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五

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其为旨也下此句虽标在初义贯下二种无碍言冥真下方示三大也问此三大文有四句前三句三大互在第四句止观双流何以科中皆云三大耶答三大是境止观是心今科但云三大者举境摄心也或影略故问华严三大应与终教等别今何约理事无碍中示三大耶答若别示三大之相相用二大皆具十玄正当事事无碍虽体大中亦全相用而常徧今由明三大互在事理相融故当理事无碍然胜德之相繁兴之用约不碍真体虽属事理无碍而相用中常含同别之旨亦即同中必有别义也即有其所通无其所局。

钞虽此经中等者问经诠四法界何以但明后二不说前二事之与理耶故此答也言此门即义分齐中意者彼虽四门今略叙二於二义亦略叙之复与彼文互相影略彼开十门多明所观今三止观即凡心而见佛心及理事双修等多明能观应以此之能观亦观彼所观以彼之所观亦对此能观等也。

▲钞今约能诠等者问此下旨趣玄微即是所诠何言能诠经中答经为能诠诠三大之义岂非所诠问既是所诠前往复等亦是所诠如何不同答前约收归宗体此约泛明所诠如下宗趣通局岂滥义理分齐。

钞今明三大所在者问前云三大独在法界此亦明三大所在云何成异答前别明三大相中不言在处至最后方结归法界此别说三大便明所在即三大互在故不同也。

▲钞为成己宗者不对於他故名己宗此对他以辩故云遮异释也此正是作文之意以彼刊定立德相业用各十玄门德相唯净业用通染故彼叙体即通於事叙相则无相作相入(不通用也)叙用方有相入相作(不通相也)故疏主破云使德相无相入相作即用之体不成德相不通染门交彻之旨宁就今正遮此也。

▲钞无去无来者离三世故名常影取现在也以不生为无灭等者离四相故名常影取住异二相等字等於余文彼次文云事包万类理极一如理无事而不融事无理而不彻等问准此文则刊定之体亦通事也与此冥真体於万化之域正同何云遮异释耶答体虽通事相用各别不许互通今约相用故遮异释或可彼云虽有今之所引等下之文彼意唯以钞中所引能等之文为体不取所等故今遮之。

▲钞同异类下别显德相中二门也钞文超间读之则显初即第九微细德此约同类异类体别各能微细容持一能容多多是所持故喻芥瓶下句即第十因陀罗网德也虽德相具十玄唯举后二例初八也。

▲钞其为用也下若约刊定业用十玄配者不分而徧不去而臻即第六纯杂用不分名纯而徧即杂一多大小而互为即第五相作用延促静乱而相在即第三相在用或通第七隐显用以静乱相在如东方入正定西方从定起等等字等其余文彼次文云多劫入於一劫非卷非舒微尘纳於世界无增无减释曰上句第四相入用下句第九微细用此通举业用六玄略余四门也有以钞大小互为配广狭门延促相在配十世门者非也彼不立广狭唯取纯杂不立十世以时为所依体事故不可以此之十玄配彼之用大也思之问岂以事理无碍之浅义能遮事事无碍之深义耶答不遮相用二大中各明事事无碍但遮彼体相用三互望不明无碍故今遮之恐令三大一向别故。

▲钞今但明下上皆标举问答叙其所遮此下方是别释疏文言深玄者谓前设明十玄等亦皆名事若相用平等总明为理此二无碍方为深玄故前钞云虽广说事及说於理而皆无碍故不尔但是同教事理无碍岂是此经旨趣玄微。

▲钞万化乃事法之总名者如十对体事皆名为事皆归真性而为体大其体大还在万化事中。

钞原夫下一句总标萧然下别释言萧然空寂即离言湛尔冲玄即离相玄之又玄下无相不碍相表者外也寂之又寂下无言不碍言非象表也下相即无相在言里也下言即离言言五目者纂要疏云一肉眼肉团中有清净色见障内色名为肉眼(依肉之眼名为肉眼)二天眼者於肉眼边引净天眼见障外色(依大般若佛肉眼能见人中无数世界不唯障内佛净天眼能见诸天所有细色除见天外见人事等名肉眼也)三慧眼者以根本智照真理故四法眼者从后得智说法度人故五佛眼者前四在佛总名佛眼又见佛性圆极名为佛眼言四辩者圭峰云一法无碍辩谓诸法自体二义无碍辩谓法上之义三词无碍辩谓得彼方言依彼词句为他说故四乐说无碍辩於上三种智随他所喜种种义语乐说无尽故初心习学九地渐成佛能究竟。

▲钞今疏下问若唯非异无碍义成若言非一理事各别何名无碍答若唯非异无可融通若唯非一不成无碍今由二义同时故成无碍义也。

钞明相不碍体也者亦相大与真体具非一非异故也。

▲钞明用不离於体下亦具非一非异义故问三大互在何不说相用互在之义耶答理实三大互在合明相用互在之义以体用互在及体相互在义顺理事无碍故此明之若相用无碍义通事事故略不显也。

▲钞上体相用三大下结前生后也。

钞智周鉴而常静下一节钞文口科分二。

初标义指文(疏智)二分门别释(二)

初直约止观释(三)

初於当句直配止观无碍(二)

初直配止观(若当)  后亦配权实(亦权)

二通对三句明镜智无碍(若对)  三别对三句明镜智无碍(若别)

二别约三大释(三)

初三观周鉴(若作)  二三止常静(对此)  三止观归心(三止)

钞能证能观者证唯亲证观通比解上境例知上即标义系词亦云智周乎万物故。

▲钞止观无碍者即行者通达无碍智也言事理遍观者无幽不烛故以相别异义故名事忘心体合故名理言惑相皆寂者触境无念理事等障皆止寂也二义混然名止观无碍亦理事无碍也。

▲钞亦权实无碍者权即俗智实即真智二智俱融故名权实无碍。

▲钞若对上三句下妙严品疏钞云境即真俗不二智即权实双行若融境智方为一味问前三句明三大无碍今何但言体用无碍耶答开即三大合为体用如大方广即是三大若合之则大方是体广即是用今对止观故合为二也。

▲钞若别对下三体皆理三用皆事亦理事无碍也问观云能观可也止字何名能观智耶答止观虽殊皆名观智故起信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此云止也)观义故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此云观也)观义故故知止观皆观义也今此真理寂寥与止寂相顺俗谛流动与观照相顺也三大皆然。

▲钞若作三观下先单以智别鉴前三大此唯释其智字言空观等者智论中分别色等假观性空寂灭空观此二不二难思中道观也今别对三大以相为中者以居体用之中融摄体用故言三谛齐观者释其周鉴二字。

▲钞对此三观下言体真等者体真理与理冥故即理止也方便随缘止者方便涉有随一一缘无取故止即事止也离二边分别止者即无念而止妄不取有无等二相也。

▲钞三止三观下即一而三智体随智相用故即三而一智相用即智体双照一三智体相用显然双遮一三互夺相尽智体同智相用故非一智相用同智体故非三三止既尔三观亦然混融无碍为一心观故。

钞真妄交彻一段钞文依指玄记易处粗科难处细科分二。

初泛科两段疏(疏真)后正释当段文(二)

初略消两句疏(二)

初释初句疏(二)

初释真妄(今初)  后释交彻(言交)

后释后句疏(二)

初约实互即(若依论)后依文徧即(二)

初不坏相(今云不)  后约有益(又凡此)

后广释前句疏(二)

初广陈(二)

初义标(二)

初总彰四义为交彻之所由(然其)  后别开六句分交彻之行由(然或)

后逆释(二)

初释六句交彻(二)

初总征(此义)后别释(二)

初示六句(二)

初二门出体(二)

初标(且说)后释(二)

初三性门(一约)  后二谛门(二者)

后依门配句(二)

初依三性门(二)

初唯识(如唯)  后涅盘(若涅)

后依二谛门(四)

初二谛(若依)  二随俗(若以)  三通二(若约)  四触物(若约)

后辨交彻(二)

初直约他无(问真)后依此方得(二)

初标(今就)后释(二)

初依前三性门(二)

初对唯识(如约)后对涅盘(二)

初正涅盘(若约)后与引例(二)

初中观(故中)  后此经(此经)

后依前二谛门(四)

初二谛(二)

初正依彼论略说(若依)后广引他教释成(二)

初引(故彰)后释(二)

初此句(即真)  后例余(余可)

二随俗(若约)  三通二(真妄)  四触物(若触)

后释四义所由(次明)

四后总结(是知)

钞真谓理也等者真妄二法作三对释理之与惑能所障对生之与佛能所化对此言众生等觉已下皆名众生以第八识为趣生体此位之中犹未转成圆镜智故问何以生佛为真妄耶答肇公无名论云真由离起故佛名真妄由着生故生名妄楞严亦云由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生死涅盘流转还灭对已上三对皆悉交彻但是义分齐理事无碍门中别义。

▲钞真该妄末者上三对真皆为源妄皆为末言如波与湿下喻显波喻妄湿喻真交彻可知。

▲钞今云尔者下问既合云凡圣互收今何不尔故此答也以不坏相及有益二所以故言不坏相者约修证义说不坏圣相故若坏圣相修行之人何所希望耶有益者於生有益二义各从一边说也问前释真妄以为佛生今此何云凡圣答欲显真妄通生佛与凡圣有互宽狭故前言生佛即真狭妄宽等觉已下皆为生故今言凡圣即妄狭真宽三乘见道皆为圣故问三乘见道已上何得名真答俱见理故前对既已理为真见理圣人岂不即真或可圣谓至圣唯目佛也凡虽总举地前意显难思亦不遮等觉已下为众生也谓地前之妄尚得即真等觉下岂不即耶二释皆通问若依前释何云圣无烦恼答唯无分别故不同凡。

▲钞於凡有益者令不自欺故亦於他无慢故言令人妄解者谓却沉沦故还迷妄故问即凡见佛岂不叨滥圣流亦误敬於粗人若即佛是凡方知德用自在进退无滞此责既齐如何遣通答为遮於妄解方便化根今又作斯谬执岂为正解耶已上略消二句疏竟然上但说生佛一对交彻义其理惑一对生死涅盘一对准上说之。

▲钞然其真妄下上虽略释其真妄交彻一句义犹未尽故有然字然者不尽之词先彰交彻所以有六故字有云二三合故有五所以有云理实五六亦合但四所以四者为正今立云一不离一心故二真妄相依故三无有二体故四真妄相收故以此四因故得交彻也。

钞然或说下明交彻之行相有其六句一妄空真有二妄有真空三真妄俱空四真妄俱有五真妄俱非空有六真妄俱通空有(五双非六双是)三对皆先空后有者顺性宗故。

▲钞一约三性下总束真妄法体为三性即前三对真妄理及涅盘唯是圆成佛通依圆生死及惑皆通於依计或惑唯遍计具二执故。

▲钞二谛多门下文中广说八谛区分四重二谛各各不同今具约理事以配二谛也言设净分下问前三性中依他净分同真染分为妄今若俗谛为妄者无漏五蕴净分依他之事亦妄耶故此答也言妄未尽者有三意一云如楞严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今净对染以立对待未忘故云未尽二云虽体是无漏由假缘成岂有实耶三云净分依他依相教有实五蕴有为之法今以不即无妄未尽故。

▲钞如唯识下依门别配前空有六句而不次第但随义故今唯识中依三性以明二句一遍计对圆成说第一句(妄空真有)二以染分依他对圆成及净分说第四句(真妄俱是有)此约相教。

▲钞若涅盘下此约性宗故不同唯识染分为有故云染分为空是生死法故净分依他是涅盘果德故与圆成皆有亦即初句(前唯识约遍计对圆成为初句今取唯识第四句义成初句也对思可了)问若以染分为妄净分为真论交彻者岂非事事无碍答岂前不云净分同真耶亦即事理无碍也已上三性中配初四二句讫。

▲钞若依三论下即中百门三论也此空宗义下四皆是也虽彼宗大分明空亦含性义故疏主云以三论宗四谛品前以空遣有四谛品后以空立有乃至三观齐驱三谛无碍岂独空耶有云学龙猛宗堕恶趣空斯言可怖约俗虽有就真唯空谓世谛妄有真谛真空即第二句妄有真空此则二谛别论故影公中论序云俗谛故有真谛故无。

▲钞若约随俗说下假说妄世俗真胜义如是二谛则第三句真妄俱空如长短相形但随俗假说二谛也问前云世谛故有何故随俗名为空耶答以不但为有既曰随俗故知俱空问何故不随真说二谛耶答若随真说二谛者此理不应何者若真上说二谛真妄俱空者俗可言空真不可言空故若俱有者真可言有俗不可言有故若言妄空真有者滥此后真妄俱通二谛空有义故若言妄有真空者唯真之上云何妄有故不随真说二谛也。

▲钞若约真妄俱通二谛者第六句(双是)然此有二释一云真妄俱真谛时俱是空真妄俱俗谛时俱是有二云真俗二法皆通於真妄俱空俱有盖其诸法准一乘章皆有空有二义用者临时或单或双俱存俱泯随取皆得如三性法遍计情有理空依他相有性空圆成性有相空余皆准此故真俗二谛皆通空有二义二释皆通。

▲钞若约触物皆中者已上约二谛俱存中道此约二谛俱泯中道既离空有二边故真妄皆非空非有第五句也(双非)问前总束中但明二谛今配句中何说三谛耶答中道无别法体但依二谛说之亦不相违。

▲钞约宗以明下拣余宗然有二义一唯拣唯识等字内等不拣涅盘三论以望华严虽大同小异亦得交彻故不拣也一云三皆拣之约不俱德拣亦无失等字外等唯识不彻可知涅盘不交彻者空是生死不空涅盘二义对论故为不交彻也三论虽谈中道今此别约双非空有无可交彻故皆拣之问彼既不明交彻何以引其文成前六句耶答用唯识等文成华严义妙之至矣以引彼根令入圆法故。

▲钞今就华严下总收前法皆得交彻也以具一心下总出所以也。

钞如约遍计下以三性各有二义故圆成不变随缘依他相有性无徧计情有理无今先约徧计二义故得交彻不同唯识唯是空也此下但随义明不拘次第此即於第二句妄有真空交彻义也若依前第一句妄空真有明交彻者合云遍计妄空即圆成真有妄彻真也圆成真有即徧计妄空真彻妄也。

▲钞若染分下此亦於上第二句妄有真空明交彻也而前约遍计此约依他二义不同若依第四句真妄俱有明交彻者应云染分依他妄有即圆成真有妄彻真也圆成真有即染分依他妄有真彻妄也然上三性中唯约徧计及染分依他说其圆成二义净分二义思之可了。

▲钞若约生死下即前涅盘中义今亦交彻亦依初句妄空真有明交彻也钞故中论下引证即涅盘品文本文云涅盘与世界无有少差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差别涅盘之实际与世间实际如是之二际无毫厘差别今义引耳问前拣中论不得交彻今证交彻何引中论答前是中论一分俱非义此是二分无碍义故引之也长毛曰毫十毫曰厘问涅盘与实际何异答涅盘依还灭门而立实际不属诠门故以实际融之即兼显真妄二法同依一心之所以也。

钞此经下亦证前生死涅盘二交彻也即须弥偈赞品文疏钞云烦恼名诤触动善品损害自他故名为诤此有漏法诤随增故名为有诤有彼诤故故生死者有漏为体无彼烦恼故称涅盘但因烦恼有无假立其名何有真实二互相即举一全收故生死即涅盘涅盘即生死若对前六句者有二师义若寂照云此及中论皆正证前涅盘第一句妄空真有交彻义也言亦俱空俱有者若四句同时亦可兼证第六双是句若前二句明俱有后二句明俱空不得一时即证三四二句交彻义也若指玄及会解正证第三第四二句交彻义也以初二句为俱有后二句为俱空二释随取若以此唯证前涅盘之义前解为正涅盘前正释中唯第一句故唯要前二句经文为证也钞家以文便兼引四句故有亦言亦者兼也岂可以为正证耶指玄释云亦者不定之义不唯依於涅盘第一句摄更约此经亦在第三第四句摄今详指玄既云不唯及与亦在者寂照以释初句为正三四为兼有何过耶指玄又云如解唯识不必句同今详唯识约其本义随其前后其理无差今约引证若句不同何所证耶智者详之。

钞以妄为俗谛下第二句妄有真空明交彻也。

▲钞故影公下即昙影法师乃什公弟子即八哲之一数此即所作中论序也言乃至者次文云不滞於无则断见绝息不存於有则常见氷消俱不俱等何由而有诸边都寂故云皆离(今云寂此诸边故名中道)钞主释曰此当俗有真空义也意云然统收其要妙所归则融会通达於二谛以真谛故无有真空也俗谛故无无妄有也真虽空而妄有故不滞空断见绝息则真彻妄也妄虽有而真空故不着有常见氷消则妄彻真也问此妄有真空与前情有理无名妄有真空并前缘生无性妄有真空何别答初约遍计次约依他此约二谛故不相滥。

▲钞余可思准者有多意一云此文亦可具於余句如寂此诸边即第五俱非句故云思准或可思准乃至之文如前已引或可此文准后钞主释之有四类四对等义今但证其妄有真空余释可准思之具如会解中引。

钞若约随俗下第三句真妄俱空交彻义也由无定实故得交彻。

▲钞真妄皆真下有二师义若寂照唯明第三句真妄俱空交彻义也即属三论第二义中之别义前约二谛随俗此约随真故是第三句若指玄即前三论中第三义然不全牒前文言真妄通真者影取通俗故言一味者是双照空有为一味故即明第六真妄亦空亦有之句也后解为正依前解者文有漏落故。

钞若约触物皆中下即第五句真妄俱非空有交彻义也以俱非二边双泯中道故交彻。

▲钞若逐假名字下谓若但随逐生死涅盘假名字执取坚着此二法者次经云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言颠倒下须弥偈赞钞云谓佛已成道功德难量我心妄惑则名为劣虽无叨滥不了真源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颠倒耳。

▲钞此亦法性宗下拣法相宗虽摄一切法归如仍非即如此法性宗一切法即如岂妄外有真耶则该下释上也或可上约反成今约正显皆法性宗故置亦言也。

▲钞则该妄之真下上句真即妄而不碍真下句妄即真而不碍妄也。

疏事理双修依本智而求佛智者上句标下句释依本智即修理求佛智即修事本智即佛境界知经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示诸群生佛智即佛境界智经云诸佛智自在三世无所碍如是慧境界平等如虚空亦名权实二智亦根本后得二智亦理量二智始本二觉也。

钞上来交彻下有二意初蹑上显文意以前云即凡心而见佛心恐人误执我心既即佛心不必修行也故此举双修之行。

▲钞亦由下第二直显文意谓学南宗失意者习三论不得意者谓依本智性即身是佛何用修於万行六祖既言镜本自明不拂不莹岂为不了但恃天真不须用力溺斯见者近代尤多斯则懒不修断一切法门犹未通达即守默之痴禅学北宗失意者或义学不通之者及不参问善友不听经论但以善心修行者执教法中说修行方便要须起於事行自心之外别求如来依他胜缘以成自己功德乃寻文之狂慧故云并为偏执。

▲钞无漏智性本自具足者起信云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等故。

▲钞无所求中吾故求即大方等陀罗尼经中佛为雷音说华聚菩萨往昔因缘云昔有菩萨名曰上首入城乞食时有比丘名曰恒伽问乞士曰汝从何来答曰我从真实中来又问何谓真实答曰寂灭相故名真实问寂灭相中有所求耶无所求耶答曰无所求又问既无所求何用求耶答曰无所求中吾故求之乃至又问菩萨於何处求答於六波罗蜜中求恒伽闻已卖身供养此则求无所求分别俱亡虽终日求而无所求也言心镜下责前禅宗不拂不莹之义也又理不碍事下双结成二修也。

疏理随事变下圭山释云两对皆上句明所以下句正明事事无碍虽一多缘起似滥所以然唯约无碍宗说问何故钞中皆判为所以耶答以上二句该下二句皆性理融通因也。

钞亦分为二者有二意一望上理事无碍亦分二故二者望下义分齐中周徧含容亦分二故。

▲钞所以事事下总征所以以理融事故一句总答也是当门因言初句下正释二义初义为异门因一即是理多即是事缘起可知若事下反显今由下顺明言下句下明当门因言理既融通下谓此事与彼事中理非一非异故融一切事亦非一非异也言余至下明者义理分齐具明十因故。

疏故得十身下科云相即疏云相作者欲会刊定记主相即相作二种玄门无别异义归此一门故科及疏互言即作也。

钞古今名异者古即至相有此名也今即贤首改为广狭至下自会。

▲钞即第八地等者疏钞释云由第一义智不分别自身他身故住平等理离分别言非唯照同一性亦乃能所照亡此菩萨知下世俗智也所知十身皆是毗卢遮那正觉之体三界五趣无尽剎土能招身土业及烦恼今虽言报唯取能招四向四果自悟缘生三贤十地妙觉果人世出世智一切教理行果理空事空如次是十身之体十地论摄为三初三染分次六净分后一不二分然国土身合通於净且从一类以判为染次六总以三乘为净分於中前四是人佛菩萨但因果之异次一是能证智后一是所证理问内十身中理智与此理智何别答宽狭异故谓外十身中理智二法通於五教三乘差别之智及教理行果一切诸法之理故宽内十身中理智唯当乘所具法性之理无碍之智故狭也问既是遮那十身岂可为八地菩萨俗智境耶答为对上之第一义真智真境且名为俗若直说遮那之身真俗岂局耶盖顺义无方故问唯识云虚空但依识假施设有未曾闻说虚空名随分别有虚空相等楞严亦云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何用虚妄无体之义为佛身耶答圆教明此事体性难思故得为佛身也言知诸众生下先明相作所由由随机故或是相作之意意欲摄生故言能以下别显相作略为四番问法身中理法智身虚空身此三皆无形质云何言作答若约自智证於法自然应现令於虚空忽见自身即是作义若约机明菩萨令众生契合理智混同虚空便是作义依止义边得名为身问作众生时亦如染众生有苦恼否答如世游戏无损动故今文虽举四番理应具十成一百身言自身即菩萨身故若自身唯八地菩萨望诸菩萨别则有一百一十身也。

▲钞不坏相者约行布也相作二字即约圆融二义无碍方立玄门。

▲钞其犹下即净名经以小例大明不坏义非证相入七十七经所证亦然言住处者是弥勒菩萨住处也。

▲钞是菩萨游戏者离世间疏云如世游戏无损动故言於涅盘下问上证理事无碍今何证事事无碍耶答约差别义何非事事无碍。

▲钞六位等者具如后彰地位中说也。

○钞虽有即入意取广狭者即入是因广狭是宗以因显宗故此中大身大剎入尘入毛即异体广狭晋经下即同体广狭言至大有小相即法无定性因也。

疏炳然齐现已下八玄皆约喻明今喻芥缾法中如经云於一微细毛孔中不可说剎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诸剎诸剎不能徧毛孔毛若琉璃缾剎若芥子法喻可知。

钞一能含多下设所含中却取一法为能含亦是一能含多故曰相容。

▲钞此即如来下辩喻所出由此喻古来未有贤首只有束箭喻故今示所出也经云尔时世尊在三昧中放眉间光名大显发所有一切功用未证十地诸菩萨等遇斯光已悉见空中诸毛端处及微尘中无量佛剎如琉璃缾盛芥子观者悉见(意取历历区分不错乱之状也)一本云白芥子者即大方广佛华严经佛不思议境界分云盛白芥子余文全同言琉璃者一切经音义云具云吠琉璃耶此云不远山谓西域有山去波罗柰城不远此宝出彼故以名之义净三藏翻云绿色宝又云青色。

▲钞亦是缘起实德者拣业用也理实此门亦通业用今拣人天之业用故言非人天所作者瑜伽五十四说色无色天变身万亿共立毛端皆定通力随心所作今正拣此也但似而非真曾不说言真如具无尽德等。

▲钞如八相下经名微细故立此微细门即离世间品文经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甚微细趣何等为十所谓在母胎中自在示现初发菩提心乃至灌顶地在母胎中住兜率天在母胎中示现初生在母胎中示现童子地在母胎中示现处王宫在母胎中示现出家在母胎中示现苦行在母胎中示现诣道场成等正觉在母胎中示现转法轮在母胎中示现般涅盘在母胎中示现大微细谓一切菩萨行一切如来自在神力无量差别门释曰在母胎中一相八相皆具万德斯圆如一相既尔相相皆然也然亦通德相业用今引此但证德相尔言能含微细者如一毛一尘一相等难知微细者微尘不大剎不小等而能容故。

▲钞随一法摄无尽法者当门具也即教义等十对体事无法不收故及下九门者以列次则此门在初故下九门能具门所具法皆此门中具也以此下出总具所以若唯具当门义不成总故。

▲钞潮不过限者五十二经说四天下有二万五千河流入海中又有八十亿诸龙王宫各有其水流入大海涌出有时故潮不失时又准五十一经海有四大宝能消众水故海水无有增减一名日藏二名离润三名火焰光四名尽无余若无四宝从四天下乃至有顶其中所有皆悉漂没准婆沙论说阿鼻地狱火气能吞消海水及儒教说沃焦石者皆非尽理也。

▲钞涅盘经者即高贵德王菩萨品十功德中第六功德也彼喻修金刚三昧已修一切三昧今借喻此可知。

疏等虚空之千光者圆觉云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圆满无坏无杂即喻所出也。

钞互为缘起者缘起相由门意一切法上有有力能成义边为缘无力所成义边为起名力用交彻也故得下正明相入方是玄门言是曰相容者与微细相容不同上唯一容多此一多互容也。

▲钞亦可喻相即者以前相即亦有相入义但取相即为门今此喻中亦含相即但取相入为门也。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