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集论 作者:佚名

法集论

亦称《法聚论》、《法僧伽》。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相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第四周于思惟时生出。全论文前先举属于善法、不善法、无记三大类的一百二十二门论之本母(Abhidhamma-matika),以及属于漏、无漏二大类之下的四十二门经本母(Suttana-matika)。接着分为四品:第一品为心生起品;第二品为色品;第三品为总说品;第四品为义释品。论中解释了诸法,详细介绍了经藏中的术语。中心内容是解释有关禅定心理的问题,如心与心所的关系,善、恶、无记三性与欲、色、无色界三界之间的关系,众生有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形式,有情五境与乐、智等心理现象缘生的情况,以及心所所起的相应变化等等。本论在南传七论中位列首位,向与《分别论》并称为南传上座部两大基本论书。公元5世纪时南传佛教学者觉音曾在《清净道论》里对本论的主要论目都给予了解释,而论中的论母部分则在南传《分别论》、《界论》、《双论》、《发趣论》里都被引用过,表明此书可能早出于其他几部论书。由于本论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故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注意。里斯·戴维夫人(Mrs. Rhys Davids)在把它译成英文时,直接取名为《佛教心理学》(Buddhist Psychology)。日本学者木村泰贤在《阿毗达磨论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佛教心理学时,对它评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