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律藏卷第九

△畜长钵第二十一

(此是不共戒。尼畜过一夜。得舍堕)。

苏摩国钵

苏摩。此云月。然亦未详的翻。此国有一信乐陶师。佛一一指授。教令作钵。彼如教随作。即成特异好钵。因名苏摩钵也。五分律云。佛在苏摩国。自作钵坯。以为后式。令陶师烧。陶师便多作合烧。开灶口视。皆成金色钵。怖惧言。此是大沙门神力。若王闻者。必当谓我多有金宝。便取埋藏。佛复作令烧。皆成银钵。亦怖惧埋藏。佛复作令烧。乃成铜钵。色青好。如阎浮树。与诸比丘。诸比丘不敢受。佛言听畜。今按律文。钵有六种。苏摩乃至赤钵。然其大要。不出二种。谓铁及瓦也(余铜钵不听畜。佛神力变成。故听畜)。

乌伽罗国

或作优伽罗。或作郁伽罗。又云忧伽罗村。总是一号也。此国之钵。佛听畜持。

优伽赊国

或作乌伽赊。或云优伽奢。皆一也。此国出钵。佛听畜之。已上三种钵。因国而受三名。或色容有粗美。实唯瓦之一类也。

大小钵

梵云波呾啰。或云钵多罗。此译为钵也。义翻应器。发轸云。应法之器也。谓体。色量。三皆须应法。体者。泥及铁也。色者。熏作黑赤色。或孔雀咽色鸽色也。量者。如律文云。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南山云。此姬周之斗也。准唐斗。上钵一斗。下钵五升。母经云。齐量者。升半已上。至二升半。不齐量者。减升半。过二升半。萨婆多论云。上者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上钵。下者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名下钵。上下两间。是名中钵。若大于大钵。小于小钵。不名为钵。钵他者。律师云。诸论师。有种种异说。然以一义为正。谓一钵他。受十五两饭。秦称三十两饭。是天竺粳米釜。时人咸共议计。谓上钵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余可食物者半羹。三钵他饭。可秦升二升。一钵他羹。余可食物半羹。是一钵他半也。复是秦升一升。上钵受秦升三升。律师云。无余可食物。直言上钵受三钵他饭。一钵他羹。留食上空处。令指不触食中。下钵亦除余可食物。但食上留空处。令指不触食。下钵者。受一钵他饭。半钵他羹。是秦升一升。余可食物半羹。总可一升半。即下钵受秦升一升半(楞伽经。以一钵他。翻为一升。准论仅可七合。此或时代不同。升有大小也)。

△畜钵求好第二十二

(此是共戒。尼同制)。

五缀

之瑞切。音惴。合著也。联也。又连补也。律摄云。有五种缀铁钵法。一以细针塞孔。二安小铁片。打入令牢。三如鱼齿。四边铰破。内外相夹。四以铁片掩孔。周圆钉之。五用屑末。此有二种。一错铁。二[石*麼]石末。初补铁钵。次补瓦钵。用末缀时。以油和末。于铁碗中。用铁锤熟研。方用塞孔。即以微火烧之使硬。若粗涩者。更以油涂。依法熏之。若瓦钵有孔隙者。用沙糖和泥塞之。以火干炙。若璺破者。刻作鼓腰。以铁鼓填之。上以泥涂。火熏应用。

阈内

越逼切。音域。门限也。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

户扉

芳微切。音非。一扇曰户。两扉曰门。又在于堂室曰户。在于宅区域曰门。又云户扇。以木曰扉。以苇曰扇。应法师云。律文旧作𨵈。未见所出也(𨵈同扉音)。

△使非亲织衣第二十三

(此是共戒。尼同制)。

作繀

苏对切。音粹。织繀也。又箸丝于筟车也。

禅带

十诵云。佛听腰病比丘畜禅带。如为舍利弗故听畜。听三种带。绳织带。辫带。毳绳带。五分云。广作不听过人八指。狭作不应减五指。应一种色作。不应杂色作。母论云。除锦上色。白皮革。余一切得用作禅带。坐时当用自束。作带法。广一磔手。长短随身量作。亦名倚带(此带从腰后绕至前两膝。则脊梁直竖。故能久坐)。

腰带

如衣犍度中释。

△求织好衣第二十四

(此是共戒。尼同制)。

先不受自恣请

谓彼檀越。先未曾告知。恣恁随意许比丘求索也。

一食直

直是价也。谓与其一䬸之食。为价直也。

△与衣瞋夺第二十五

(此是共戒。尼同制)。

难陀弟子

难陀。是䟦难陀之兄。非佛弟难陀也。根本律云。难陀有一共住弟子名曰达磨。常怀惭耻。追悔为心。于诸学处。爱乐尊重。彼未曾知难陀恶行。与之共住。既知行迹。即便舍之。与善苾刍而为同住。除三时礼。云云(佛制。夫为弟子。于尊师处。日为三礼。违者得罪。言学处者。即戒也)。

橛上

其月切。音掘。木段也。广雅云。橛。杙也。

龙牙杙

杙。如上释。或云象牙曲钩。然天竺唤龙亦云象。谓其杙曲向上。如象牙也。

●律藏卷第十

△过七日药第二十六

(此是共戒。尼同制)。

摩竭鱼

或云摩伽罗。此云鲸鱼。海中之大鱼也。鼓浪成雷。喷沫成雨。凡诸水族。无不畏之。一云。雄曰鲸。雌曰鲵。异物志云。鲸鲵。或死沙上。皆无有目。俗言。目化为明月珠。风土记云。海中有鲸鱼。长数千里。穴处海底。出则潮下。入则潮上。出入有时。故潮有上下也(此是俗论。于义有违。出入皆不离水。何令潮有上下。既无天眼神智。不足取信也。华严经云娑伽罗龙王宫殿中。水涌出入海。其所出水。绀琉璃色。涌出有时。是故大海潮不失时。此由其宫殿中。有如意珠。水从珠出入也)。律云。摩竭大鱼。身长或三百由旬。四百由旬。极大者长七百由旬。经云。眼如日月。鼻如大山。口如赤谷。大论云。昔五百贾客入海采宝。值摩竭鱼王开口。船去甚疾。船师问楼上人。何所见耶。答曰。见三日。及大白山。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云。三日者。一是实日。二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奔是入鱼口。我曹死矣。时船中人。各称所事。都无所验。中有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佛名字。佛为无上救苦厄者。众人一心共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曾受三戒。得宿命智。闻佛名字。即自悔责。鱼便合口。众人命存(庄子。所谓吞舟之鱼是也。彼时鱼王者。是夜摩天王。因业力故。受此鱼身。夫众生业力受报。粗细不等。粗者如阿修罗王。其身长大七百由旬。又如难陀跋难陀二龙王。身绕须弥山七匝。头犹上顶。尾在海中。如金翅鸟王。头尾相去千由旬。高下亦尔。两翅相去一十六万里。入海撮龙。两翅扇水。开一千六百由旬。故庄子云。鹏之背不知几千里。飞时击水三千里。翼若垂天之云。又如巨灵之龟。首完蓬莱。海中游戏。如斯大身众生。其类甚多。不可胜举。言其细者。形如微尘。凡眼不得。而见之。如舍利弗天眼观水。无不是虫。遂以绝饮。故知众生。业力幽奥。巨细不可思议。非凡情之所能测。惟佛大圣。乃能尽知尽见。是故如来号曰正遍知)。

千二百五十人

见受戒犍度中。

私诃毗罗𠻬象师

私诃。此云师子。毗罗𠻬。或作毗罗吒。未详翻。是旧调象之师。或云象行长者十诵律云。阿那伽宾头国中有外道弟子。旧象师。名毗罗吒。大富多财。谷帛充溢。田宅宝物。悉皆丰足。无量福德成就(云云)。

毕陵伽婆蹉

或作毕蔺陀筏蹉。此云余习。谓五百生恶性粗言。今得余习故。大论云。是长老常患眼痛乞食。常度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往白佛。佛弟子。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水。佛言。毕陵伽婆蹉。忏谢恒神。彼即合掌。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忏谢汝。是时大众笑之。云何忏谢。而复骂耶。佛语恒神。汝见彼合掌忏谢不。忏谢无慢。而有此言。当知非恶。此人五百世来。常生婆罗门家。常自憍贵。轻贱余人。本来所习。口言而已。非心憍也。具德经云。能于苦中善行悲行。毕陵伽婆蹉苾刍是(彼河神。于多生中。常为其婢。婆罗门者。天竺贵姓也。于四姓中净行高贵也。蔺音吝)。

卮中

章移切。音支。饮器也。又圆器也。汉书云。卮受四升。应师云。律文旧作枝条之枝。非字义也。

𥯕中

徒朗切。荡上声。大竹筒也。应师云。大筒也。以木若瓦为之。短阔于桶。律文旧作欓。广雅云欓。茱萸也。欓非此用。又作𥯕。迄逆切。音阅。箩𥯕也。

酥油

酥。亦作苏。是牛羊等乳。钻抨成之。或以草叶药而成之。所谓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而醍醐最为上药也。余如无病索美戒中释。大论云。牛乳。驴乳。其乳虽同。牛乳抨则成酥。驴乳抨则成粪。律摄云。苏者。是牛羊等苏。油者。谓苣蕂(胡麻)。蔓菁。及木蜜等。并五种脂。如法澄滤。僧祇云。酥者。是牛。水牛酥。羖羊。羺羊酥。骆驼酥。油者。胡麻油。芜菁油。黄盐油。阿陀斯油。𦱔麻油。比楼油。比周缦陀油。迦兰遮油。差罗油。阿目多油。缦头大麻油。及余种种油。是名为油(芜菁。即蔓菁。详如下辨)。

生酥

僧祇云。生酥者。牛羊等诸生酥。净洒洗。无食气。顿受。听七日病比丘食。

蜜石蜜

蜜。谓蜂蜜也。石蜜。是甘蔗汁所成。如片糖冰糖也。善见云。此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僧祇云。蜜者。军荼蜜。布底蜜。黄蜂蜜。黑蜂蜜。是名为蜜。石蜜者。槃施蜜。那罗蜜。缦阇蜜。摩阿毗梨蜜。是名石蜜。然石蜜。有黑白二种。白者味纯甘。黑者味带苦。本草云。一名乳糖。又名白雪糖。即白糖。出益州。及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炼作饼块黄白色而坚重。川浙者佳。主心腹热胀。润肺气。助五藏津。治目中热膜。口干渴可止。目昏闇能明。按根本律。有糖。无石蜜。律摄云。糖谓蔗糖。糖摄石蜜。然诸病缘。不过三种。谓风。热。痰癊。此三种病。三药能除。蜜及陈沙糖。能除痰癊。苏与石蜜。除黄热病。油除风气。稀糖一种。能除三病。金光明文句云。若病痰。而饮甜肥咸酸。令人𠲋鼻多汗。又㿃痢也。甜是酥乳等。僧祇云。人有四百四病。风大百一。用油脂治之。火大热病百一。用酥治之。水大百一。用蜜治之。杂病百一。随用上三药治之。十诵云。石蜜非时不得辄啖。有五种人。得非时食。谓远行人。病人。不得食人。食少人。若施水处。和水得饮。律摄云。有五种人。得守持七日药。一行路人。二断食人。三病人。四守护寺人。五营作人(守持加法。述如余处)。

△过分求用雨衣第二十七

(此是不共戒。尼得突吉罗。尼听畜浴衣。不听畜雨衣)。

阎浮提

此云胜金洲。西域记云。南赡部洲。旧曰阎浮提洲。又曰炎浮洲。讹也。藏钞云。赡部。此土无相当。故不翻。唯西域记音中。翻为秽树。大论云。阎浮树名。其林茂盛。此树于林中最大。提。名为洲。此洲上有此树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阎浮檀金。以阎浮树故。名为阎浮洲。此洲有五百小洲围绕。通名阎浮提。长阿含云。所以阎浮地。名阎浮者。下有金山。高二十由旬。因阎浮树生故。得名为阎浮金(金色赤黄。兼带紫焰)。其地纵广七千由旬。北广南狭。状如车厢。俱舍论云。三边等量二千由旬。南边三由旬半。仁王经云。此赡部洲。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十二游经云。阎浮提中。有十六大国。八万四千城。有八国王。四天子。东有晋天子。人民炽盛。南有天竺国天子。土地多饶象。西有大秦国天子。土地饶金玉。西北有月支天子。土地多好马。八万四千城中。有六千四百种人。万物音响各别。有五十六万亿丘聚。鱼有六千四百种。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树有万种。草有八千种。杂药有七百四十种。杂香有四十三种。宝有百二十一种。正宝有七种。海中有二千五百国。有百八十国人。啖五谷。有三百三十国人。啖鱼鳖鼀鼍。五大国王。一王主五百城。第一王名斯黎。国土地尽事佛。不事众邪。第二王名迦罗。土地出七宝。第三王名不罗。土地出四十种香。及白琉璃。第四王名阇耶。土地出荜钵胡椒。第五王名那頞。土地出白珠。及七色琉璃。五大国城。人多黑色短小。相去六十五万里。从是以去。但有海水。无有人民。去铁围山。百四十万里。今按此赡部一洲之地。如西域记云。大分五分。中分为雪山葱岭。南分为五印度。乃昔金轮圣王所治。是梵天之种。世称其国名曰天方。又曰婆罗门国(以五印度诸婆罗门。书为天书。语为天语谓劫初成时。梵天来下。以为人种。从本语书。天法不断。故彼风俗事天者多。以生所因故也)。西分为睹货罗。波斯诸国。西夷所居。北分为胡虏之乡。突厥。可污。乌孙。匈奴所居。东分为二。其沙河以西。有胡人吐蕃所居。石积之东。为震旦国。乃帝王所化。又此赡部洲地。昔无轮王应运。有四主所统。曰。象宝马人也。其雪山已南。至于南海。名象主也。地唯暑湿。偏宜象住。故王以象兵而安其国。风俗爆裂。笃学异术。服则横巾右袒。首则髻四垂。族类居邑。室宇重阁。是为印度国。雪山之西。至于西海。名宝主也。地接西海。偏饶异珍。而轻礼重货。短制左衽。断发长髭。有城之居。是为胡国。雪山以北。至于北海。地寒宜马。名马主也。其俗天资。凶暴忍杀。毛帐穹庐。鸟居逐牧。是为突厥国。雪山以东。至于东海。名人主也。地唯和畅。俗行仁义。冠带右衽。车服有序。安土重迁。务资有类。是为摩诃支那国(此云大唐国)。其五印度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北乃山阜隐轸。丘陵泻卤。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其中印度者据大千地之中央也。故诸佛世尊。皆此降诞。摄化三千。转轮圣王。并斯垂迹。统御四洲。是故贤圣往往胤嗣而无尽矣。今此略举一洲数量之大纲。其余详备经论。斯不繁述。

四天下

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大地依于水轮。水依于风。风依于空。空无所依。众生业感。世界安住。故智度论云。三千大千世界。皆依风轮为基。按其风轮。坚实逾于金刚。以众生心力。同业所感。能持世界。不令倾坠。自风之下。即是虚空。风之上者是水。水上是金。金上是地。地上是山。其轮围山。周匝环绕。山外亦空。空不可测。山内所摄国土。则有万亿也。何以知然。如长阿含经云。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是为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须弥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海。四千恶道。千阎罗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至千梵天。是为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大千世界。其中须弥四洲日月。乃至梵天。各有万亿。成则同成。坏则同坏。是为一三千大千世界。通号曰娑婆。总为一佛刹也。今且略明此一四天下。一日月。所照临者。乃据万亿日月之中。诸佛世尊。皆此垂化。现生现灭。导圣导凡。之所址也。然于其中。有须弥山王山王之外。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次第周匝。七山七海之外。乃大咸海也。咸海中。有四大洲。八中洲。及数万小洲。遍布安住。碱水海外。有小铁轮围山。周匝围绕。此四洲等。皆一地轮所持。是为一世界矣。其四洲者。依长阿含经云。须弥山南有天下。名阎浮提。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像此地形。有大树名阎浮。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人寿百岁。少出多减。中夭者多(阿毗昙论云。南洲衣服庄饰。种种不同。一生欲事无数。亦有修行至死无欲者。身长三肘半。或四肘。正法念处经云。劫初时。阎浮提人。寿命八万四千岁。身长五百弓。第二时。寿命四万岁。身长二百弓。第三时。寿命一万岁。身长一百弓。至斗战时。寿命受一百岁。身长一弓。一弓四肘也。顺正理论云。有二中洲。一遮末罗。二伐罗遮罗。皆有人住)。须弥山东。有天下。名弗于逮(此云胜。胜南洲故。又云前。谓在诸方之前也。又云初。谓日初出处也)。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像之。有大树王。名伽蓝浮。围七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高百由旬。人寿二百岁。饭食鱼肉。以縠帛珠玑。共相市易。有嫁娶礼(阿毗昙云。东弗婆提。人多欲者。一生数至六七。亦有修行至死无欲者。食自死鱼肉。自不杀生。不令他杀。头发剪前披后。着下衣竟。上衣绕身。身长八肘。顺正理论云。有二中洲。一提诃。二毗提诃。皆有人住)。须弥山西有天下名俱耶尼。或云瞿陀尼(此云牛货。起世论云。斤提树下有一石牛。高一由旬。以此因缘。名瞿陀尼)。其土形如满月。人面像之。纵广八千由旬。有树王名斤提。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人寿三百岁。以牛马珠玉共相市易(阿毗昙云。彼土食肉杀生。人死烧尸。或置水埋土。嫁娶同南洲人。多欲者。至十或十二。亦有无欲者。庄饰皆披发。上下着衣。身长十六肘。顺正理论云。有二中洲。一舍搋。二怛里拏。皆有人住)。须弥山北。有天下名郁单越(此云最胜。又云胜处)。其土形正方。人面像之。纵广一万由旬。有树王名庵婆罗。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人寿千岁。无有市易持生自活。无我我所。诸山浴池。华果丰茂。众鸟和鸣。四面有阿耨达池。出四大河。无有沟坑荆棘。蚊虻毒虫。有自然粳米(不种自生)。众味具足。以𦦨光摩尼珠置釜鍑下自然(自烧煮也)。饭熟光灭。有曲躬树。其叶蜜致。天雨不漏。男女宿下。香树果熟。自然裂出种种衣。或器或食。河中宝船。乘之娱乐。入中浴时。脱衣岸上。乘船渡水。遇衣便着。不求本衣。次至香树。树为曲躬。其人手取乐器。和弦而行。无有诸病。形貌皆同。发绀青色。齐眉而止。人起欲心时。熟视女人。彼女随入园林。若彼女人。是父母中表之亲。不应行欲者。树不曲荫。各自散去。若非亲。应尔者。树则曲覆其身。随意娱乐一日二日。或至七日。尔乃舍去。怀妊七八日便生。随生男女。置四衢道中。行人出指含𠻳出乳。充遍儿身。过七日已。其儿长大。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命终不泣(以人寿定满千岁。故死而不吊)。庄严置四道中。有鸟名忧慰禅伽。接至他方(起世云。人死有鸟衔其发。置他方世界)。其地柔软。随足隐起。大小便时。地为开坼。利已还合。乃前世修十善行。而生此洲。其土洲人。不受十恶。举动自然与十善合。身坏命终。生天善处(阿毗昙云。人多欲者。一生数至四五。亦有无欲者。身长三十二肘。顺正理论云。有二中洲。一矩拉婆。二憍拉婆。皆有人住。婆沙论云。四大洲之八中洲。人形短小。复有五百小洲。或人住。或非人住。或有空者。非人者鬼也)。正法念经云。北洲人。于山障外。彻见无碍。耳之所闻。若远若近。若大若小。而皆得闻。东洲人。于黑闇中。亦见众色。耳识所缘。尽一箭道。西洲人。眼识所缘。山壁无碍。亦能闻声。如阎浮提蚖蛇之类。眼中闻声。瞿陀尼人。亦复如是。于隔障碍。闻众音声。见众色像。亦复如是。因本经云。阎浮五种胜三天下。及至他化。一勇健。二念正。三佛出世处。四是修业地。五行梵行处。诸天及三天下。各有三种。胜阎浮提。一长寿。二色胜。三地胜。按经论相较。南洲胜者以道。三洲胜者以福。然北洲福乐最胜。经名难处者。以其虽有痴福长龄。而无智慧。不能增修道业。故诸佛不生其土。正法无闻。因名为难。即八难之一也。如大论云。南洲三事尚胜诸天。况北洲乎。一能断淫。二识念力。三能精进。所以诸佛唯出南洲。此中略述大纲。令知四洲方域之相。如欲广明。当阅经论。

不与人过愿

萨婆多论云。佛不与人过愿者。云何过愿。如王大人法。有从求愿所索。礼必不违。若求妻妾奴婢田宅悉与。佛以此过。不如法与。故云不与过愿。唯与如法愿也。

阿那频头国

或云阿那伽宾头国。未详翻。

阿夷罗跋提河

亦云阿耆罗婆提河。西域记云。阿恃多伐底河。唐言无胜。旧云阿利罗跋提河。讹也。余如五百结集。拘尸城句中释。

雨浴衣

谓着此衣。于大雨中浴。故名雨浴衣。余如九十事中释。

△过畜急施衣第二十八

(此是共戒。尼同制)。

波斯匿王

或名不黎先尼。西域记云。正名钵逻斯那。唐言胜军。净法师。译为胜光。仁王经云。是波斯匿王。已于过去十千劫。龙光王佛法中。为四地菩萨。

反叛

反。甫版切。翻上声。反覆也。不顺也。叛。薄半切。盘去声。背叛跋扈也(扈。胡字上声。跋扈。乃强梁之义)。

梨师达多富那罗

梨师达多。此云仙授。或翻仙施。又云仙余。谓从仙人边求得子故也。富那罗。或云富兰那。此翻故旧。或翻旧宿。是仙授之兄。此兄弟二人。是波斯匿王大臣。于拘萨罗国。钱财巨富。无与等者。而能于佛。及四部众。等共受用。不计我所。杂阿含经云。彼自说言。波斯匿王。欲入园观。令我乘于大象。载第一宫女。一在我前。一在我后。我坐其中。象下坂时。前者抱我颈。后者攀我背。象上坂时。后者抱我项。前者攀我衿。彼诸婇女。为娱乐王故。衣缯彩衣。着众妙香。璎珞庄严。我与同游。常护三事。一者御象。恐失正道。二者自护心。恐生染着。三者自护持。恐其颠坠。我于尔时。于王彩女。无一刹那。不正思惟。佛赞长者。善哉善哉。能善护心。然富兰罗。专修梵行。离欲清净。不着香华。远诸凡鄙。持戒为胜。梨师达。不专精梵行。然其知足。达四圣谛。智慧为胜。后时二俱命终。佛记二人。一持戒胜。一智慧胜。二俱同生一趣。同一受生。同于后世得斯陀含。生兜率天。一来世间。尽苦边际。具德经云。而于信心中。能具大智慧。仙授乌波萨哥是。于信心中。能持梵行。布啰拏乌波萨哥是(乌波萨哥。即优婆塞。布啰拏。即富那罗)。

十日未竟

谓三月夏安居未讫。尚有十日在。未至自恣时也。即是七月初六日。至十五日也。

急施衣

谓檀越有急难因缘。持衣以施众僧。而求福祐。如欲军行。若垂产妇。如是等时施。若过此时。不复后施。故名急施衣也。律摄云。有五种急施衣。谓自遭病施。为病人施。欲死时施。为死者施。将行时施。萨婆多论云。若王施。若夫人施。若王子施。大官斗将施。若于众僧有信乐心。以物施僧。以诸贵人。善心难得。又难可数见。或有余急因缘。是故名急施衣。若不受者。前人功德不成。众僧失衣。是故听受。若女欲嫁时。以至婿家。不自在故。令得自在。以物施僧。若病人施。以善心故。以物施僧。令存亡有益。如是等比。尽名急施衣。众僧得衣。即随次分之。律摄云。若有五种急施衣时。随受应分。若施主言。我欲自手而行施者。虽未至限。亦应受之。无犯者。已差得掌衣人。若施主作如是语。可留此衣。等我还日。自手持施者。此不应分(掌衣人者。谓白二羯磨。差一人为僧掌护衣物。若安居中。有檀越施僧衣。应付令掌之。安居竟。众僧共分)。

衣时应畜

二种衣时。如前过一月衣戒释。谓此急施衣。二种衣时应畜。若两十五日。是衣应舍。若作净。若受持。若不舍。不作净。不受持。至十六日。明相出时。舍堕。除十日急施衣。一切安居衣。必待自恣时分。若安居中分。突吉罗(若有九日在。乃至一日在。未至自恣时。得急施衣者。过二种衣时。于十六日。减增之数。如律本所明)。

自恣

或云随意。谓三月夏安居竟。以作自恣。然安居有二种。若前安居。则七月十五日。是自恣时。若后安居。则八月十五日。是自恣时也。事钞云。九旬修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己。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己罪。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疵。身口托于他人。故云自恣。寄归传云。凡夏罢岁终之时。此日应名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者。是义翻也。梵云。钵剌婆剌拏。译为随意。亦是饱足义。亦是随他人意举其所犯。摩得勒伽论云。何故令自恣。使诸比丘不孤独故。各各忆罪。发露悔过故。以苦言调伏。得清净故。自忆喜悦。无罪故也。所以制在夏末者。若论夏初创集。将同期款。九旬立要。齐修出离。若逆相举发。恐成怨诤。递相沿及。废道乱业。故制在夏末。以三月䇿修。同住进业。时竟云别。各随方诣。必有恶业。自不独宣。障道深过。义无覆隐。故须请诲。良在兹焉。故律听安居竟自恣。此是自言恣他举罪。非为自恣己意。恁为放逸也。摭华钞云。诸经律中。以七月十六日。是比丘五分法身。生来之岁。则七月十五日。是腊除也。比丘出俗。不以俗年为计。乃数夏腊耳。腊者接也。谓新故之交接也。

△离衣过六夜第二十九

(此是不共戒。尼无阿兰若法故)。

迦提月

旧翻云功德。西域记。翻为昴星。昴星直此月故。谓从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此一月名迦提月也。律云。夏三月竟。后迦提一月满在阿兰若。有疑恐惧处住。此谓后安居人。要满迦提一月住以满岁故。非是迦提月已满。南山戒本。谓八月十五日满已。此误也。与诸律相违故。或于满字上。遗脱未字。如十诵律云。三月过。未至八月。未满岁。僧祇云。夏三月未满。谓未满夏末月也。五分云。安居三月。未满八月。鼻奈耶云。三月后一月。比丘住空间处。根本云。在阿兰若处。作后安居。准此应知。皆谓受后安居人。要满此一月住。又或随前安居众。七月十五日自恣已。仍须满此一月住。以毕九旬日也。若谓迦提月满已。而在阿兰若处住。则于一岁中。得八月六夜离衣宿。唯除夏四月不得耳。此诚非义。亦非前安居人。前安居者。受功德衣。得五月离衣宿。不受。亦得一月。固不干前坐夏人。然迦提月。是西国贼兴发之时。故五分律云。八月贼常伺捕人。杀以祠天。一切人民。及诸比丘。无不警备。又善见律云。迦提月无雨。秋贼起。见诸贼杀人。夺物。恐怖。畏失三衣。三衣中。随一一衣。寄聚落中。若阿兰若处。众僧多。房舍坚密。不须寄衣聚落。寄衣已。六夜一往看。见衣已。还阿兰若处。萨婆多论云。后安居始过七月十五日。未满八月。从七月十六日。次第六夜。听阿练若安居比丘处。离衣宿。所以听者。西国盗贼有时。此六夜中间。是贼发时。是故听也。以此证知。必于迦提一月。在有疑恐惧阿兰若处住得六夜离衣宿。非于余月。及无恐惧处。得六夜离衣宿也。

遮摩罗国

亦云遮摩梨国。遮摩罗。此云猫牛。

五百弓

遮摩罗国。作弓法。以常人四肘。为一弓。如是五百弓。名一拘卢舍。一拘卢舍者。五里是也。或云八里。又云一牛吼地是。谓大牛鸣声。所极闻处。或云一鼓声是。萨婆多论云。四拘屡舍。为一由旬。摩竭国一拘屡舍。于北方半拘屡舍。中国地平。是故近也。北方山陵高下。是故远耳。又云中国多风。远则不闻鼓声。近则闻之。是故近耳。北方少风。远则闻鼓声。是故违也。所以南北有远近者。以闻鼓声有远近。故云拘屡舍者。是声名也。凡言鼓声所及处。是一拘屡舍。律师云。此是定义。所谓阿兰若处者。离村五里是也(余如离衣宿戒。及持羊毛戒中释)。

△回僧物入己第三十

(此是共戒。尼同制)。

僧物

僧祇律云。僧者八种。比丘僧。比丘尼僧。客僧。去僧。旧住僧。安居僧。和合僧。不和合僧。律摄云。僧者。谓佛弟子。又僧有五种。一无耻僧。谓破戒者。二哑羊僧。谓于三藏不能解者。三和合僧。谓作羯磨者。四世俗僧。谓淳善异生者(是凡夫人。未生无漏果者)。五胜义僧。谓学无学者(学是初果乃至三果人。无学是阿罗汉果)。根本云。物者有二种物。谓食利物。衣利物。律摄云。凡有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瓶钵。价直。皆从他得。故言利物。僧祇云。物者。八种物。一者时药。二者夜分药。三者七日药。四者尽寿药。五者随物。谓三衣六物。乃至杖屣伞扇。及余种种所应畜物。是名随物。六者重物。谓床座卧具。及余种种铜铁竹木瓦器等。是名重物。七者不净物。谓钱金银。比丘不得触。故名不净物。八者净不净物。谓真珠。乃至璧玉。是诸宝物。得触不得着。故名净不净物。

入己

居里切。鸡上声。身也。人之对也。又私也。律摄云。入己者。谓摄为私物。萨婆多云。此戒体。若物向僧。与前人说法。令物自入也。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

音释

音鸡。

音教。

同硬。

音问。器破而离。谓之璺也。

音夫。织纬者也。

音擎。

音倪。

钻抨

上音劗下音并。

𦱔

音卑𦱔麻。

音治。久痢也。下重而赤白曰㿃。若音带。则妇人下部病也。

音芎。

浮字上声。

泻卤

上音写下音鲁。

硗确

上音敲。下音学。石地不平也。

音卯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