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考

太白山

又名天童山,在浙江寧波府鄞縣之東。其鄉曰陽堂,里曰太白,距城而遙者六十里。

〔從正〕宋羅參軍濬《寶慶四明志》,太白、天童分為二山,其圖上下遠裂。元袁學士桷《延祐志》,王總管元恭《至正續志》,明《永樂鈔志》,黃憲副潤玉《簡要志》,楊外翰寔《成化志》,張大司馬時徹《嘉靖志》,皆分兩山,㳂濬志也。今山本合體,名難岐指。濬家廬陵,未經躳歷,筆屬傅會;惟「一山二名」為定論。

山之名,始晉義興師結茅此山,感太白星幻為童子,日供薪水,遂以「太白」稱師,并以名山。又唐法璿禪師,日虔誦《法華經》,亦感天童進供,故又以「天童」名。

〔尚論〕考義師結茅之歲,正孝惠之太子遭毒賈后之年。《晉書》云:「凡五星盈縮失位,其精降于地為人……太白降為壯夫,處于林麓。」兹以壯變少,執有道者之役,太史失于占奏耳。

山之本,自天台摘星峰來(歷四明、奉化諸山,起金峩、大梅,循屈而結太白。)

山之支,從東而起者,曰雲峰,曰明角,㟺衍為盤山。繇盤山折而北,稍伏,度太白嶺,更起為大雲山。落大雲而復聳者曰東峰,闢其下為東谷,即古天童也。復起一峰曰乳,折而東北峙者曰中峰。繇此逶迤頓伏,卸為高原,而梵剎今奠於斯。

峰之著者凡六,一曰太白峰,在山之絕頂,雄尊深秀,為一郡之望。每風雨時,雷電多從頂出。

宋(龍圖.懶堂)舒亶詩

千峯下視盡兒孫 仙事寥寥不可聞 長作人間三月雨 請看膚寸嶺頭雲

明(密雲和尚)圓悟偈

昔人錯露個消息 惹得人傳太白峯 今我直豋峯頂上 那來名字挂虛空

(泡園)汪樞詩

太白倚雲端 凌霄幾百盤 幽禽啼蜀帝 喬木挺秦官 鳥道青蘿滑 龍湫白日寒

兒孫羅立處 一望失巑岏

國朝(費隱)通容偈

此時日月晉時天 太白名高布大千 海濶天空懷抱放 把筇指點萬山川

又峰曰鉢盂,圓秀特起,狀如覆鉢,障於寺後。

明(白川)楊明詩

太白聳奇峯 宛然類僧鉢 肖形天地初 爐火幾滅沒 淨水不可持 降龍亦虛說

留與登高人 倚雲觀海月

國朝(五磊拙巖)期懷詩

團圞蒼翠暎穹窿 名字誰安應量同 縱使德山全妙用 難教托向法堂中

又有中峰,左東谷,右太白,巍然萬山中,故名。又名曰青鳳者,因愚谷禪師〈埽密菴塔偈〉有「青鳳山前古澗邊」之句也。

明(東閒居士)張嘉慶詩

孤空容鶴夢 來作片雲觀 絕壑晴猶雨 高峯午尚寒 豈知青鳳影 只在碧霄端

為笑投閒客 相期借一竿

又有峰曰聿旂,陡峻驚揚,勢如旂展。更有二峰,曰東,曰乳。東峰在中峰之東,乳以形肖,在東谷後。

明(雪竇石奇)通雲:聿旂峯偈

莫作人間布影看 聿旂峯聳石頭寒 相逢若便知消息 豈用人呼倒剎竿

(住山林野)通奇:東、乳二峯詩

一峯霜外立溪東 為送歸人指顧中 可是東峯疑未定 樵人說是案山蓬

千丈嵓頭雪未鎔 幾囘清夢欲相從 偶來東谷尋遺跡 又見雲泉滴乳峯

崖之顯者曰祖印,在寺西北。

明(梅菴)如用詩

隱映凉飇蒼翠冷 白花古壁暮雲浮 多言祖印重崖上 空使猿猱泣露愁

巖之奇者曰𤫩瓏,峙寺西南,循磴而上,可二里許。傾崖反捍,怪石臨危,若墜復倚。其上多石窗、嵓竇,如蠭房、螘穴。外峭中空,𠊓穿欹入,錯落猶纍疉然。其絕頂倏突倏平,古樹野藤,雲巒相抗。

宋(鄞令.荊國)王安石:經遊記略

慶曆七年十一月丁丑,余自縣山屬民使浚渠川。甲申遊天童山,宿景德寺。質明,與其長老瑞新上石望玲瓏嵓,須猿吟者久之。而還食寺之西堂,遂行。

(再見)舒亶詩

詭形迥與萬山殊 空洞繇來一物無 直恐虛心自天意 人間穿鑿枉工夫

(長溪晞髮)謝翱詩

埀雲起嶔嵌 衣被松與桂 夜合量斗光 隱若金石氣 雨來輒阻之 不得撫蒼翠

下有桑門子 飲用陶匏器 盆中蓄海石 左顧如牡蠣 疑此磧上來 不知幾年歲 桑門却問客 所居何姓氏

回指南海峯 蒼茫倘一至(此,雨飲嵓下作。)

明(二見)楊明詩

西崖千仞凌蒼穹 有嵓突出高玲瓏 朝霞遠暎赤瑪瑙 秋露澹洗青芙蓉

朔風一夜吹寒雪 化作璇瑤更奇絕 老衲開軒靜對餘 試取冰花煮團月

(儀部.緯真)屠隆

嵓前老樹挂枯藤 辟穀仙人苦行僧 四壁秋蛩霜外杵 一牀黃葉雨中燈(嵓上訪禪作)

(雲門雪嶠)圓信歌

玲瓏嵓 在何許 相去天童寺之西 曳杖出門青鳥啼 萬工池外藤蘿低

初一轉 怪石橫斜見虎蹄 春風隨我上山梯 漸見危嵓左右來 壘落雲根烟淒淒 行不上 脚跟疲 酸澀芒鞵路欲迷

樹下立 數行雞 人聲嚷嚷喧鼓鼙 狹石縫 如一綫 挨身過去同猿雛 幾人笑 難扳躋 有詩在手無筆題

再一轉 身心却與山水齊 指點村田雙眼疎 又一轉 路上行人若游魚

長松短竹紛萋萋 石平如掌好攤書 歸去罷 踏爛泥 高高低低氣力無 嵓洞水聲不可坐 渾身汗下難支吾

好了眼睛苦了脚 者樣遊山且躊躇 到得平坡如到家 縣崖千丈林花迃

(臥菴牧雲)通門詩

山洞何時鑿 嵓崖不記層 樹深難見日 壑轉一呼僧 百尺捫蒼壁 千年挂古藤

最高吾直上 誰謂老無能

寂寂二三侶 行行亂艸邊 不辭衣盡濕 只覺杖居先 眺望遺人世 憑虛想洞天

隔峯聞活活 何處有流泉

曲折投榛莽 幽深絕採樵 忽驚山鳥度 時覺野香飄

虎豹疑蹲穴 風烟自捲瓢 數禪何好事 踵至未曾招

陟彼崔巍上 悠然得大觀 穿松童子健 凭石老僧安

野火邨邊赤 春雲天外寒 十年重到此 莫怪久盤桓

(浮石)通賢詩

石戶無非路 層樓疉數巒 不關雲氣鎖 時有鹿盤桓

(禾菴)真樸詩

溪雨淨松岡 墟烟散清晝 偶期汗漫儔 扶藜討深秀 既窮蒼崖巔 因之剔幌岫

磴道隨鳥蹤 扳捫化𤠔狖 度險心逾豪 招呼駭潛獸 古木紛離奇 青天忽雜糅 觸目崩層雲 神斧何年鏤

厜㕒非一峯 嵓嵓啟幽竇 頫吸扶桑波 朝暾生井甃 嵌空自房櫳 窈窗烟屢逗

初入灝氣深 稍深風雨驟 頂摩怒虬蟠 臂觸飢鷹咮 仰摘列星降 下驅羣羝鬬 銖拂應未磨 媧鑪躍冶舊

更疑昆明灰 蒼然結琬琇 陰壁射奇光 丹砂鑿勾漏 仄身儗蛇穿 虎牙閉飣餖 危藤褭階梯 真居不可就

况多宛委藏 百靈嚴呵守 須臾毛骨寒 吹萬激羣吼 韸韸鐘鼓音 星嵓儼遙扣

乳泉自何來 冰雪資枕潄 轉矚空濛濛 千峯失踐蹂 談笑振蘇門 林壑爭鈞奏 指指下巑蚖 奇英燦左右

目送去雲前 心投倦鳥後 歸途記所經 夷嶮泯襟袖 因推開鑿端 造物亦乳臭

何如抱不雕 保兹渾沌壽 邈哉起遐思 庶與蒙莊究

國朝(海陵寄翁)陸朝詩

曾望玲瓏嵓竇好 今隨老衲坐雲霄 亂山疊障海天暗 叢樹紛披霜色驕

自借筇枝扶足健 同烹石乳與愁澆 細看木石爭奇處 蹲虎獰龍歲月遙

(文林.寶學)張鸎詩

青山如故人 浩浩自太古 攜書坐層岡 幽懷乍以吐 河漢西北流 日月在牖戶

一石費盤桓 千年亦辛苦 怡情貴物先 杖屨別有取 孤磬正無聲 蒼茫悟風雨

(遠菴)本㒥詩

乍窮東谷又西岑 杖履雖勞興轉深 曲折已忘經百險 巉嵓直上出千尋

夕陽半壁雲初斂 秋色盈眸寒欲㑴 萬壑泉聲詩在此 何須索句學蛩吟

(嘯堂山曉)本晢詩

霜雪猶在林 花已香寒谷 吾師偶曳杖 散步山之麓 乘興登玲瓏 危嵓立眉目

峭崿徑插天 崚嶒石懸竹 置身飛鳥外 萬里空穆穆 烟際孤雲開 滄溟如可掬 俯眎清關內 皇皇聖人隩

自非百世師 靈峯誰鎮服 暮雲停高岡 春風平萬木

(大行雪汀)張士塤詩

天設巉嵓鬼鑿工 蒼藤扶我上玲瓏 誤穿偪仄懸崖裏 得坐虛無古洞中

雲氣蒸衣渾是白 楓枝照眼半含紅 欲吞海國空濛象 應倩山靈為發蒙

巖之東北絕壁閒,有洞曰觀音,中滴細泉;稍偏者曰善財,二洞相望。有臺曰禮拜,足削、頂平,周以異石。

明(三見)楊明詩

山名小白華 上有觀音洞 華落洞門閒 白鸎春自哢

聞有善財者 迹寄紫竹林

古洞西嵓下 風雨莓苔深

高臺禮大士 正與玲瓏對 士去臺亦荒 白華滿山碎

(清卿僧杲)余寅

石氣蒼茫拂紫烟 白衣高照是何年 誰懸綺戶遙天外 曾幻金身淥水前(相傳大士嘗現身嵓上影照池中)

繞樹瞻依神八萬 拈花接引路三千 爾時只作尋常看 人鬼天龍盡惘然

巖之東南有隖曰清風。

元(學士.清容)袁桷:日禪師塔銘

清風之隖 石列五色

國朝(黃梅千仞)行岡詩

寥寥何處聽颼飅 曲喻蒙莊總未周 縱使松濤千萬斛 較將隖內恐輸籌

(雲門簡菴)本孚詩

風來鳥不言 風去石偏響 借問山水人 清音可自賞

(光孝冰壑)本元詩

晴巒老盡千竿竹 隊隊陰森時可掬 相過絕勝上樊桐 吹落浮雲不敢宿

清涼界亦世間有 如坐春風人在否 誰栽一片亂濤聲 又夢柴桑菊半畞 夜深月照冷菰蒲 謾把南華名自呼

忽然騎蝶隨風至 秋水篇篇稿屬吾

東谷

在東峰下,群山繚垣,高原倏砥。上荒發軔往來,勞執役之庚星;中弼丕基廣播,繼隰州之古佛。今則乾成錐立,幻藏雲停。俗以「小天童」稱,宜正名曰「古天童」。

明(中丞.定齋)王應鵬詩

清瀨蕭蕭起石湍 千章雲木蔭成團 佛華長在空中現 山色偏宜雨後看

鹿苑菁菁芝草瑞 龍宮寂寂水光寒 今宵更有東峯月 須上松樓一倚闌

(四見)楊明詩

日出扶桑谷口紅 數椽茅屋蔽深松 老僧出定無餘事 盡日門前看碧峯

(二見)通門詩

經旬懼炎威 不得過東岡 立秋喜三日 思來拂木牀 悠然雙蝴蝶 翩翩入我房

以無瓶花遶 掠取瓦爐香 萬物抱靈智 資生咸有方 小窗欣洞開 節候知初凉 去來一無語 𢠢余情自長

小室僅容膝 每來生遠心 傍有老梅樹 下有修竹林 開窗見諸峯 螺髻青森森

日高露未睎 階樹垂濃陰 寂然無客過 山徑殊自深 空亭有碑銘 細讀閒吾襟 歲月已久邁 古人光未沉

顧盼語諸子 兹辰可無吟 攜杖出門前 坐聽秋鳥音

兩僧肩一輿 隱隱隔林叫

恐余歸步遲 知余足力少 入門山雨至 相顧同一笑 野貌不外飾 山語亦臻妙 呼茗與之啜 草鞋各緊峭

魚鳴午飯訖 無復事遠眺 殘雨若霧飛 日光隱而照 栖遲望村原 深谷何窈窕 先覺未忍忌 三塔重一弔

隰州在其中 凌然仰高調 塔塵手自拭 層石使畢耀 憶初少林燈 猶之任公釣

五宗何時分 混沌嗟鑿竅 歸途山更靜 凉颸滿林徼 前峯抹烟雲 佳處時領要

嶺之通於東者曰太白,在大雲、盤山間,一名「天童大嶺」。

宋(二見)王安石詩

太白巃嵸東南馳 眾嶺環合青紛披 烟雲厚薄皆可愛 樹石疎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 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 與兹魚鳥相熙熙

明(飛遯.隱鱗)聞龍追和

山雲山雨驅復馳 東來海色凌空披 有嶺蟠鬱大雲外 高下流泉與石宜

行人注目多在足 樵子努力行亦遲 太白小白如兄弟 自卑自邇同熙熙

通於西者曰小白嶺,舊傳其上多小白華。

明(紀善.約菴)錢安詩

入山遇雨出山晴 正是梅天五月程 紈扇輕揮清爽發 籃輿穩坐白雲迎

半行竹徑分僧寺 數畝桑田守故塋 門外不知溪水漲 夜來衾枕有餘清

(二見)余寅詩

溪路崩騰萬樹圍 午烟明處度人微 蹇驢自覺秋風好 引領山光遠近歸

國朝(響嵓)聞性善詩

嵓從樹頂分 坐擁樵雲斷 行來數里松 前山還有半

(甓堂)周容

小艇載壺榼 野橋壓帽過 懷抱忽以舒 驟見春水大 桃花出墻短 黃鳥穿籬破

兹行得晴和 庶幾窮所慕

水遙覺山近 山翠漸成綠 入橋沙愈明 經村烟似沐 溯洄富春渚 游衍罨畫曲

今昔何殊觀 心閒興自足

大𣹢山勢扼 水路似已窮 出橋轉汪洋 眾流滙羣峯

川原互有情 動靜理自通 思得一俯察 振翼凌天風

烟火多高樓 家在溪聲裏 百家同一姓 畊讀無遷徙

遙望谷口山 左廻右復掎 相顧同相商 黽勉留去水

入山問山名 樵夫為山導

舉鎌贈竹杖 藉以驅虎豹 廻壑納窅宴-女+六 層巒卸孤峭 行行寂無人 何處答長嘯

五步一竚立 十步一憩坐

聊借目力寬 用紓足力惰 隴奮生波瀾 峯尊集輔佐 誤行翻得勝 回首惜既過

離合見人情 去留審山勢 岡巒各無言 趨赴如受事 安能結茅屋 抱膝辨陰霽 隔澗雙鹿飲 穿林一僧至

下山路較難 路漫不暇擇 笠拂松花低 裾引藤刺窄 崎嶇反忘疲 踴躍如有釋

亂竹紛縱橫 杖轉難為力

寄夕向山家 雲來吠山犬 未忍棄竹杖 險阻曾同勉 奇褱追往歷 幽勝擬繼選

臨臥戒雨聲 先將竹聲辨

晨嵐𠜍山椒 須臾壓山趾 已息望晴心 忽乃得晴喜

出巷蜂繞衣 循籬袂決雉 路因歸似近 溪店午烟起

若夫石為氣核,金之甲根,名山硱磳,所在皆有,舉其稍異者,曰響石。下太白峰西百餘步,縱衡五尺許,扣之鏗訇鏜鞳,如鐘鼓聲。

宋(三見)舒亶詩

淵明休弄沒絃琴 混沌中含太古音 聞說幾回風雨夜 四山渾作老龍吟

國朝(二見)本元詩

聲非在石由人出 石對人言我獨難 動舌便煩左史筆 誰教相扣破雲頑

(寶嚴爐雪)等慧詩

石鐘鼓浪方成響 石鼓桐魚扣有聲 却笑當年癡李渤 亂敲湖石向人鳴

又石曰佛蹟,在北山石壁上,其痕廣四寸許。

宋(四見)舒亶詩

蒼崖絕壁印苔痕 陳迹千年尚似新 杖屨紛紛走南北 幾人不是刻舟人

國朝(景星湛菴)行嘗偈

石上分明是脚蹤 不知何處現全容 東風昨夜傳消息 報道山花無賴紅

北山又有石,曰坐禪,相傳開山祖師嘗於此坐悟。又有石曰問水,活眼泉遶之故名。

明(蕙江)葉憲祖詩

一片磐陀坐自呼 新苔細艸未全枯 我來試效南宮拜 石在不知禪在無

(景心)張憬詩

絕壑探幽蹤 迂廻踏層岌 其上饒古苔 萬木中獨立 悠然山鳥啼 活活流泉集

鳥去泉不停 誰詢風雨急

(太常繭菴)林時對詩

罡風磔磔透重陰 烟樹蒼茫噪夕禽 兀坐相忘鐘磐遠 天光雲影逗禪心

又有石曰饅頭,在小白嶺上。

〔正疏〕《嘉靖郡志》,嶺部、石部,兩載饅頭石。〈寰宇歌〉註云:「唐心鏡禪師鎮蟒時,施食所化。其石圓絫,表白裏黑,宛肖饅頭。誠心覓之可得。」

國朝(二見)本㒥偈

聚沙作供出嬉游 法食何曾有味投 欲飽禪家無米飯 嶺頭先齩石饅頭

亾名偈

嶺上饅頭石 行人都不識 鐵駿餡子酬 飽供禪和食

山之腠液曰水,水之眾流曰川,川之屬有澗、有溪、有潭、有池、有泉。

水出自東谷,會西澗之流,同趨天童溪而歸於清水潭者,曰東澗。滙北山諸水,繞寺右,歷外萬工池,瀉清關橋外,注於舊龍湫者,曰西澗。澗中磊石異狀,素氣雲洄,澴波贔怒,可灌畦凡數十頃。

明(五見)楊明詩

西澗逶迤通石橋 虎泉一派來山坳 瀉月流雲響瓊珮 穿沙觸石鳴仙璈

矮牀虛枕近溪曲 夜半繁聲滿書屋 起喚茶童眠不成 推窗山月皎如燭

(二見)圓悟偈

西澗源從太白來 寺西流出遶東廻 漫將竹接來廚下 飽飲諸人滿腹回

(三見)通門詩

春雨濛濛灑一旬 青山疊疊阻遊人 經行西澗呼童子 攜杖相隨伴老身

山寺泉聲日在門 佇看觸石怒濤噴 老僧斫竹來為筧 抹過重嵓去討源

溪則繇東西兩澗走天童街外者,曰天童溪。

宋(三見)王安石詩

溪水清漣樹老蒼 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尋處 惟有幽花渡水香

又溪繇唐墺出,與天童溪相會者,曰乾溪。上有橋,遊寺必經焉。受天童溪而枉渚澄碧,黛石素鱗皎焉沖照者,曰清水潭,有唐「杜孝子廟」。

國朝(二見)陸朝詩

橋是何人構 溪乾不記年 家雞棲石罅 野菊散葑田 滑滑前泥路 潺潺別澗天

同分山上水 昔在此中旋

(五峯省菴)本冲詩

影落空潭照歲寒 誰將亂石補蒼天 依依孝子思親淚 一片雲心澈九泉

清水潭既納天童溪水,其流合凰下溪,滙東吳,出大涵,謂之三溪。

國朝(三見)本㒥詩

入山迢遰一溪曲 溪上人家隱花竹 炊烟相接雞犬連 帶有高原與平綠

行行轉過數峯青 又見溪流環衍沃 白沙灘沸合遠湍 蒼崖深處澄青玉 雲物幽森更一天 風清宛在子真谷

流沿清淺步遲遲 忽聽鐘聲飛林麓 不知山寺在何方 惟見菁蔥擁萬木

(二見)本孚和韻

繚繞行來知幾曲 過橋不記石與竹 急流緩流浮落紅 深邊淺邊湛寒綠

家家門徑俯瀠洄 處處平原資灌沃 有時峽東乍驚雷 旋逢石咽潄鳴玉 指其大者有三溪 聚彼眾流成百谷

予生蹤跡半天涯 佳處無如此林麓 隨向一溪縛草堂 水檻悠悠負灌木

池則有內、外萬工,又名雙鏡。內池當寺之前,外池與內者相隔方塘。

明(六見)楊明詩

雙鏡拭開秋萬頃 素娥中夜臨妝靚 沙邊鷗鷺窺蟾宮 水底魚龍眠桂影

野仙踏月池上來 坐披鶴氅心顏開 袖中拈出一枝篴 吹散碧雲無點埃

國朝(四見)通門詩

飯後步空池 春風颺綠漪 出坡人去盡 白鷺冷相窺

(二見)通賢詩

頭上有天池作底 夜間無月鳥疑空 遊人只愛開雙鏡 不道當年費萬工

池之霛者,有神龍宅焉。在太白峰頂,雲霧滃勃,生於水面。若麗日晴霄,澂澈如鏡;或風振林木,葉落無墮池中者。舊在清關橋左,相傳心鏡禪師徙此。

宋(六見)舒亶詩

靈蹤聊寄數峯雲 雨意含雲白晝昏 不用高僧時咒鉢 一泓長貯萬家村

明(三見)余寅詩

人傳兹地是龍圍 竝海岡巒面面歸 功德滿山無一字 空多蒼莽白雲飛

國朝(觀察.楚黃.念尼)王爾祿詩

鏡湖梅溼蒼鱗鬬 夜半光生忽清晝 樹杪飛泉幾百重 高田低畝皆成就

云是東山太白龍 亂驅列𡙇向雲中 我方偶讀懶堂句 萬村時雨多濛濛

太白峯高白日近 一泓池水龍常隱 應與青山迭往來 片言不合興孤憤 自是龍性最難馴 霖雨蒼生亦苦辛

何時獨上孤峯頂 呼取雲歸大海濱

(五見)通門詩

白雲杳杳接青峯 峯上寒潭拜老松 縱使晴空常起霧 為霖此處有神龍

泉之利濟者,一曰虎跑,在西澗之濱,相傳有虎跑地所出。

宋(四見)王安石詩

供廚煮浴方成沼 轉磨鳴舂始到田 還了山中清淨債 却來人世作豐年

(七見)舒亶詩

一嘯風從谷口生 直教平地作滄溟 靈山不與江心比 誰會茶仙補水經

又泉曰活眼,出鉢盂峰下,涓涓不絕。

明(蕙江)劉憲寵歌

衲僧幾個眼睛活 惟有此泉真活潑 一滴疑傳獅子乳 九天倒瀉蒼龍沫

源混混兮來無端 聲淙淙兮去不歇 君不見 波面無風紋自生 山頭有月光可掇 我來拊手嵓石間 空華何事金鎞撥

泉之澇不盈、暵不涸者,曰弘法,在寺法堂下。密雲禪師甃之而未名,今奉新錫寺額名焉,昭恩澤也。

國朝(太史.立菴)史大成銘

未有此泉 法從誰液 謂泉即法 泉從誰闢 靄靄密雲 𤀹此一脈

弘覺溯之 迺霑天澤 泉乎法乎 弘之無斁 水非石鑿 而能入石

入山之關有三:一曰萬松關,「二十里松」之始,在小白嶺外。二曰鐵蛇關,在小白嶺上,心鏡禪師築鎮蟒塔於此,故名。三曰清關,在外萬工池之左,有橋跨澗上。其下飛泉噴玉,清響如環珮。舊龍湫承之,復從縣崖奔壑,練影拖巖、鏞聲振谷,「滿地白雲關不住,清泉流出落花香」,斯實錄也。

明(三見)圓悟偈

萬松關不為關松 警策行人入路通 忽若有人親撞破 方知直透萬松中

鐵蛇雄踞嶺頭峯 截斷行人路不通 直下一刀全殺活 任從南北與西東

橋水原無清與濁 祇緣到此別人間

雖然都打橋中過 未審誰人透此關

(中條.敬身)陸寶:清關詩

奔泉倒峽忽成關 流者無心聽者閑 坐久全身疑水化 耳根先到石橋還

國朝(二見)張士塤:清關詩

可惜清關水 滔滔愛出山 挽留無計策 從此溷人間

遊山不住山 終然汚泥滓

水聲忽笑人 汝亦暫清耳

山川得題品,則泉石生香;題品非傳神,則山川不受。一峰一澗,類如眉目分形;全水全山,方見性情具體。分形下,既已刮目揚眉;具體間,可無怡情悅性?嘅烟霞之漶影,采金玉之餘音。勝境於此紀吟,遊寺別傳崇建。用循歷代,以次而書。

(五見)王安石詩

山山桑柘綠浮空 春日鶯啼谷口風 二十里松行欲盡 青山捧出梵王宮

又:憶東吳太白山水詩

城頭回首距幾何 憶得好處長經過 最思東山春樹靄 更憶東湖秋水波

三年飄忽如夢寐 萬事感激徒悲歌 應須飲酒不復道 今夜江頭明月多

(八見)舒亶詩

日日青鞋踏白沙 未應泛艇即靈槎 雨溪清越鳴哀玉 風蔓蜿蜒動暗蛇

曉潤芝𥰭挑秀茁 午香茶竈煮蒼芽 玲瓏仙客知何在 千古烟霞自一家

又:再遊山回,夜集諸友詩

太白嶄嵓幾百尺 仙人一去無消息 臨雲時復倚闌干 獨看千峯萬峯碧

昨夜長鬚城裏回 報道湖上秋風來 醉園雨過月臺冷 籬根白菊看看開 却杖青藜趂流水 目送征鴻下山觜

蓬船答浪遶叢蘆 咫尺烟汀幾萬里 忽見江頭江月白 紛紛笑語城東陌

一尊北酒一枰碁 未到懶堂猶是客

(宗伯.深寧)王應麟:四明七觀略

明多名山 竺乾氏居之 寶地金繩 祖花禪枝 南有雪竇 東有太白

飛瀑淙淙 層巒齾齾

(二見)謝翱詩

筍輿行萬山 中有十里亭 老樹祇一色 野公逾百齡 柴關當太白 藥氣近樵青

岡草黏枯翼 巢枝落退翎 期探幽谷水 共斸松根苓 艾納下天雨 塵風吹冥冥

(浦陽.九靈)戴良

避囂去城市 遣悶在川岑 遂申獨往意 行此無盡林 松篁儼映鬱 蒼翠邈深沉

九隴山已見 三生石可尋 列嶂圍招提 傑閣俯嶇嶔 池光亂塔影 澗流傳磬音 龍化井已竭 虎去泉徒深

周顧信靈迹 遲留多賞心 念未委塵妄 事可息煩襟 即理苟已協 何用戀華簪

(正科)薛士銘詩

太白山高鎮海壖 招提幽瞰九峯前 玲瓏嵓接三千界 伏翠菴通尺五天

龍捲靈湫飛絕頂 虎跑平地出甘泉 振衣未覺登臨倦 愛聽松濤戰耳邊

(中林.孝謙)李本詩

青春廿里萬松關 小白前瞻太白山 度嶺路迷黃葉裏 隔溪人語白雲間

海龍護法聽金磬 野鹿叅禪獻玉環 老衲相留成信宿 浮生贏得此偷閒

(方伯.訥齋)錢奐詩

冒雨尋幽勝 行行不憚遙 山高雲外寺 水曲澗邊橋 鶴隱松藏玉 桃開洞簇綃

日斜迷去路 招手問歸樵

(郡守.三山希玉)鄭珞:追和荊公韻

碧山雲盡樹蒼蒼 十里松陰半夕陽 吟到石嵓清絕處 曇華芝艸暖生香

(郡守.孝感宗器)張瓚:用舒龍圖韻

春日遲遲步暖沙 却慚漢使遠乘槎 玉珂聲引巢松鶴 鐵鉢香來伏澗蛇

白石玲瓏生蘚暈 紺園芳郁長茶芽 當年童子多神異 薪水曾供老衲家

(郡守.莆田景由)方逵詩

入春郡事喜從容 乘興來登太白峯 谷靜不聞啼一鳥 山靈誰敢佩雙龍

陰陰十里松關路 隱隱數聲花外鐘 分付前驅休喝道 林間歌頌有黃童

(中丞.守黑)張楷詩

乘閒拉友玩天童 九隴相環秀氣鍾 紫霧頻封禪丈室 白雲時擁鉢盂峯

八功德水呈天碧 七窣堵波插漢雄 東際逶迤泉轉磨 西邊奇怪石玲瓏 清關橋鎖禪心定 響石聲驚鳥道崇

太白崖端存佛蹟 善財洞畔隱仙蹤 虎跑甘澤師威重 龍臥高湫雲雨從

五鳳樓高翬岌岌 萬工池濶水溶溶 大雲侔與中峯秀 幻智相歸伏翠濃 千載垂池獅子柏 萬年夾道茯苓松

三關款款驄車駐 九鎖重重薜荔封 勝境由來觀不足 古今風景宛然同

(太僕.本清)金湜詩

行盡青松始見山 暖風微雨路斑斑 欲尋開士棲禪處(訪無傳孠禪師) 直到中峯疊翠間

滿地竹陰人跡少 四簷花氣鳥聲閒 清茶啜罷悠然別 不許袈裟送出關

(觀察.括菴)錢瓚詩

古剎摩空一徑幽 躋攀今喜恣遨遊 春花委地紅將盡 山色盈眸翠欲流

虎臥閒林僧未起 龍歸禪鉢雨初收 盤桓且適豪吟興 不管談經石點頭

(二見)張憬詩

侵曉登山閣 凭闌四顧賖 嵓花經雨落 江燕逐風斜 頓覺心偏遠 那堪鬢欲華

何年塵屣脫 石竇吸流霞

(參政.白齋)張琦:夢遊天童詩

聞說名山近上台 每憑孤夢繞崔嵬 雲從貝葉文邊過 人入蓮花漏裏來

大士作齋吹宿火 伏龍潛水抱輕雷 一場殘寢隨鐘覺 日出東方事又催

(應奎)倪光詩

溪下獨行遠 遙聞仙梵音 九峯廻寶地 五鳳出珠林 古殿香雲合 閒房艸木深

寧知百年內 忘却去來心

(桂林守.石窗)華愛:坐雨詩

夜半雨聲碎 朝來轉細微 疑愁松徑滑 未覺石泉稀 簷澑鳴常滴 山禽溼不飛

子真吾憶汝 空谷限東西

(方伯.石溪)陸銓詩

溪轉峯廻翠藹新 諸天樓閣傍星辰 深山筍熟人如市 禪室茶香客過頻

龕燭能留長夜月 嵓花不斷四時春 共來物外舒塵縛 莫厭披襟與岸巾

(二見)王應鵬詩

太白峯頭一振衣 碧空無盡鳥孤飛 林間野鶴何人馭 天下名山有寺依

木葉晚風金氣肅 松堂凉月夜光微 寒泉百尺秋雲裏 僧在玲嵓靜掩扉

(司空.堇山)李堂和韻

長風十里散雲圍 登盡危峯思欲飛 路夾青山天有障 林飄紅葉鳥無依

玲瓏石應千嵓響 太白岡通一線微 幽谷驚傳驄馬使 不妨老稚款柴扉

(司馬.東沙)張時徹詩

徑轉諸天近 淵深眾壑歸 山峯長礙日 松霧細霑衣 展席依青艸 題詩對落暉

却憐雙白鹿 時自款嵓扉

(文林)史元中詩

行蹤絕勝訪蓬萊 廿里松行隱寶臺 靜院竹深招鶴引 禪房雲冷倩風開

登高賸有思蓴興 作賦慚無倚馬才 獨立斜陽傷往事 春風十五度重來

(郡守.華亭鳳峯)沈愷詩

屋下清溪屋上峯 禪房寂靜許誰同 白雲深護無人到 遠錫相尋有路通

綺里一生居海國 廣成千載在崆峒 往來欲買匡廬住 調鶴餐霞意未窮

(郡倅.東齋)劉世偉詩

海邑驅馳久 僧房坐夜深 不眠翻貝葉 失路感鄉心 岱岳長難見 平原未可尋

隨緣問法侶 何處可投簪

(少司馬.東明)范欽詩

早從圖記識名山 紺殿春晴試一攀 天削芙蓉開九嶂 雲深松檜裊三關

坐憑星斗虛無裏 行拂烟霞縹緲閒 借問天仙何處所 好驂鶴馭月中還

(月漁)盧澐詩

山房開曙色 樹杪散鵶聲 路自中峯下 人依峭壁行 石臺霑露淨 林竹鎖烟晴

未盡躋攀興 空餘悵別情

(嘉則)沈明臣詩

千盤萬轉入羊腸 繡佛猶傳古道場 日月池曾臨法象 玲瓏嵓自引朝陽

鐘聲谷口風吹斷 海色天邊秋去長 極欲皈依無奈老 馬蹄空度白雲鄉

曉汲寒泉潄齒香 病維摩欲臥津梁

石塘老柏驚龍蛻 白日清池拭鏡光 山勢南來滄海大 水聲西遶寺門長

杖藜吟過秋山下 槲葉初黃作雨凉

(外翰)徐德中詩

石磴梯雲入 乾坤別樣清 水聲喧晝夜 山氣弄陰晴 花雨香飄殿 茶烟月在庭

樹深人不見 何處誦經聲

(相國.文恭)沈一貫詩

拂霧躋危磴 披烟數亂山 一松承日起 群鳥送雲還 細溜經寒澀 初苔得雨斑

心馳縞衣使 獨此伴僧閒

(廷尉.貞吾)陸世科詩

家在鑑湖常見水 心存空谷未忘山 半宵月夢歸何處 廿里松陰久不關

嶺外昔傳廷尉宅(蔡大理公諱錫) 峯頭猶是謫星鬟 我從險處經行過 惟有冰霜識者顏

(郡李.海岸忠潔)黃端伯詩

石徑沿溪樹百重 松梢歲老欲成龍 當年太白曾留記 石潄寒泉不露鋒

(二見)圓信詩

空邊細語轉初庚 破曉花枝香露撐 隱蓋幻成天帝宅 清關不放野人行

淋漓喬木風霜古 窈窕池塘秋水聲 只此金湯非易得 無虞千載若為驚

塔封事訖且抽身 曉嶂重重接遠鄰 飄影葉乾風拭露 點衣寒翠日初新 泉鳴沙澗游山客 天指肩輿過嶺人

獨抱苦心帶歸去 雙眉欲解在三春

國朝

(二見)王爾祿:追和荊公韻

谷鳥溪花尚未空 黃昏凉月夢松風 此山一別長庚去 又見開元紫極宮

(郡參軍.內丘文衣)喬鉢詩

少微不暎高人日 太白未為童子前 自有蒼山真面目 浮名多屬世情傳

(江陰.任天)張拙:追和荊公韻

松杉十里鬱蒼蒼 度嶺穿雲正夕陽 最喜澗邊無暑氣 水流惟帶藕花香

(心廬)楊文沆詩

山花名未盡 嶺雨細還生 古木千章待 鳴泉百道迎 香來知寺近 黴重覺衣輕

入世多傾仄 甘兹滑滑行

(杲堂)李文𦞩詩

引我登亭子 披襟望望間 松陰交一徑 竹氣老諸山 日慕嵓頭宿 雲尋谷口還

行行常慮盡 聽水又清關

崖谷能開興 芒鞋去徑然 巉嵓斜導日 涸石亂欺泉 引臂猿騰處 褰衣虎嘯前

舊游誰紀勝 遙問永康年

附(太白山樵)德介:天童懷古賦

夫長庚星現兮徵興師之道行 大鑒堂開兮接六祖之薪傳(堂額係宋景濂篆書)

西晉惠帝兮始創永康 李唐兩賜兮玲瓏天壽 景德四年兮奏請 即以景德兮錫額

兩浙兮稱五山之一 四明兮推首剎之尊 太白名山兮宋孝宗之宸翰 奉藏雲章樓兮住持了朴

朝元寶閣兮元大德之重顏 勅撰銘碑兮危素中書 太白峰下兮響石 伏獅嵓上兮龍潭

東岡疊疊兮結紺殿 西水潺潺兮轉清關 雙池兮似斗 七塔兮象星(七星之象) 落葉無蹤兮魚吞活活之水(池中不受落葉) 重巒有影兮(嵓影入池無火厄)波泛蒼蒼之雲

龍泉鼎兮從水出 千僧鑊兮受土埋(▆▆時濬池得二物)

池上亭虛兮誰印月(昔有印月亭) 院西閣廢兮孰臨雲(舊有臨雲閣) 多寶塔兮形影與齊者法璿古宿(塔係唐秘書萬齊融所建,璿師經行其下,影與塔齊。) 華嚴經兮誦聲俱徹者海門禪師(師出方丈▆佛誦起,至回▆已畢,人不信命八十一人同誦有聲。)

廿里松行兮舊聽晴濤謖謖 疎鐘空谷兮遙聞清韻鍠鍠 重鑄鐘兮法等 又栽松兮子凝

萬佛閣碑兮太史樓公撰述 千僧堂記兮隰州古德雄文 嵓竇玲瓏兮 得窺日月之通明 荊公久登兮舒嘯 穴隙光射兮曾摹詩偈之滿壁

臯羽雨飲兮取歡 不知何佛兮踏破蒼苔留幻跡(西崖有佛跡)

那管是伊兮 斃然㘞地坐禪心(崖有坐禪石) 嵓方兀兀兮諸祖相傳名祖印(西有祖印嵓) 峰挺圓圓兮千佛授受是佛盂(後有盋盂峯)

方丈前樓兮疊翠 高崖西畔兮更幽(玲瓏嵓下有▆▆亭) 虎跑泉兮西阜(王荊公有詩) 鹿鳴坡兮後山(後山鳴,客至;東鳴,齋主來;西鳴,病僧亡。)

夏凉森蔚兮來坐羅樹圃(長庚▆旁有▆) 冬木凋殘兮均尋核桃坑(在寺東多核桃)

問水攀藤觀活眼(寺西有問水石,下有活眼泉。) 散花斛食化饅頭(小白塔下名散花岡,心鏡禪師建塔施食,饅頭化為石。)

二主謙謙兮亭名揖讓(張狀元同大慧杲訪宏智覺嶺上,遜之不已,張公名其亭。) 一心寂寂兮閣曰涵虛(昔有涵虛閣禪師修道其中)

荷池蕩漾兮十月集鴛鴦之泛濫(東谷有荷池) 案岫青蔥兮昔年下凰鳳之翱翔(前山有凰下溪) 萬松關兮名虛設 十丈柱兮跡尚存(宋時▆跡在路)

應供堂兮展千鉢 漏砂鍋兮不漏米(鍋從天台聖僧送來) 藏經閣兮積萬圅  飾玉軸兮又飾籤

游客散塲兮應宿鷺(池上有宿鷺亭) 歸僧隱蓋兮不驚鷗(松行有隱蓋亭) 晴窺萬竹栖青鳳(傑祖塔于青鳳山) 旱禱高山請白龍

鎖翠亭兮魏王妃之親筆 宏智碑兮張孝祥之遺書 中峯菴軒兮疊秀(夢堂有賦,高元之跋語,今存殘碣。) 破砂盆碣兮重光(傑祖遺偈,立石於菴,成殘碣。今重刊于祖堂。)

秋蕙春蘭兮尋滿谷 清風明月兮坐經𡎲

釜內茶香兮爭烹雀舌 山中筍熟兮盡拔龍鬚 蒙堂兮休老 此軒兮養賢(左菴良侍奉實菴茂于軒)

妙光塔兮即之筆 栴檀林兮道生書 秋殘崖上看紅荳(清關橋上有紅荳崖) 春始嶺頭觀白花(小白嶺上多小白花故名)

堆雲廢兮獨留雲影(應菴塔院名堆雲) 伏翠移兮聊存翠峯(伏翠今存南嶴) 西崖惠兮塔幻智(塔在山頂) 東嵓日兮瘞清風(袁文清銘云建于清風塢)

盤山久隸常住兮祀摩訶之法身(蔣摩訶、布帒和上之徒,塔于盤山寺,有盤山莊。) 佛隴原同一派兮見濂溪之文記(佛隴寺,唐時咸啟禪師所建。)

春樂無軒兮猶見月痕雪白 梅花有屋兮惟存樹老雲香(梅屋春樂軒,先賢植梅處。)

獅柏秀兮禪師再至 魚藻生兮曾祖始來 普同院迥兮環秀峙 涵碧橋崇兮鎖乾溪

九隴盤結兮石蒼嶴 三溪滙合兮清水潭 鬼谷仙兮南滄洞(太白山後有鬼谷祠,葛仙翁訪之,有詩。) 杜孝子兮太白祠(唐杜雍避裘甫之亂,棄子負母隱此。徵之不起,歿而祀焉。)

補山缺兮建鎮蟒 挽逝水兮護沙龍 懷已往兮不見 知將來兮何稽

聊題幻語兮書幻事 霞川雪汀兮復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