罗。

过二丈。不犯。

律摄云。若与非人女。半择迦女。及未堪行淫境。若聋騃等共坐。咸得恶作。

余不犯等同前。

○第四十六使他不得食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伴属事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跋难陀与余比丘共斗。结恨在心。异时语彼比丘。随我到邨。当与汝食。时到与彼入舍卫城。将至无食处。周回遍行。余有少时。䟦难陀念言。至祇桓中。日时已过。语彼言。未曾有。汝是大恶人。比丘问言。我作何等过。今由汝故。并使我不得食。长老速去。我共汝若坐若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语已便至有食家而食。时彼比丘至祇桓中。日时已过。不得食乏极。诸比丘知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语余比丘。如是语。大德。共至聚落。当与汝食。彼比丘竟不教。与是比丘食语言。汝去。我与汝一处。若坐若语不乐。独坐独语乐。以此因缘。非余方便遣去。波逸提。

释义 大德(称呼之词)共至聚落。当与汝食(诱诳之语)。食者。有五种饭。麨干饼鱼及肉。

语言汝去(此是总标一句。下文别出驱遣之语)。我与汝一处。若坐若语不乐。独坐独语乐(根本云。语谓读诵。坐谓禅思)。以此因缘非余(正谓令其绝食而生忧恼因缘。非为余事。而驱遣空还也)。方便遣去(假设言词驱遣言。今由汝是大恶人。使我不得食。设此方便而遣去。岂是实事耶)。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心有嫌恨。二许食同往。三遣离见闻。

定罪 此中犯者。若方便遣去。舍见闻处。波逸提。

舍见处至闻处。突吉罗。

舍闻处至见处。突吉罗。

方便遣去。自舍见闻处。波逸提。

舍见处至闻处。舍闻处至见处。皆突吉罗。

五分云。作此恼余四众。突吉罗。

尼作此恼。二众波逸提。

恼余三众。突吉罗。

十诵云。未入城令还。突吉罗。

若入城门令还。突吉罗。

若未入白衣家。外门中门内门令还。突吉罗。

若入内门。未至闻处令还。突吉罗。

若至闻处令还者。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与食遣去。若病。若无威仪人见不喜者。语言。汝去。我当送食。至僧伽蓝中。彼若破戒见威仪。若被举。若被摈。若应摈。若见命难。梵行难。方便遣去。不以嫌恨故。无犯。

律摄云。若随。医教。为病令断食者。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四十七过受药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亦同制。大乘同学。若为众生故索。不犯。

律摄云。由他施事多求烦恼。制斯学处。此戒六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释翅搜迦维罗卫尼拘律园中。摩诃男释种(摩诃男此云大名。是佛叔之子。大佛一月得斯陀含道)。请众僧供给药。恭敬上座。施与好者。

起缘人。

六群自相谓言。彼恭敬上座。与好者于我等。无恭敬心。我等当往其家求索难得。所无有药。即往语言。我等须如是如是药。摩诃男报言。家中有者当与。若无者诣市买给。六群言。汝家中可无如是如是药。而请众僧与药。汝有爱。又复妄语。摩诃男言。我先有誓要。请众僧家中。所有供给。若无者当诣市买与汝。今云何言。我有爱是妄语人耶。长老去。我今已往。不复供给众僧药也。诸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受四月请与药不得过。诸病比丘畏慎不敢过受。佛言。听病比丘过受药。诸居士常请比丘与药。诸比丘畏慎不敢受。佛言。听诸比丘受常请供给药。后摩诃男复作是念。不可以一二人故断众僧药。更请众僧供给药。诸比丘各各畏慎不敢受。佛言。听受更请与药。诸比丘便计前日数。佛言。不应计前日数。应从断药。还与已来。日从此为数。时诸居士请比丘与分药。比丘畏慎不敢受。佛言。听诸比丘受分药。又有居士。请比丘与尽形寿药。比丘不敢受。佛言。听受尽形寿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受四月请与药。无病比丘应受。若过受。除常请。更请分请。尽形寿请。波逸提。

释义 四月者。夏四月。请与药(僧祇云。或夏四月或冬四月。或春四月檀越请不必定。或四月。或一月半月期满已。不得更索。若请前食。不得索后食。请后食不得索前食。药及余物亦尔。若言尽寿受我四事供养。尔时随意索 律钞云。报命支持。勿过于药。药名乃通。要分为四。一时药从旦至中。圣教听服事顺法。应不生罪累。二非时药诸杂浆等。对病而设时外开服。限分无违。三七日药约能就法。尽其分齐。从以日限。用疗深益。四尽形寿药。势力既微。故听久服。方能除患。形有三种。一尽药形。二尽病形。三尽报形)。无病比丘应受者(谓病者不局。请限病瘥。方止无病过则成犯)。病者。医所教服药也。

常请者。其人作如是言。我常与药。

更请者。断已后更请与药。

分请者。持药至僧伽蓝中分与。

尽形寿请者。其人言。我当尽形寿与药。

请者有四种。或有请夜有限齐。药无限齐。或有请药有限齐。夜无限齐。或有请药有眼齐。夜有限齐。或有请夜无限齐。药无限齐。

云何夜有限齐。药无限齐。彼作夜分齐。不作药分齐。我与如许夜药。

云何药有分齐。夜无分齐。彼作药分齐。不作夜分齐。作如是言。我与如是药。

云何夜有分齐。药有分齐。彼作夜分齐。药分齐。如是言。尔许夜与如是药。

云何夜无分齐。药无分齐。彼不作夜分齐。药分齐。如是言。我请汝与药。

是中夜有分齐。药无分齐。夜有分齐。药有分齐。应夏四月受请(谓夏必有定期。不改移故。不言日而言夜者。夜必该日故)。是中药有分齐。夜无分齐。夜无分齐。药无分齐。应随时受(既无限齐。但随施意。不须定于期限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受请药。二过限更受。三索得入咽。

定罪 此中犯者。若过受。咽咽波逸提。

十诵云。索得。波逸提。

不得。突吉罗。

索诃梨勒等苦药得不得。尽突吉罗。

律摄云。四月未竟。请粗食。更求好者。恶作罪。

食便得堕。

请好食更索粗者。索时恶作。

食时无犯。

善见云。檀越施药。应作药用。不得作食用。与油乞酥。犯突吉罗。

五分云。若人施僧药。执事比丘应问。为留聚落中。为着僧坊内。若言留聚落中。须时应语。我须如是药为我办。勿使乏。若言留僧坊内。应白二羯磨。差五法比丘不随爱恚痴畏。知药非药者。作守僧药人。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受四月请。与药病者。过受常请。更请分请。尽形寿请。不犯。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四十八观军阵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亦同犯。大乘同制。

律摄云。由观军事情乱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土境人民反叛时。王自领六军征伐(谓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周制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三军。小国一军)。

起缘人。

六群往至军中。观看波斯匿王言。诸尊在此。欲何所为。六群报言。我无所作。来看军阵耳。王闻不悦。复问言。今欲何所至耶。报言。欲诣舍卫见佛。王言。若至舍卫。持我名。礼拜问讯世尊。持此一褁石蜜奉上。以此因缘。具白世尊。时六群即往。见佛具白上事。佛呵责已。结戒。往观军阵。婆逸提。有大臣兄弟二人。兄名黎师达。弟名富罗那。王使领军征伐。此二人渴仰欲见。比丘即遣使往请。诸比丘畏慎。佛言。有请唤者听往。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往观军阵。除时因缘。波逸提。

释义 阵者。若戏若斗(律摄云。阵有四种。一槊刃势。二车辕势。三半月势。四鹏翼势)。军者。象军马军车军步军(西域记云。西国战士骁雄毕选子父传业。遂穷兵卫。居则宫庐周卫。征则奋旅前锋。象则披以坚甲。牙施利距。一将安乘。授其节度。两卒左右为之驾驭。车乃驾以驷马。兵帅车乘。列卒周卫。扶轮挟谷。马军散御。逐北奔命。步军轻捍。敢勇克选。负大掴。执长戟。或持刀剑。前奋行阵。凡诸戎器。莫不锋镜所谓矛盾弓矢。刀剑铖斧。戈殳长槊。轮索之属。皆世习矣)。除时因缘(萨婆多云。因缘者。若王王夫人太子大臣诸将。如是等遣使唤往者。不犯。为止诽谤故。若唤不往。当言比丘有所求时。不唤自来。无所求时。故唤不来。为沙门果故。若往说法。或得须陀洹。乃至阿那含。又长信敬善根故。又以道俗相须。长养佛法故。是以听往。以欢喜心故。得沙门果故)。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是军阵。二有心往观。三见境分明。

定罪 此中犯者。往而见者。波逸提。

不见者。突吉罗。

方便庄严。欲观而不去。一切突吉罗。

若先在道行军阵。后至比丘。应下道避。不避者。突吉罗。

萨婆多云。若不故往。以行来因缘。道由中过。不犯。

若住立看坏威仪。突吉罗。

若左右顾看。突吉罗。

僧祇云。军来诣精舍。不作意看。无罪。作意看越毗尼罪。

不至看人口诤。越毗尼罪。

律摄云。若观天龙阿苏罗等军。亦得恶作。乃至故心观鹑等斗。并恶作罪。

若贼军欲至。须往观望。知其远近。不犯。

根本云。若见军时。不应说其好恶。

尼陀那云。有打斗者。不应往看。若见诤者。急舍而去。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有事往。若彼请去。或力势者将去。若先前行军阵。后至下道避。若水陆道断。及难缘等不避。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为佛法尊重故。为灭诽谤故。为息诸恶法增长善法故。而结此戒。

○第四十九军中过三宿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亦同结。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观军事及掉乱心。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有因缘。至军中宿。诸居士见自相谓言。我等为恩爱故。在此宿耳。此沙门复在此何为耶。诸比丘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有因缘。听至军中二宿三宿。过者。波逸提。

释义 有因缘者(若王王夫人太子大臣诸将等请。若为僧事塔事私己事。有所启白)。有因缘至军中得二宿住。第三宿明相未出时。应离见闻处(谓极止齐三不经明相也)。

犯缘 此戒具足二缘。方成本罪。一自至军中。二无缘过宿。

定罪 此中犯者。军中二宿已。至第三宿明相未出。不离见闻处。明相出。波逸提。

若离见处至闻处。离闻处至见处。皆突吉罗。

五分云。虽有因缘。若书信得了。应遣书信。若须自往。然后往事讫。便还勿经宿。若不了应一宿。一宿不了应再宿。复不了应三宿。若了不了过三宿。波逸提。

若事即了不应宿而宿。突吉罗。

僧祇云。若为塔为僧营事不讫。应离军一宿。已得更宿。若城邑远不能往者。应离军见闻处宿。宿时应语军外逻人言。我暮欲在其处宿。勿谓是异人。若军人来到僧伽蓝中住。不应舍去。虽多宿无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得二宿已。第三宿明相未出。离见闻处。若水陆道断。及难缘等。不离闻见处不犯。无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十观军阵斗战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制。

梵网云。若佛子不得以恶心故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也。

律摄云。令军慑怖及掉乱心。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有因缘。二宿三宿军中住。彼在军中。观军阵斗战。六群中一人为箭所射。同伴比丘以衣褁之。舆还。诸居士问言。此人何所患耶。报言。无患。向观军阵斗战。为箭所射。居士讥嫌。诸比丘白佛呵。

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二宿三宿军中住。或时观军阵斗战。若观游军象马力势者。波逸提。

释义 军者一种军。乃至四种军。或有王军居士军。或时观军阵斗战者。若戏斗。若真实斗阵者。四方阵圆阵。或半月形阵。或张甄阵。或函相阵。

若观游军象马力势者。第一象力。第一马力。第一车力。第一步力(僧祇云。强弱相倾。观其事势。是名力势)。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两阵合战。二有心往观。三见其形势。

定罪 此中犯者。往而见者。波逸提。

不见。突吉罗。

方便庄严。欲往而不往者。突吉罗。

若先在道行军阵。后至应避不避者。突吉罗。

萨婆多云。此戒体。比丘在军中二宿时故。往看军着器杖牙旗幢幡。两阵合战。波逸提。

设不在军二宿住。时故往看。乃至军阵合战。亦波逸提。

若坐不见。故立看者。突吉罗。

乃至见军幢幡。波逸提。

五分云。观鸟兽斗。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有因缘。若有所白。若请唤。若为力势所持去。或命难。梵行难。若先前行军阵。后至下道避。若水陆道断。及诸难缘不避。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十一饮酒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亦同结。大乘同制。

律摄云。由乞求事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支陀国(或云支提。又云制地)。

起缘人。

尊者娑伽陀(娑伽陀此云善来。根本云。初生之日容仪可爱。父母欢喜。唱言善来。因与立名。号曰善来。具德经云。声闻中能具火界神通。修伽陀是)为佛作供养人。借宿辫发。梵志家毒龙室中结跏趺坐。龙放火烟。尊者亦放火烟。龙恚复放身火。尊者亦放身火即灭龙火使无光色。降此毒龙。盛着钵中。时拘睒弥主(是优填王也)亦在此宿。见是神力。更增笃信。欲兴供养。问尊者何所须。报言。止止。此即为供养我已。复白言。愿说所须。六群为索黑酒。尊者醉饱。中路倒地而吐。众鸟乱鸣。佛知而故问。阿难具白。佛呵言。痴人如今不能降伏小龙。况能降伏大龙。佛言。饮酒有十过失。一者颜色恶。二者少力。三者眼视不明。四者现瞋恚相。五者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讼。八者恶名流布。九者智慧减少。十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自今已去。以我为师者。乃至不得以草木头内着酒中而入口。呵责已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饮酒者。波逸提。

释义 酒者。木酒。粳米酒。余米酒。大麦酒。若有余酒法作酒者是。

木酒者。梨汁酒。阎浮果酒(善见云。其形如沉菰大。紫色酸甜)。甘蔗酒。舍楼伽果酒(藕根是也)。蕤汁酒(𤯴音橤。茎间有刺。实如耳珰。紫赤色。本草𤯴于啖之。止鼻[血*且]。久服轻身。益气不饥)。葡萄酒梨汁酒者。若以蜜石蜜杂作。乃至葡萄酒亦如是。

犯缘 此戒具足二缘。方成本罪。一是酒。二贪饮入咽。

定罪 此中犯者。若酒酒煮酒和合。若食若饮者。波逸提。

若饮甜味酒。突吉罗。

若饮酸味酒。突吉罗。

若食麹。若酒糟。突吉罗(萨婆多云。啖麹犯者。此麹以麦及药草。以酒和卧之。后干持行。和水饮之。令人醉也。余麹无犯)。酒作酒想。

酒疑酒无酒想。皆波逸提。

无酒有酒想。

无酒疑。并突吉罗。

律摄云。凡作酒色酒香酒味。或阙一阙二而饮。能令人醉。皆得堕罪。

若不醉人饮。得恶作。

若体非酒。而有酒色。饮之无犯。

摩得勒伽云。若以酒熏。时药。非时药。七日药。无酒性得服。

善见云。若酒煮食煮药故。有酒香味。突吉罗。

无酒香味得食。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如是病余药治不差。以酒为药。若以酒涂疮。一切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若过是罪者。此酒极重饮之者。能作四逆。除破僧。逆以破僧。要自称佛故。亦能破一切戒及余众恶也。

婆沙论云。若不防护。离饮酒戒。则总毁犯。诸余律仪曾闻有一邬波索迦。禀性仁贤。受持五戒。专精不犯。后于一时。家属大小。当为宾客。彼独不往。留食供之。时至取食。咸味多故。须臾增渴。见一器中有酒如水。为渴所逼。遂取饮之。尔时便犯离饮酒戒。时有邻鸡来入其舍。盗心捕。杀烹煮而食。于此复犯离杀盗戒。邻女寻鸡。来入其室。复以威力强逼交通。缘此更犯离邪行戒。邻家愤怒。将至官司。时断事者。讯问所以。彼皆拒讳。因斯又犯离诳语戒。如是五戒皆因酒犯。故遮罪中独制饮酒。又酒令失念。增无惭愧。其过深重。故偏制立。

○第五十二水中嬉戏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因生讥嫌。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十七群在阿耆罗婆提河(唐言无胜)。水中嬉戏。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此云胜鬘。又花名。此夫人本守末利园。善结花鬘故名 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得证优婆斯笃信坚固。所谓末利夫人是)。在楼观上。遥见。语末利夫人言。看汝所事者。夫人言。此诸比丘。是年少始出家者。在佛法未久。或是长老痴无所知。夫人即遣使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水中嬉戏者。波逸提。

释义 水中戏者。放意自恣。从此岸至彼岸。或顺流。或逆流。或此没彼出。或以手画水。或水相浇濽。乃至以钵盛水戏弄。

犯缘 此戒具二缘。方成本罪。一是水中。二有心戏弄。

定罪 此中犯者。水中嬉戏。波逸提。

除水已。若酪浆。若清酪浆。若苦酒。若麦汁器中嬉戏。突吉罗。

律摄云。若以指弹。作声为戏。谓心皆得恶作。若学浮者无犯。如世尊说。苾刍应习浮。恐有难缘。不能浮渡。若以水酒弄。他时随滴多少。咸得堕罪。

为取凉冷水洒。无犯。

五分云。抟雪弄草头露。突吉罗。

十诵云。槃上有水。若坐床上有水。以指画之。突吉罗。

善见云。水深没脚。背于中戏。波逸提若。

摇船弄水。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道路行渡水。从此岸至彼岸。或水中牵材木。若竹若𥱼。顺流上下。若取石取砂。若失物沉入水底。此没彼出。或欲学知浮法。擢臂画水濽水。一切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为佛法尊重故。为长养敬信故。不废正业故。为修正念故。而结此戒。

○第五十三相击攊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以指击攊。因笑过分。遂致于死。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中一人击枥。十七群中一人乃令命终(萨婆多云。十七群击攊死者。是年少小比丘也)。诸比丘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以指相击攊者。波逸提。

释义 指者。手有十。脚有十(言击攊者。以手指或脚指及以余物。触彼身痒。而取笑故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击攊。二是手足指。三触彼人身。

定罪 此中犯者。以手脚指相击攊者。一切波逸提。

除手指脚指已。若杖。若户𨷲。若拂柄。及一切余物相击攊者。一切突吉罗。

律摄云。若苾刍以一二指乃至十指。击攊他时。各获堕罪。

若二人身俱顽痹。而击攊者。得恶作罪。

萨婆多云。击攊比丘尼三众六罪人五法人(行调达五法)。狂心乱心病坏心。在家无师僧。如是等。尽突吉罗。

盲瞎聋哑。波利婆沙摩那埵。得戒沙弥。不见不作。恶邪不除。依止等四羯磨人。尽波逸提。

若教人击攊。突吉罗。

五分云。击攊沙弥。乃至畜生。突吉罗。

摩得勒伽云。若身根坏指挃。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不故击攊。若眠触令觉。若出入行来。若扫地。若杖头误触。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十四不受谏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中。

起缘人。

阐陀欲犯戒。诸比丘谏言。汝莫作此意。不应尔。阐陀不从即便犯。诸比丘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不受谏者。波逸提。

释义 不受谏者(作摄云。若尊人所说。不应遮止。有所言教。不应违逆。但嘿然恭敬而住。不嫉不恚。除罪恶心。恒为敬仰)。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自知所为非法。二智人呵谏。三谏而不纳。

定罪 此中犯者。若他遮言莫作。是不应尔。若自知所作是然。故作犯。根本不从语。突吉罗。

若自知所作非然。故作犯。根本不从语。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无智人来谏。报言。汝可问汝二师学问诵经。知谏法。然后可谏。若戏笑语。若独处语。若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一切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毗尼母云。不应受五种人谏。一无惭愧。二不广学。三常觅人过。四喜斗诤。五欲舍服还俗。

○第五十五恐怖他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学。或观机折伏。不犯。

律摄云。由戏弄事不寂静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波罗梨毗国。

起缘人。

时尊者那迦波罗比丘(此云龙护。亦云象护。此比丘于现生中。亦证净法增一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晓了星宿。预知吉凶。那伽波罗是)。侍佛。供给所须。世尊在经行处。经行诸佛常法。若经行时。供养人在经行道头立。初夜已过。请佛入房。世尊默然。中夜后夜过。复请世尊入房。时佛默然。那迦波罗欲恐怖佛。使令入房。即反被拘执。作非人声。恐怖沙门我是鬼。佛言。当知此愚人。心亦是恶。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恐怖他比丘者。波逸提。

释义 恐怖者。若以色声香味触法。恐怖人。云何色恐怖。或作象形马形鬼形鸟兽形。如是等色恐怖人(问此是常所见事。何以为怖。答以非时故。令人怖也 僧祇云。色者在闇地。悚耳皱面。反眼吐舌。乃至曲一指。喂喂作恐怖相)。声者。象声。马声。驴声。鬼叫声。怪鸟声。如是种种声作恐怖。

香者。若根香。萨罗树香(此云出生。若云萨罗计。则青胶香也)树胶香(梵语村鲁。此云薰陆。状如桃胶。西域记云。南印度阿吒𨤲国有薰陆香树。叶似棠梨。本草云。出天竺邯郸南方。草物状曰。出大秦国。树生海边沙中。盛夏树胶流沙上。形似白胶。类如松脂。黄白色。天竺者色白。邯郸者夹绿。色香不甚。又云乳香。亦其类也。凡是树脂不作香者。皆名胶香)。皮香。肤香。叶香。华香。果香。美香。臭气。以此诸香恐怖人。

味者。若酸。若甜。若苦。若涩。若咸。若袈裟味。如是种种味令恐怖。

触者若以热(若以火炙户钥。便热触彼身。言火起)。若冷(若以扇风衣。若水酒言雨雪)。若轻(若以轻细衣覆上。言云堕)。若重(持重毡压上言壁倒)。若细。若粗。若滑(若优钵罗华茎。若户钩触彼身。言是蛇)。若涩(若钵头摩华茎触彼身。言是百足)。若软。若坚。如是触恐怖人。

法者。语前人言。我见汝相。梦汝当死。若失衣钵。若罢道。汝和尚阿阇黎亦尔。若父母得重病。若命终。以如是法恐怖人(萨婆多云。若比丘语余比丘。汝莫于生草菜中大小便。当堕地狱饿鬼畜生。是名法恐怖相)。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恐怖。二用色等六法。三说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以色声香味触法恐怖人。若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萨婆多云。若比丘自以六事怖。若教他怖。余比丘若能令怖。若不能令怖。皆波逸提。

除此六事。更以余事怖比丘者。突吉罗。所谓若以多眠多食多言语。当堕地狱饿鬼畜生。

若怖比丘尼三众。乃至一切在家人。尽突吉罗。

律摄云。若以可恶事。令人畏恼。有怖无怖。解其言义。便得本罪。

若以可爱色声等事畏恼。得恶作罪。

若说地狱傍生饿鬼。情存化导。彼虽生怖者。无犯。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或闇地坐无灯火。或大小便处。遥见谓言。象若贼若恶兽便恐怖。若至暗室中。无灯火处。大小便处。闻行声。若触草木声。若謦欬声。而怖畏。若以色示人。不作恐怖。意若实有是事。若见如是相。或梦中见。若当死。或罢道。若失衣钵。二师亦尔。若父母重病当死。若戏笑语。疾疾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一切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十六过洗浴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洗浴事过分烦恼。制斯学处。此戒六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中。有池水瓶沙王。听诸比丘浴。

起缘人。

六群于后夜入池浴。王与婇女亦至。闻洗浴声。问左右。知是比丘。王言。莫大作声。勿使不及浴而去。时六群以种种细末药。更相洗。乃至明相出。王竟不得浴而去。诸臣讥嫌。比丘白佛。诃责结戒。半月应洗浴。诸比丘盛热时。身体汗垢臭秽。畏甚不敢浴。佛言。听热时数数浴。诸病比丘身垢臭秽。或大小便污。畏甚不敢浴。佛言。听病时数数浴。诸比丘作时汗垢臭秽。佛言。听作时数数浴。诸比丘风雨中行。尘坌污秽。佛言。听风雨时数数浴。诸比丘道行身热。汗垢尘坌。佛言。听道行时数数浴。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半月洗浴。无病比丘应受不得过。除余时。波逸提。余时者。热时。病时。作时。风雨时。道行时。此是时。

释义 半月洗浴者(僧祇云。若十日浴。数满十五日。复应浴。若十四日乃至一日浴。应从浴日数。要满十五日乃更浴。是名半月洗浴。非谓初一日至十五日。名为半月也)。热时者。春四十五日夏初一月是热时(萨婆多云。春残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名热时。以天竺早热。是名天竺热时。如是随处热时。早晚数取二月半。于中浴无犯)。病时者。下至身体臭秽。是谓病时(僧祇云。病时者。癣疥瘙痈痤。如是种种病须浴。得适意听浴)。作时者。下至扫屋前地(僧祇云。作时者。作泥作治房舍。若通水沟。若抒井。若泥房舍。若扫地。若洗浴和尚阿阇黎。乃至扫塔院僧院。下至五六动扫帚。得名作时)。风雨时者。下至旋风一滴雨着身(萨婆多云。风时必有尘土坌身体。雨时必使雨水湿衣。污染身体。或风雨二俱是为风雨时也)。道行时者。下至半由旬。若来若往者是。

如上不得取前后。当取现在。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非开缘。二有心洗浴。三水已浇身。

定罪 此中犯者。半月洗浴。除余时。若过一遍浇身。波逸提。

若水浇半身。亦波逸提。

若方便庄严。欲洗浴不去。一切突吉罗。

萨婆多云。若比丘昨日来今日浴。明日去今日浴。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半月洗浴。热时病时作时风雨时道行时数数浴。若为力势持强使洗浴。无犯。

律摄云。若有要缘。须渡河涧。若绕滩碛。若过桥堤。脚跌堕水。或时闷绝。他以水浇。若为学浮。若遇天雨。并皆无犯。若在时内。须数洗者。应守持心。方为洗浴。

五分云。若洗师及病人身体已湿因浴。不犯。

僧祇云。若无上诸时。当作陶家浴法。先浴两䏶两脚。后洗头面腰背臂肘𮌎腋。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若礼忏结坛日。须洗浴。斯出圣言。非犯。丛林大众。普浴亦应。非犯)。

○第五十七露地然火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因掉戏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三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旷野城。

起缘人。

六群自相谓言。我等在上座前。不得随意言语。即出房外。在露地。拾诸柴草树株。然火向炙。空树株中有毒蛇。火气热逼。从树孔出。比丘皆惊取所烧薪。散掷东西。迸火烧佛讲堂。世尊诃责结戒。不听露地然火。病比丘畏慎。佛言听病比丘露地然火。诸比丘欲为病比丘煮粥羹饭。若熏钵。若染衣。若然灯。若烧香。皆畏慎不敢作。佛言。如此等事听作。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无病自为炙身。故在露地然火。若教人然。除时因缘。波逸提。

释义 病者(若癣疥瘙痒。黄烂风病。知是种种病须火得安乐。故开无犯)。自谓炙身故。在露地然火(谓戒体必在无覆障处。若在温室厨屋浴堂中然不制。若吹令发焰。若翻转柴薪令火炽盛。故曰然也)。除时因缘者(若为病人煮粥羹饭。若直月。若监知食事。若次直然火然灯。若在厨屋中温室中浴堂中然火。若为和尚阿阇黎然火。若熏钵。暖水染衣然火。如是等因缘皆听。故曰除时因缘)。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处无覆障。二柴薪𦦨火。三自然教他。

定罪 此中犯者。无病为自炙故。在露地然火。若然草木枝叶纻麻刍摩。若牛粪糠䴬。一切波逸提。

若以火置草木枝叶纻麻牛粪糠䴬中然者。一切波逸提。

若被烧半燋者。掷着火中。突吉罗。

若然炭。突吉罗。

若不语前人言汝看是知是者。突吉罗。

五分云。为炙然火。𦦨高至四指。波逸提。

僧祇云。持炬行欲抖擞。不得在未烧地。当在灰上。若瓦上。若炬火自落地。即在上抖擞。无罪。

律摄云。若放野火。得窣吐罗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语前人言。看是知是。若病人自然教人。然有时因缘。看病人。为病者煮粥羹饭。若在厨屋中温室中浴堂中。若熏钵。若煮染衣汁。然灯烧香。一切无犯。

萨婆多云。若行路盛寒不犯。无犯者最初未制戒。

会详 第四分云。向火有五过。一令人无颜色。二无力。三眼暗。四令多人闹集。五多说俗事。

僧祇云。然火有七事无利益。一坏眼。二坏色。三身羸。四衣垢坏。五坏床褥。六生犯戒因缘。七增世俗言论。

○第五十八戏藏衣钵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调戏事不寂静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有居士请众僧明日食。十七群持衣钵坐具针筒。着一面经行。望食时到。

起缘人。

六群伺彼背向时。取而藏举。时到寻觅。六群在前调弄。余比丘观察知彼藏举。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藏比丘衣钵坐具针筒。若自藏教人藏。下至戏笑者。波逸提。

释义 藏比丘衣钵坐具针筒者(此之六物。乃沙门要具。合畜之物。故得本罪。不合畜者。但得恶作)。若自藏。若教他藏(或自或他咸制不应)。下至戏笑者(或为恼他而藏。乃至嬉戏取笑而藏。并同制断)。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调弄。二所藏六物。三藏举已竟。

定罪 此中犯者。若自藏教他人藏。下至戏笑。波逸提。

僧祇云。三衣中若藏一一衣。波夜提。

若僧祇支及余衣等。越毗尼(或云僧却崎。唐言掩腋衣。用覆左肩。右开左合少年。比丘乞食。露现胸腋。为女所爱。佛制此衣掩其胸腋)。三种钵一一藏。波夜提。

若键镃及余器。越毗尼。

藏尼师坛。波夜提。

藏余敷具。越毗尼。

若有针合藏。波夜提。

无针。越毗尼。

萨婆多云。若觅不得。波逸提。

若不觅得。突吉罗。

若藏石钵金银琉璃一切诸宝钵。若觅得。不得。尽突吉罗。

若藏五大上色衣及余杂毛衣。尽突吉罗。

五分云。藏余四众乃至畜生物。突吉罗。

尼藏二众物。波逸提。

藏三众物。皆突吉罗。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相体惜而取举。若在露地。为风雨所飘渍取举。若物主为性慢。藏所有衣钵坐具针筒。放散狼藉。为欲戒敕彼故。而取藏之。若借彼衣。着而不收摄。恐失。便取举之。若以此衣钵诸物故。有命难。梵行难。取藏之。一切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五十九不问主辄着净施衣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此由衣事及废阙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真实施亲厚比丘衣已。后不语主。还取着。诸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与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衣。后不语主。还取着。波逸提。

释义 与衣者。净施衣也。净施衣有二种。一者真实净施。二者展转净施。真实净施者。言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与长老。作真实净(作此真实净者。善见云。正得掌护不得用。云何得用。若施主语言。此是我衣。随长老用。若作是语。得用无罪)。展转净施者。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与长老。彼应如是语。长老听。长老有如是长衣未作净。今与我为净。故我便受。受已当问言。欲与谁耶。应报言与某甲。彼应作如是语。长老有是长衣未作净。今与我为净。故我便受。受已与某甲此衣。是某甲所有。汝为某甲故。守护持随意用。

是中真实净施者。应问主然后取着。展转净施者。语以不语。随意取着 式叉摩那(此云学戒女 律云。十八童女二岁学戒。又云小年。曾嫁十岁者与六法 十诵云。六法练心。能持六法。方与受具。二年练身。可知有胎无胎 事钞云。式叉尼具学三法。一学根本。谓四重是。二学六法。所谓染心相触。盗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也。三学行法。一切大尼戒。并须学之。若六法中随一犯者。更与二年羯磨。僧祇云。在大尼下沙弥尼上坐)。沙弥沙弥尼(南山别行篇云。沙弥此翻息慈。谓息世染之情。以慈济群生也。又云。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须息恶行慈也)。后不语主还取着(此谓真实净施衣。着用必须问主。不同展转净施随意着用也)。

犯缘 此戒具足二缘。方成本罪。一真实净施衣。二不语主取着。

定罪 此中犯者。真实施衣。不语主而取着。波逸提。

萨婆多云。此戒体本与他衣作诳心。与欲使役故。令作己有想。作已便夺。波逸提。所以不与重者。不根本与故。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真实净施语主取着。展转净施语以不语取着。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六十着不坏色衣戒

总释。

比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梵网云。应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坏色等。

律摄云。由衣服事讥嫌烦恼。制斯学处。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著白色衣。居士讥嫌。似王大臣。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得新衣。应三种坏色。一一色中随意坏。若青。若黑。若木兰。若不坏色。着余新衣。波逸提。

释义 新者。若是新衣。若初从人得坏色者。染作青黑木兰也(青。律摄云。取诃黎勒。或研或捣。和水成泥。涂铁器中停经一宿。和以暖水。染物成青。非真青也 黑。僧祇云。名字泥。不名字泥。名字泥者。呵黎勒𨡕醯勒阿摩勒合铁一器中。不名字泥者。实泥若池井泥。如是一切泥。即染物成皂色也 木兰僧祇云。若呵黎勒𨡕醯勒阿摩勒。如是比生铁上。磨取汁染衣。是名木兰。即紫绛色)。

十诵云。若得青衣。应泥茜净(泥谓黑色。茜乃草名。亦作茜。即木兰色也)。得泥衣应青。茜净得茜衣。应青泥净。得黄赤白衣。应青泥茜三种净(此谓如法坏色)。若不坏色下(违制成犯)。

犯缘 此戒具足二缘。方成本罪。一堪守持衣。二不坏色着用。

定罪 此中犯者。若比丘不坏色。着余新衣。波逸提。

若重衣若轻衣不作净而畜。突吉罗。

若非衣钵囊革屣囊针线囊禅带帽袜镊热巾褁革屣巾不作净畜。突吉罗。

若以未染衣。寄白衣家。突吉罗。

僧祇云。僧伽黎郁多罗僧安陀会雨浴衣覆疮衣尼师坛作净者善。不作净者彼夜提。

萨婆多云。凡五大色若自染。突吉罗。若作衣不成受应量不应量。一切不得着。

若先得五大色衣。后更改作如法色。则成受持。

若先作如法色。后以五大色坏者。不成受持。

若作三点净者。得一切处着。

若非纯青浅青及碧作点净。得作衣里。舍勒(应法师译为内衣。似今短裙也)。外若不现得着。若作现处。衣尽不得着。若亦黄白色色不纯大者。亦如是。

除富罗革屣。余一切衣卧具物。乃至腰带。尽应三点净。

一切如法色衣不如法色衣。不作净著者。皆波逸提。

若衣故点灭。犹是净衣。不须更点净。若先点净衣。更以新物段。补十处五处。但一处作净。不须一一净也。

若革屣。若得靴。应令白衣着行五六七步。即是作净。

若先衣财时作点净。后染作色成已。若更不点净无咎。以先净故。

僧祇云。作净时不得大不得小。极大齐四指。极小如豌豆。或一或三或五或七或九不得。如华形。

若浣㲲时。有泥堕上。若乌鸟泥足蹈上。即名为净。

若作僧伽黎。趣一角作净。若一条若半条补者。亦作净郁多罗僧。安陀会亦尔。

五分云。应三种色作志。若不作志。着着波逸提。

若不着。宿宿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若得白色衣。染作青黑木兰。若重衣若轻衣亦作净畜。若非衣钵囊。乃至褁革屣巾皆作净畜。若衣染已。寄白衣家。若衣色脱更染。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辩讹。

今人不闲律典。或点净已。更不说净。谓点净即说净也。不知二种净法戒制。各别罪结。两途说净。乃离畜长之愆。点净而免新衣之过。乌可混淆。即如一切浆。以水作净。得饮一切果菜。作净已听食。一切新衣作净听着。何得点净而为说净耶。达者详之。

○第六十一杀畜生命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犯重。

梵网云。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生命事。无悲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迦留陀夷不喜。见乌竹弓射之。遂成大𧂐。居士讥嫌。诸比丘白佛。诃责结戒。不听断畜生命。诸比丘坐起行来。多杀细虫。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不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若比丘故杀畜生命者。波逸提。

释义 故者(有心行杀表非错误)。畜生者。不能变化者(梵语底栗车。此云畜生。由因谄曲业故。于中受生。又梵云帝利耶瞿榆泥伽。此云旁行。又云旁生。其形旁故。因行不正受果报。旁负天而行。故曰旁行。遍于五趣。皆有地狱。有无足者如娘矩吒虫等。有二足者如铁嘴鸟等。有四足者如黑狡狗等。有多足者如百足等 鬼趣中。有无足者如毒蛇等。有二足者如鸟鸱等。有四足者如狐狸象马等。有多足者如六足百足等 人趣三洲中。有无足者如一切腹行虫等。有二足者如鸿雁等。有四足者如象马等。有多足者如百足等 北洲中有二足者如鸿雁等。有四足者如象马等。余者无 四王及三十三天中有二足者如妙色鸟等。有四足者如象马等。有多足者如宝蜂等。余皆无也。上四天中唯有二足如色鸟等。余皆无也。有水陆空行三类。具胎卵湿化四生)。杀法如波罗夷戒中。此不繁录。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故杀。二命根已断。三是旁生不能变形者。

定罪 此中犯者。故杀畜生命。波逸提。

方便欲杀而不杀。突吉罗。

律摄云。使癫狂者行杀害时。彼虽无犯。教者本罪。

五分云。畜生者。除龙余畜生。是龙虽是畜。而能变化。具神力。守护国土。保绥正法。其功用与诸天相类。故杀者犯偷兰遮。

摩得勒伽云。欲斫藤误斫蛇。不犯。欲斫蛇误斫藤。恶作罪。

欲斫虫误斫地。欲搦虫而搦土。皆得恶作罪。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不故杀。或以瓦石刀杖掷余处。而误断生命。若经劳作房舍。手失瓦石而误杀。若土墼杖木。若柱栌栋椽。如是手捉不禁堕而杀者。作如是众事。无有害心而死者。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地持经云。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如是十恶一一皆备。一者杀生何故受地狱苦。以其杀生。苦众生故。所以身坏命终。地狱众苦皆来切己。二者杀生何故出为畜生。以其杀生无有慈恻行。乖人伦故。地狱罪毕。受畜生身。三者杀生何故复为饿鬼。以其杀生。必缘悭心贪着滋味故。复为饿鬼。四者杀生何故生人而得短寿。以其杀生。残害物命。故得短寿。五者杀生何故兼得多病。以杀生违适。众患竞集。故得多病。当知杀生过恶如是。

萨婆多云。为怜愍故。为断罪恶故。为长敬信心故。而结此戒。

毗尼关要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