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建五年。菩提等上启于宣帝。请为本寺护法檀越。帝答书可之。菩提等又作书与朝贵以下。曰。伏惟亡师大士在世之时。频诣梁武帝弘宣正道。多逢恼鄣。请朝贵为护法檀越。并蒙弘奖。今徒众弟子。奉遵遗教。绍继慈旨。辄依先仰。请为护法。特愿垂许。于是自朝廷宰贵以下。至于士庶。具题爵里。愿为护法檀越者甚众。祯明元年。大士长男普建法师。烧身灭度。

隋开皇十五年二月十五日。文帝作书与弟子沙门慧则等。曰。皇帝敬问慧则法师。如来大慈。矜念群品。救度一切。为世津梁。朕君临天下。重兴法教。欲使三宝永崇。四生蒙福。汝等归依正觉。宣扬圣道。想勤修梵行。殊应劳德。秋暮已寒。道体如宜也。今遣使人。指宣往意。

开皇十八年。帝又与书曰。朕受天命。抚育黎元。尊崇三宝。情深救护。望十方世界一切含灵。蒙兹福业。俱登仁寿。汝等栖身净土。投志法门。普为群生宣扬圣教。又知比来为国行道。勤修功德。当甚劳心。汝等弘此慈悲。精诚苦行。广济众品。深慰朕怀。既利益处多。勿辞劳也。

仁寿元年正月十五日。帝又书曰。朕尊崇圣教。重兴三宝。欲使一切生灵咸蒙福力。法师舍离尘俗。投志法门。专心讲诵。宣扬妙典。精诚如法。深副朕怀。既利益群生。当不辞劳倦。

大业元年。炀帝书曰。朕钦承宝命。抚育万方。思弘德化。覃被遐迩。况复昔居藩屏。作牧江都。所管之内。临践日久。兴言唯旧。有异常情。今者巡省风俗。爰届淮海。山川非远。瞻望载怀。薄寒道体。清豫广修净业。寔足津梁。既以弘济为心。不为劳也。

是后僧徒住持。自朝廷至于郡县官司。多保护之。其大士遗迹。虽岁月淹久。至今在者。稽停塘下漉鱼潭一所。佛殿及九层砖塔各一所。法猛上人织成弥勒像及小铜钟子一口。大士所卧大床一张。莞席一领。木帐一具。木枕一枚。牙塔子.牙菩萨二躯。白石像一躯。瓷像二躯。瓷砚一面。瓷插笔架一具。瓷水罂一口。扣天门槌一双。武帝水火珠一颗。麈尾扇一柄。香奁一具。遮日扇两秉。张僧繇画菩萨两铺。西国献独榻床一张。其余屋宇园池等。皆大士在时所有。其事烦碎。不复具载。

大士凡所有著述。不以文字为意。但契微妙至真之理。冀学者因此得识菩提之门耳。其所为众生说法。亦不过数句。所听者各随性分得解也。初。大士每与弟子等。说大乘道。未尝告倦。时比丘智云从容启大士曰。师主尝说六度及四等。未知云何是度。云何是等。大士答曰。虽行布施。而不毕竟住于喜舍。虽行持戒。而不毕竟住于调伏。虽行忍辱。而不毕竟住于无瞋。虽行精进。而不毕竟住于忘身证法。虽行禅定。而不毕竟住于无动。虽行智慧。而不毕竟住于空解。虽行无相。而不毕竟住于永寂。虽行无度。而不毕竟住于无得。虽行无起。而不毕竟住于无生。是为六度摩诃般若波罗蜜也。虽行慈心。而不毕竟住于常念。虽行悲心。而不毕竟住于忍苦与济。虽行喜心。而不毕竟住于欣悦正法。虽行舍心。而不毕竟住于无著。此四心并离于色相。怨亲等济。尽于未来。是为四等.四无量也。大士更说摩诃正法忍。无碍功德少分。以释上义。曰。若能持受摩诃正法忍。能为摩尼珠。遍照十方。能为如意珠。充满诸行愿。能令行者如虚空。色相不能染。能使行者离足迹。犹如鸟飞空。当成无上道。疾证天中天。能绍诸佛法。普度诸群生。能为众妙药。疗治生死病。能令行者无所依。疾证离名字。能弘三菩提。安育无边际。能降诸结贼。疾证一无为。能为大日月。照了诸世界。能令行者利己永安宁。能令疾证不动地。澄寂无崖底。能成圣中王。名闻普世界。能为法宝藏。日用无穷尽。能令疾证大乘道。能载无限量。大士又说陀罗尼三昧法门少分偈。

 是法法中明  犹如星日月  是法法中灯

 能破无边暗  是法法中地  荷载遍十方

 是法法中母  出生诸佛种

尔时大士见众生虽有肉眼。不识罪福之由。因为徒众说三盲之义。曰。一.瞋恚盲。二.悭贪盲。三.憍慢嫉妒盲。瞋恚盲者。后堕地狱。出受毒蛇身。人见便打杀。问汝起此嗔心。定是损谁。为损己耶。损他耶。若不生瞋心。应得涅槃常乐。只由起瞋心。堕其身向三恶道中受如是大苦。不听受涅槃大乐。此非大盲耶。悭贪盲者。只犹悭贪心。故堕大地狱。从地狱出。受饿鬼身。问汝起此悭贪心。定是损谁。为损己耶。损他耶。若不生悭贪心。应得大涅槃乐。只由起悭贪心。自堕其身向三恶道中受如是大苦。不听受涅槃大乐。此非大盲耶。憍慢嫉妒盲者。先堕大地狱。从地狱出。作粪坑中虫及猪犬等下贱之身。问汝起此憍慢嫉妒心。定是损谁。为损己耶。损他耶。若不生憍慢心。应得大涅槃乐。只由起憍慢嫉妒心。自堕其身向三恶道中受如是大苦。不听受涅槃大乐。岂非大盲耶。

大士常劝戒诸人。令菜食。说法开示曰。如我不欲得人加诸我。我亦不应加诸人。我不欲得人杀害于我。我亦不应杀害于他。我不杀彼。彼不杀我。是世正理。汝持不杀戒。法应如此。就佛何求。若犯杀戒。落刀剑林.镬汤炉炭地狱。不盗戒者。我不欲得人劫盗于我物。我亦不应劫盗于他物。我不盗彼。彼不盗我。是世正理。汝法应持不盗戒。就佛何求。若犯盗戒。死受地狱重罪。出堕饿鬼。后为牛马。又割肉偿其债主。百千万劫。无有休息。

弟子又问曰。从来启佛文词。只启释迦十方佛。而独不道弥勒。何耶。答曰。十方诸佛。共一法身。何必须一一列名。自说因缘。如昔有人作好饮食供养圣僧。尔时圣僧化作凡僧形像来食其食。主人见即骂辱言。我本供养圣僧。不知上人何得受我供养。然只此上人是圣僧身。主人自不识耳。

大士又常闲居谓弟子言。我初学道。始于寺前起一草庵及守菰屋。内外泥治甚周。尔时有客来至屋中与我谈话。我于对客之际。乃见一佛。身长丈六。金色从天上来。东面而下。光明赫赩。遍虚空中亦尽作黄金色。尔时都不见屋及四壁所在。如虚空中坐。佛既至地。我即礼拜。佛亦随我作礼。唯我独见。客不见也。又言。我入山修道时。常自思惟。诸佛世尊。并以何道。能度众生。今我学何法。当得此道。我资用多乏。肆力耕锄。瞑还山中。竟夜思惟度众生法。心未明了。因发声恸哭。雨泪交流。念三涂地狱之苦。弥日累夕。乃豁然开悟。自识我来处。方知诸佛不除地狱。深有所以。若除地狱。则无人修善。故知善恶二法。互相住持。世界乃安立。譬如圣王治国。设法垂制。人有所犯。则随事刑戮。轻者鞭捶。重者刀锯。以今于世。以行礼乐。以立仁义。若无王威宪制。偷劫怨家侵掠无已。

是后大士又从容谓弟子曰。我初悟道时。得少分宿命智通。识本来处。知从天来。本身由在彼天上。又言。我身在山中打磬。六时礼拜。空中常有四部众同我礼拜。弟子问曰。六篇中言。近皆天宫。不知是何天也。答曰。非是第一义天。祇是欲界中第四天耳。又问曰。未审得宿命智。见来去事。如人即今眼见物不。答曰。不也。我但得少分宿命智耳。今作凡夫。非是具足神通时。至于坐道场时。乃当具足也。又问曰。少分宿命智见知若为。答曰。我只心知耳。实无所见。如我遣弟子傅暀奉书白国主。自知当有大德沙门为影响之人。

初大士在世之日。常与弟子说无为大道.诸法因缘曰。无为大道者。离于言说。何谓离言说。说者无示。听者无闻。学者为得。何谓说无示。听无闻。学无得。答曰。说者无方故无示。听者无受故无闻。学者无取故无得。何以故。尔法无色。离形相故。法无受。离取舍故。法无行。离足迹故。法无名字。离分别故。如是道者即是无为真一。真一之道即无漏之道。何谓无漏。断绝攀缘。究竟无染。上不为结使所牵。漏落三界。流转生死。下不为结使所牵。漏落三涂地狱。受诸苦恼。故言无漏。无漏之道。即寂定无为。岿然常住。何谓为常。虽复俗去时移。常存不异。常住之道即是圣道。何谓圣道。圣者。正也。若论正。即是不动。若论不动。即是定。若论定。即是调直。若论调直。即是平。若论平。即是和。若论和。即是僧。僧者。复有三义。一者意业无所作。二者口业无所作。三者身业无所作。名之为僧。亦名法师。法师者。复有三义。一者履践如如。体一无相。二能弘宣正典。晓真不二。三能善巧方便化彼群生。同归一源。名为法师。

问曰。何不二法即真。而须方便。答曰。众生习气刚强。深爱诸有。不可卒除。要须方便。稍遣攀缘。缘累既尽。乃方悟道。理会无上。即真不二。是以诸佛菩萨。大悲怜愍。开方便法门。常劝出家。出家之法有二。一.形出家。二.心出家。形出家者。所谓剃除须发。同于法身。心出家者。出一切攀缘诸有结家。若就即世而论。形出家胜。何以故。不为公私所引。独脱无累。萧然自在。若就理而论。则无有二。

复有事.理出家。事出家者。出悭家.出贪家.出瞋家.出杀害家.出食啖众生家.出偷盗家.出邪淫家.出损他利己家.出绮言妄语家.出恶口两舌家.出嫉贤妒能家.出憎爱家.出怨亲家.出互争胜劣家.出相凌易家.出相斗打家.出贡高家.出我人家.出不慈孝家.出无惭无愧家.出违恩背义家.出不谦让家.出诽谤家.出毁呰家.出世间非道理家.出不恭敬家.出六尘家.出一切诸慢家.出我慢家.出邪慢家.出憍慢家.出高慢家.出不如慢家.出慢慢家.出增上慢家.出多闻广知家.出持戒慢家.出禅定慢家.出师慢家.出僧慢家.出贵慢家.出富慢家.出端正慢家.出丈夫慢家.出势力慢家.出妓能慢家.出火宅慢家.出三界家.出一切有为诸结家。是名事出家。此家此宅有何等过。应须出离。盍此家此宅中。有无量怨家债主。手把刀剑。常待我来。杀害于我身。应须出离。又有无量虎狼师子。常待我来。啖食我身。应须出离。又多诸恶蛇.蜈蚣等属。常待我来。恼害于我身。应须出离。又有无量三涂地狱种种诸苦。常待我来。考楚于我身。应须出离。又多诸郎主。常待我来。使役于我身。何谓郎主。悭心是郎主。贪心是郎主。瞋心是郎主。杀害心是郎主。食啖众生心是郎主。偷盗心是郎主。邪淫心是郎主。损他利己心是郎主。绮言妄语心是郎主。恶口两舌心是郎主。嫉贤妒能心是郎主。憎爱心是郎主。怨亲心是郎主。彼我心是郎主。互争胜负心是郎主。相凌易心是郎主。相斗打心是郎主。贡高心是郎主。我人心是郎主。不慈不孝心是郎主。无惭无愧心是郎主。违恩背义心是郎主。不谦让心是郎主。诽谤心是郎主。相毁呰心是郎主。世间非道理心是郎主。不恭敬心是郎主。六尘心是郎主。一切诸慢心是郎主。眼贪华艳之色是郎主。耳贪非法之声是郎主。鼻贪非法之香是郎主。舌贪非法之味是郎主。身贪细滑是郎主。意缘恶境是郎主。一切有为诸行悉皆是郎主。此诸郎主。能使役。能骂辱。能捶击。能系驻。能枷锁。能杀害。能煮炙。能啖食于我身。世间自有人属他使役。尚复称言辛苦。不可婴当。况系属如此郎主。备婴众苦。复可当乎。是故应须出离。理出家者。出八圣道家.出十力四无所畏家.出十八不共法家.出五眼家.出六神通家.出三明家.出他心家.出宿命智家.出大悲大慈家.出平等家.出觉知悉达智家.出佛法僧家。是名理出家。

或曰。既有出家。复有入家不。今略说入家。入遍寂家.入大动家.入现色身家.入无住家。若如是者。即是大乘。何以故。若以无生妨生。是人远离无生。若无灭妨灭。是人远离无灭。是故经言。生死是涅槃。无退无生故。何故无退无生。为来无所从故。何为来无所从。为去无所至故。何为去无所至。为远离三世有故。何故远离三世有。为随顺诸法性故。何故随顺诸法性。为教化群生。等至涅槃故。是故虽得佛道。转于法轮。不舍菩提之道。何以故。不虚本愿故。

问曰。何为来无所从。谓不依一切诸行故。何谓去无所至。谓于一切法无所取故。何谓远离过去有。谓不住过去足迹。离于名字。无所分明故。何谓远离现在有。谓现在心不染有无二法故。何谓远离未来有。谓心不取未来。证法无为故。何谓远离三世有。为尽有为诸法。无所得故。随顺诸法性。为住无所住故。何谓住无所住。为兴无限大慈大悲故。何谓兴无限大慈大悲。为教化群生。等至涅槃故。何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离有为诸法。证寂无为故。何故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不住诸寂。为诸法故。何为得无所得。为不得有无二法。如虚空住无所住故。

问曰。如上所说。断绝攀缘。究竟无染。不为结使所牵。是即解脱者。何用坐禅系念数息耶。答曰。坐禅数息者。乃是入道初门。正为众生习气刚强。深爱五欲。烦恼炽盛。折挫不调。是以诸佛菩萨方便。令系念数息。废其心虑。不缘世间粗恶之事。又令观身过患。厌离生死。精勤修习。累日经年。修习既久。攀缘稍静。心得调柔。乃能断悭贪瞋等有为一切诸行。诸行既尽。心会实相。证寂无为。是名得道。若人虽复坐禅。系念数息。不断瞋等有为诸行者。终不得道。何以故尔。道是无为法。诸行是有为因。今行有为因。希望无为果。不亦难乎。

又说三乘及外道魔业曰。第一.声闻乘者。不能广济。但观身患。厌离生死。断一切攀缘有为诸结。安心实相。证寂无为。是名声闻乘。第二.缘觉乘者。厌离生死。断一切攀缘有为诸结。修行四等六度。广济群生。安心实际取证。成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为缘觉乘。第三.大乘者。息一切攀缘有为诸结。修行四等六度。广济群生。怨亲平等。回向三菩提。不证三菩提。修行一切法。而离诸法相。是故非世间.非不世间。非涅槃.非不涅槃。不缚不脱。永为三界父母。广济群生。尽未来际。是名大乘。何谓外道业。外道业者。修有漏善。厌下攀上。修诸苦行。亦修诸功德。望得高升自在。永受无为安乐。是为外道业。

问曰。夫物生有死。事成有败。生心趣道。宁得久住常乐。何者是魔业。答曰。有为诸行。何谓诸行。悭心是行地。贪心是行地。杀害心是行地。食啖众生心是行地。偷盗心是行地。瞋心是行地。邪妒心是行地。损佗利己心是行地。调戏心是行地。歌舞心是行地。绮语妄言心是行地。恶口两舌心是行地。嫉能妒贤心是行地。爱憎心是行地。彼我心是行地。互争胜负心是行地。相凌灭心是行地。相斗打心是行地。一切诸慢心是行地。我人心是行地。不慈不孝心是行地。无惭无愧心是行地。违恩背义心是行地。不谦让心是行地。相诽谤心是行地。毁呰心是行地。世间非道理心是行地。不恭敬心是行地。眼贪华艳之色是行地。耳贪非法之声是行地。鼻贪非法之香是行地。舌贪非理之味是行地。身贪细滑是行地。意缘恶境是行地。一切有为诸行。若善若恶。皆是魔业也。此诸行流转生死。无有休息。常处闇宅。永劫长夜。无有光明。急须远离。

又问曰。何谓魔。答曰。魔者。邪也。生心取外。即是为邪。生心取内。即是为邪。生心取中间。即是为邪。若心不生。即不动。若心不动。即为正也。

又问曰。夫人何故轮回生死。无有休息。答曰。轮回生死。不由于他。皆由自身口意业之所致也。是故应须控制诸根。不令放逸。有人说言。死去更复何知。夫死之与生无差异。何以故。夫有身者。皆谓四大所成。识神合体。遍在其中。今所以知寒知热。知苦知乐。悉是识神所知。非为四大知也。若言不然者。何故识神去后。死尸不知苦乐耶。以此推之。明死与生不异。是识神领于苦乐耳。今日若不能忍受饥渴.寒热.烧煮.割炙之痛。后入地狱。岂能受乎。若不肯调心为善。恣意杀害众生。造作诸恶者。死入三涂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炉炭.铜柱铁床.锯解磨磨.灰河沸屎.阿鼻地狱.寒冰种种诸苦。岂可当乎。道家五苦颂曰。

 生落苦神界  转轮五道庭  久幽闭长夜

 累劫无光明  刀山多剑树  毒刃互峥嵘

 上有履霜人  时刻无暂宁  饥餐铁丸炭

 渴饮冶火精  流浪三涂中  岂识形与名

 念子不知命  苦哉伤我情

又有人言。天下人民学道。不尽菜食。大士何独执菜食耶。答曰。何谓为圣道。夫圣道者。正也。一者理正。二者世正。学道之人。应修理正。理正者。心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一心澄寂。犹如虚空。若生心贪世间。非理之味。复何为正乎。第二.学道之人。应修世正。世正者。在贵不凌贱。在富不凌贫。在智不凌愚。在强不凌弱。是故非正不言。非道不行。欲损佗利己。复何为正耶。且一切畜生之类。皆是罪人所作。自念无有力势。不能救护。今为贪口味。反助煎迫耶。一者乖慈。二者乖理。三者亦是罪业生死根本。一切人民何故轮回众苦。无有休息。由不自用道理。更相凌易。互相杀害。为此流转三涂地狱。受无量苦。是故执心菜食。毕命不移。

又有问曰。菜食经久或致病。其事如何。答曰。夫人何故有病。但坐过去前身造作众恶。感今病苦。今若复造作众恶。又感未来病苦。譬如有人。故年铁壮刺身。今年痛恼。为痛恼故。又刺新壮。此宁得愈。应须挑故壮。不刺新壮。痛乃得愈耳。何谓挑故壮。不刺新壮。谓已作之罪。归命三宝。发露忏悔。未作之恶。誓不更作。此乃获生生世世无复苦恼也。

又问言。非道觅财供养三宝。其事如何。答曰。窃闻经言。非法财作佛。不听礼此佛。以此推之。故知佛不许人恼害众生。非道觅利供养三宝。

又有人说言。合家不杀。但常食已死之肉。此事如何。答曰。食者不止。杀亦不住。若食者住。杀亦自止。

人问云。我为诸恶之事。我广能读诵众经。经云。能读诵一句一偈。能灭无边重罪。能增长无边功德。斯说如何。答曰。斯乃诸佛菩萨慈愍方便。故诱进在前。决断在后。若众生读经。心得悟道。远离诸恶。改心为善。即一句一偈。实能灭无边重罪。增长无边功德。今若广诵众经。心不断恶。亦不能灭罪生福。何以验之。窃闻善星二比丘。读诵十二部尊经。利如泻水。但为恶不住。生身陷阿鼻大地狱。以此推之。故知多闻读诵。心不断恶。终不能灭罪生福也。

有人问曰。世间有人常讲经律。知恶不恶。知罪不罪。知犯不犯。又外能齐整威仪。内心不断诸恶之行。此理如何。能得解脱诸苦不。答曰。如有人内心具知有因果苦乐诸缘。外形又能齐整威仪。但不能自爱。仍以五百铁壮内于衣里。于意云何。此人为当得无苦痛耶。若今学道之人。外虽能齐整威仪。内心不断诸恶之行。其事亦尔。后为怨家所得。系身闇狱。受其众苦。无有边际。如此苦痛。岂可婴乎。仰愿诸仁德。更相勉劝。制心一处。断除诸行攀缘。究竟无染。使心虚寂。冥会实相。即得解脱众苦。超证无为常乐。是故经云。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也。

又曰。今有人身患六欲之病。求师受戒。既受戒已。而不持戒。病得愈不。答曰。譬如有人身苦重病。寻觅良医。求觅良药。病人数读药方而不服药。此于诸人意云何。病为当愈不。今人受戒而不持戒。其事亦尔。若不除六欲之因。后必果六十诸行旃陀罗。此六十诸行牵之。流转生死。杀身无数。

问。此诸行旃陀罗。并从何所而生。答曰。若贪色。即是受想行识。若贪声。即是受想行识。若贪香。即是受想行识。若贪味。即是受想行识。若贪触。即是受想行识。若意贪世法。即是受想行识。如有一中备五。五六合成三十旃陀罗也。若贪出世色。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声。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香。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味。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触。即受想行识。若贪出世法。即受想行识。如是一中备五。五六合成三十。并前总为六十旃陀罗也。何谓出世味触。谓。贪涅槃。爱法生也。此六十诸行旃陀罗应远离。智者应须观察审谛思惟。使心不外.不内.亦不中间。犹如虚空。无所依止。即得解脱生死之苦。证真涅槃常乐。

或难曰。常说为善感乐。何故世间有人修善。反贫穷困苦。答曰。多是大权菩萨慈愍广济。现身修善。婴罗众苦。愈困愈坚。不贪世乐。精勤忏悔。唯愿舍身。感见诸佛。何以故尔。正为众生初发道心。信根未立。多逢怨鄣。恐其道心退没。引之令坚固趣向佛道。是故经言说悔先罪。不说过去解脱。以己之疾。愍于彼疾也。

又难曰。常说为恶感苦。何故世间有人生来为恶。现身富贵安乐。子孙盈堂。答曰。夫人得富贵者。不由一生。由前身修行布施。广作功德。果报今生感受富贵安乐。今生虽复为恶。未即受苦。譬如有人杀害百人。百人恨心甚重。常欲报怨。但彼有千人守护。未能得便。意欲得千人去后。百人取而杀害。受苦无量也。

又问曰。畜生之类。爱念眷属。何如于人。答曰。虽复形差体别。至于贪生畏死。情同狎爱。不异于人。今人自称有智慧之眼。见生死苦乐之路。而作五痛五烧之因。永劫长夜。受诸苦恼。无有休息。不知远离。复可得称为智慧乎。

大士又谓人曰。夫人何故常被五痛五烧之苦。盍由自造五痛五烧之因。譬如有人五百铁壮刺于身上。举身昼夜痛楚。不可婴当。今欲为诸仁德拔除此壮。令身心安乐。无复苦恼。于意云何。欲得阶梯拔。欲得并拔。何谓阶梯拔。有人受持佛三归一。不杀戒。月持六斋。斋日菜食。喻拔一百壮。有人受持佛五戒。月持六斋。斋日菜食。喻拔二百壮。有人持佛十善戒。月持六斋。年三长斋。斋日菜食。喻拔三百壮。有人受持佛声闻戒。一切诸恶不作。诸善奉行。长中菜食。六时行道。喻拔四百壮。有人受持佛菩萨戒。一切诸恶不作。诸善奉行。长中菜食。六时行道。爱护正法。不惜躯命。崇弘圣道。广化群生。共同解脱。喻拔五百壮。是为并拔。今诸仁德。何故恣心造恶。死入三涂地狱。受苦无量。若能一制心为善。寿终之后。上生天上七宝宫殿之中。姿容端正。相好殊特。尊豪富贵。无为自在。欲有所得。随念如意。四城银池。林苑宝树铿锵。华叶荫映。香风飘拂。金枝玉叶奏众妙乐。适悦人心。永劫欢娱。颂曰。

 调心作牛车  牵人至梵天  梵天诸宫殿

 皆悉自光明  譬如春月华  众色悦人情

 爱乐此华者  永离诸尘婴

善慧大士录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