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诸比丘,曰:

“诸友!一时,我与五百大比丘众俱,于波婆国拘尸那城途中。诸友!时,我离道路于一树下坐。尔时,有一邪命外道,持曼陀罗华,于波婆国途中。诸友!我见彼邪命外道从远处而来,见而言彼邪命外道:‘友!知我等之师耶?’‘友!我知,今日,沙门瞿昙般涅槃已七日,我由彼处得此曼陀罗华。’诸友!于此,未离欲之诸比丘或举手、投身,辗转反侧而言:‘世尊何早般涅槃!世间眼何早灭!’已离欲之诸比丘忍而正念正知:‘诸行无常,如何得[常]。’诸友!时,我言彼诸比丘:‘诸友!止!勿忧!勿愁!世尊岂非豫言:“一切之所爱乐与别离、离散、分离。”诸友!如何得[常]。所生、所成、有为、有灭坏法者,不令灭坏,不应有此处。’

诸友!尔时,有老年出家者,名须跋陀罗,坐于众中。诸友!时,老年出家者须跋陀罗告彼诸比丘,言:‘诸友!勿忧!勿愁!我等得脱彼大沙门亦善。此应,此不应,困恼我等,今我等若欲则为,若不欲则不为。’

诸友!于非法兴而法衰、非律兴而律衰、非法说者强而如法说者弱、非律说者强而如律说者弱之前,我等宜先结集法与律。”

(二)

“若尔,长老大德!请选择比丘。”时,摩诃迦叶所选五百中乃缺一。诸比丘言具寿摩诃迦叶:“大德!此处有具寿阿难,虽有学,但为贪、瞋、痴、怖而不堕非道,且彼随世尊学甚多法与律。若尔,长老大德!请亦选择阿难。”时,具寿摩诃迦叶亦选择阿难。

(三)

时,诸长老比丘作是念:“我等应于何处结集法与律耶?”时,诸长老比丘作是念:“王舍城饮食丰而卧坐具多。我等宜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来王舍城雨安居。”

(四)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僧伽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是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僧伽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具寿选此五百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而令结集法与律,不令余诸比丘于王舍城住雨安居。具寿听……了知。”

(五)

时,诸长老比丘为结集法与律,往王舍城。时,诸长老比丘生是念:“诸友!世尊赞叹修理破损。诸友!我等于第一月修理破损,于中月集会,结集法与律。”时,诸长老比丘于第一月修理破损。

(六)

时,具寿阿难念:“明日有集会,我有学而不相应往集会。”夜之多分持身念而过,夜过,清晨欲倚身而卧,头未至枕,脚已离地,于其间,脱诸漏,心解脱。时,具寿阿难得阿罗汉而往集会。

(七)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问律于优波离。”具寿优波离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答具寿摩诃迦叶所问之律。”时,具寿摩诃迦叶言具寿优波离,曰:“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一波罗夷耶?”“大德!于毗舍离城。”“因谁耶?”“因须提那迦兰陀子。”“为何事耶?”“为不净法也。”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一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人、制、随制、犯、不犯。“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二波罗夷耶?”“大德!于王舍城。”“因谁耶?”“因坛尼迦陶师子。”“为何事耶?”“为不与取。”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二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不犯。“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三波罗夷耶?”“大德!于毗舍离城。”“因谁耶?”“因众多比丘。”“为何事耶?”“为人身。”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三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不犯。“友!优波离!于何处制立第四波罗夷耶?”“大德!于毗舍离城。”“因谁耶?”“因婆裘河边诸比丘。”“为何事耶?”“为上人法。”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优波离第四波罗夷之事,问因缘……不犯。由此方便,问两部律,具寿优波离随问而答之。

(八)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问法于阿难。”具寿阿难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若僧伽机熟,我答具寿摩诃迦叶所问之法。”时,具寿摩诃迦叶言具寿阿难:“友!阿难!于何处说梵网经耶?”“大德!于王舍城与那兰陀间之王屋庵罗絺。”“因谁耶?”“因普行梵志须卑及孺童梵摩达。”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阿难梵网经之因缘及人。“友!阿难!于何处说沙门果经耶?”“大德!于王舍城耆婆庵婆园。”“与谁俱耶?”“与阿阇世韦提希子俱。”时,具寿摩诃迦叶问具寿阿难沙门果经之因缘及人。由此方便,问五部经,具寿阿难随问而答之。

(九)

时,具寿阿难言诸长老比丘:“诸大德!世尊般涅槃时,曾对我言:‘阿难!我灭度后,僧伽若欲者,小小戒可舍。’”“友!阿难!何者为小小戒,曾请问世尊否?”“大德!何者为小小戒,我未曾请问世尊。”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外,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波逸提,余为小小戒。”一分长老等言:“除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二波逸提、四提舍尼,余为小小戒。”

时,具寿摩诃迦叶告僧伽,言:“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之戒,有关在家人,虽是在家人,亦知我等:此是汝等释子应[为],此是不应[为]。若我等舍小小戒,或有人言:‘沙门瞿昙为弟子制戒,[不久]如烟矣!师在时学戒,今师般涅槃而不学戒。’若僧伽机熟,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是乃表白。诸大德!请听我言!我等之戒……‘……今……不学戒。’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具寿听者默然,不听者请言。僧伽未制不得制,已制不得坏,随所制之戒而持住。具寿听……了知。”

(一〇)

时,诸长老比丘言具寿阿难:“友!阿难!汝不问世尊何者为小小戒,是恶作,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失念,未问世尊何者为小小戒,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汝踏世尊之雨浴衣而缝,是恶作,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非不尊重故而踏世尊之雨浴衣而缝,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汝令诸女人先礼世尊之舍利,彼女等啼泣,而泪污世尊之舍利,是恶作,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恐而非时至,故先使女人礼世尊之舍利,我不见恶作,然信具寿等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世尊示广大相,示广大现,汝不乞求世尊,白:‘世尊!请住一劫,善逝!请住一劫,为众生之利益,为众生之安乐,为世间之哀愍,为人天之义利、利益、安乐。’是恶作也,忏悔此恶作!”“诸大德!我为魔所覆,故未乞求,白:‘世尊!请住一劫……为众生……安乐。’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友!阿难!由汝勉励,得使女人于如来所说法、律中出家,是恶作也,忏悔此恶作!”“诸大德!彼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是世尊之姨姆、养母、哺乳母,生母命终之后,乳哺世尊,如此思惟,故勉励使女人得于如来所说法、律中出家,我不见恶作,然信诸具寿故,忏悔此恶作。”

(一一)

尔时,具寿富兰那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游行于南山。时,具寿富兰那于诸长老比丘结集法与律时,随意间住南山后,至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诸长老比丘处。至已,与诸长老比丘相俱问讯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时,诸长老比丘言具寿富兰那:“友!富兰那!诸长老结集法与律,受此结集!”“诸友!结集法与律虽善,然而,我如世尊现前时所闻、所受而受持。”

(一二)

时,具寿阿难言诸长老比丘:“世尊般涅槃时,曾言我:‘阿难!若我灭度后,令僧伽以阐陀比丘为梵坛!’”“友!阿难!何者是梵坛,汝曾请问世尊否?”“大德!何者是梵坛,我曾请问世尊。‘阿难!阐陀如欲语诸比丘时,诸比丘不得语、不得教导、不得教诫阐陀比丘。’”“友!阿难!若尔,汝自令阐陀比丘为梵坛!”“诸大德!我如何令阐陀比丘为梵坛耶?彼比丘暴戾粗恶也。”“友!阿难!若尔,与多比丘俱往。”“唯!唯!大德!”具寿阿难应诺诸长老比丘,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乘船溯流至憍赏弥国,下[船],于忧陀延那王之园附近一树下坐。

(一三)

尔时,忧陀延那王与侍女等俱,游步于园。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闻:“我等之尊师阿难,于园附近一树下坐。”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言忧陀延那王:“大王!我等之尊师阿难于园附近一树下坐,大王!我等欲见尊师阿难。”“然,汝等见沙门阿难!”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至具寿阿难处。至已,敬礼具寿阿难而坐于一面。于一面坐时,具寿阿难为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说法、教示、劝导、赞叹、奖励,使之庆喜。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因具寿阿难之说法、教示……而庆喜,布施具寿阿难五百郁多罗僧衣。时,忧陀延那王之诸侍女闻具寿阿难之所说,欢喜踊跃,起坐敬礼已,右绕具寿阿难,还至忧陀延那王处。

(一四)

忧陀延那王见诸侍女由远处而来,见而言诸侍女:“汝等见沙门阿难否?”“大王!我等已见尊师阿难。”“汝等与沙门阿难若干耶?”“大王!我等与尊师阿难五百郁多罗僧衣。”忧陀延那王忿怒、非难:“何以沙门阿难受如此多衣耶?沙门阿难欲为衣商?欲开商铺耶?”时,忧陀延那王至具寿阿难处。至已,与具寿阿难互相会释,交换可庆喜、可感铭之语已,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忧陀延那王言具寿阿难:“阿难!我诸侍女来此处否?”“大王!汝诸侍女来过此处。”“阿难!与尊者若干耶?”“大王!与我五百郁多罗僧衣。”“尊者阿难!如此多衣何为耶?”“大王!将分与[着]敝衣之诸比丘。”“阿难!汝等之旧敝衣何为耶?”“大王!以作上覆。”“阿难!汝等旧上覆何为耶?”“大王!以作褥覆。”“阿难!汝等旧褥覆何为耶?”“大王!作地上之敷具。”“阿难!汝等旧地上之敷具何为耶?”“大王!作拭足布。”“阿难!汝等旧拭足布何为耶?”“大王!作杂巾。”“阿难!汝等旧杂巾何为耶?”“大王!碎后,与泥浆混合以涂地床。”时,忧陀延那王[知]此诸释子如理使用一切物而不令散坏,更施具寿阿难五百衣。此乃具寿阿难首次受千衣之布施也。

(一五)

时,具寿阿难至瞿师罗园。至已,坐于已设之座。时,具寿阐陀至具寿阿难处。至已,敬礼具寿阿难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时,具寿阿难言具寿阐陀:“友!阐陀!僧伽令汝为梵坛。”“大德阿难!何者为梵坛耶?”“友!阐陀!汝如欲语诸比丘时,诸比丘不得语汝,不得教导汝,不得教诫汝。”言:“大德阿难!如此非杀我耶?诸比丘不得语、教导、教诫我。”而于其处闷绝而倒地。时,具寿阐陀为梵坛辛苦、惭愧、嫌厌,独自远离不放逸,热心、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离家出家之本怀,于现法中自证知、现证无上梵行究竟而住。证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具寿阐陀已为阿罗汉之一人。时,得阿罗汉之具寿阐陀,至具寿阿难处。至已,言具寿阿难:“大德阿难!今为我止梵坛!”“友!阐陀!汝得阿罗汉时,已止梵坛。”

(一六)

此律结集时有五百比丘,不多亦不少,故名此律结集为五百[结集]。

此犍度有二十三事。摄颂曰:

 佛陀涅槃时 长老名迦叶

 为护持正法 以告比丘众

 在波婆旅途 须跋陀罗言

 于非法兴前 先结集正法

 五百人缺一 则亦选阿难

 洞窟雨安居 结集法与律

 律问优波离 经问贤阿难

 胜者之弟子 以结集三藏

 小小戒异论 随所制而住

 不请问.及踏 行礼.不请求

 女人之出家 信故忏恶作

 富兰那.梵坛 有忧陀延那

 与彼诸侍女 如此多敝衣

 上覆及褥覆 地上之敷具

 拭.杂巾.混泥 以名阿难者

 始得有千衣 恐惧于梵坛

 且得于四谛 五百自在者

 名五百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