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分五宗

僧问。达摩西来直指一心。因甚六祖以下。枝分五派。各家独立门庭。施设差别异相。师曰。如金作器。器器皆金。似火分灯。灯灯是火。虽然枝茂叶盛。其根本乎一体。汝若智眼洞明。自然了法无二。

临济(镇州慧照义玄禅师六祖下第五世)

问。如何是临济宗。答曰。临济家风。白拈手段。势如山崩。机似电卷。赤手杀人。毒拳追命。棒喝交驰。照用齐行。宾主历然。人境纵夺。一切差别名相。不离向上一着。

问。云何为八棒。答曰。赏棒。罚棒。纵棒。夺棒。愚痴棒。降魔棒。扫迹棒。无情棒 问。如何为赏棒。答曰。学人道一句子。最亲切语。与道相契。师家便打。名为赏棒。

问。如何为罚棒。答曰。学人与师问答。随意乱道。触犯当头师家便打。名为罚棒 问。如何为纵棒。答曰。学人一知半解道一句子。少有相应。师家便打。名为纵棒 问。如何为夺棒。答曰。学人杂毒入心。道句合头以为得意。师家便打。名为夺棒 问。如何为愚痴棒。答曰。学人宾主不分。邪正不辨。信口乱统。师家便打。名愚痴棒 问。如何为降魔棒。答曰。学人认魔境界。颠狂鬼语。以谓证道。师家痛打。名降魔棒 问。如何为扫迹棒。答曰。学人不落凡情。便堕圣解。不离窠臼。师家便打。名扫迹棒 问。如何为无情棒。答曰。道是也打。道不是也打。开口也打。不开口也打。一切不存。名无情棒 问。棒下翻身得何道理。答曰。劈头一棒。全身脱落。意识冰消。真常独露。利机翻身。钝根点额。才涉思惟。一场懡[怡-台+罗]。

问。如何为四喝。答曰。一喝如金刚王宝剑。一喝如踞地师子。一喝如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 问。如何是金刚王宝剑。答曰。能斩意识。凡圣情亡。真常独耀 问。如何是踞地师子。答曰。断常二见。一切渗漏。踞地一吼。瓦解冰消 问。如何是探竿影草。答曰。如镜照像。妍丑真伪。自呈本面 问。如何是不作一喝用。答曰。才动意识。一喝冰消。转寻一喝。喝也不用。

问。喝下领悟。得何意旨。答曰。震威一喝。非有非无。起本无起。落本无落。如是会得。强名正觉。

问。如何谓四照用。答曰。先照后用。先用后照。照用同时。照用不同时 问。如何是先照后用。答曰。自证分中。以智应物。用慧辨邪。先云速道。待拟便喝 问。如何是先用后照。答曰。自证分中。先用慧辨。后用智泯。先竖一指。复云会么 问。如何是照用同时。答曰。自证分中。智不离慧。慧不离智。打一棒云。还知痛痒么。问。如何是照用不同。答曰。自证分中。智是智鉴。慧是慧用。良久僧拟。便归方丈。

问。如何为四宾主。答曰。宾中宾。宾中主。主中宾。主中主 问。如何是宾中宾。答曰。向事背理。自昧本真 问。如何是宾中主。答曰。事不离理。任运全真 问。如何是主中宾。答曰。理能成事。不堕偏空 问。如何是主中主。答曰。背事向理。独标本真 问。如何为主宾相见。分别邪正。答曰。师与学人。重加金锁。学人叹善名宾看宾。若为人师。己眼不清被人热慢。名宾看主。师眼清白。能夺饥食。拔人病根。名主看宾。师家验人。学者拈境。主辨不动。名主看主。

问。如何为四料拣。答曰。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两俱夺。人境俱不夺 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答曰。但自心空。何碍外境。下下根来。夺法不夺境 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答曰。不住外境。惟心独照。中下根来。夺境不夺法 问。如何是人境两俱夺。答曰。心境俱空。妄从何有。中上根来。境法人俱夺 问。如何是人境俱不夺。答曰。心自住心。境自住境。上上根来。境法俱不夺。

问。如何是第一句中荐得。堪与佛祖为师。答曰。一念不生。万缘空寂 问。如何是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答曰。一念缘起。不续二念 问。如何是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答曰。分别才生。圆明自昧。

问。如何是第一玄。答曰。本性空寂 问。如何是第二玄。答曰。真智寂照 问。如何是第三玄。答曰。妙用无碍 问。如何是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答曰。体中玄性本空寂。句中玄。语中无语。玄中玄。格外提撕。

问。如何是第一要。答曰。真体绝朕 问。如何是第二要。答曰。大用无方 问。如何是第三要。答曰。边中不立。

问。如何谓之。十智同真。师震威一喝云。这是第几智。问。如何是一同一质。答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问。如何是二同大事。答曰。寂照光中。无欠无余 问。如何是三总同参。答曰。有情无情。同一法界 问。如何是四同真智。答曰。诸法平等。物我一如 问。如何是五同徧普。答曰。大包法界。小不容针 问。如何是六同具足。答曰。百千法门。不离方寸 问。如何是七同得失。答曰。在圣不得。居凡不失 问。如何是八同生杀。答曰。舒之物物生光。卷之填沟塞壑 问。如何是九同音吼。答曰。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 问。如何是十同得入。答曰。万法一心。同归不二。随展两手云。这一智和盘捧出。

问。如何是汾阳第一诀。答曰。性体本寂 问。如何是第二诀。答曰。智用独照 问。如何是第三诀。答曰。寂照无二。

问。如何是浮山九带。答曰。带者束之。总包义也 问。如何是正法眼藏带。答曰。灵山说法。未谈一字。末后拈花。迦叶领荷 问。如何是佛法藏带。答曰。三藏五宗。同出一心 问。如何是理贯带。答曰。空劫已前。假呼正位 问。如何是事贯带。答曰。随流得妙。应物全真 问。如何是理事纵横带。答曰。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问。如何是屈曲垂带。答曰。不住无为。不尽有为。行於非道。通达佛道 问。如何是妙叶兼带。答曰。大用现前。不拘小节。物物头头。无非妙智 问。如何是金针双锁带。答曰。阐扬佛事。非假造作。信手拈来。无拘无束 问。如何是平怀常实带。答曰。无圣可求。无凡可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竖一指云。这一带觌面相呈。

曹洞(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六祖下第五世抚州曹山元证本寂禅师六祖下第六世)

问。如何是曹洞宗。答曰。曹洞家风。道枢绵密。应机接物。语忌十成。金针双锁。玉线暗穿。正偏回互。五位功勋。内外绍等。三种渗漏。一切差别。不离本分。

问。如何是正中偏。答曰。理能成事 问。如何是偏中正。答曰。事不离理 问。如何是正中来。答曰。理本空寂 问。如何是偏中至。答曰。事用无迹 问。如何是兼中到。答曰。事理双泯。

问。如何是功勋五位。答曰。向奉功其功。功功 问。如何是向。答曰。趣向此事。不可间断 问。如何是奉。答曰。如敬长上。承奉无间 问。如何是功。答曰。有用无用。皆曰功勋 问。如何是共功。答曰。用时无用。无用即用 问。如何是功功。答曰。已无功用。得大解脱问。如何是转功就位。答曰。用不离体。问。如何是转位就功。答曰。体能发用 问。如何是功位齐施。答曰。体用双彰 问。如何是功位俱隐。答曰。体用双泯。

问。如何是诞生王子。答曰。根本大智。本自现成 问。如何是朝生王子。答曰。不假修证。如何复本 问。如何是末生王子。答曰。有修有证。不犯功勋 问。如何是化生王子。答曰。大用现前。谁敢当先 问。如何是内生王子。答曰。达本还源。真如法界。

问。如何谓三种堕。答曰。一者披毛戴角。名类堕。二者不断声色。名随堕。三者不受食。名尊贵堕 问。如何是披毛戴角。答曰。不挂本来衣。须行异类中 问。如何是不断声色。答曰。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问。如何是不受食。答曰。理尚不取。何况余事 问。如何谓三种渗漏。答曰。一者见渗漏。二者情渗漏。三者语渗漏。问。如何是见渗漏。答曰。不转正位。堕在一色 问。如何是情渗漏。答曰。溺滞二边。识浪流转 问。如何是语渗漏。答曰。体妙不圆。吐言暗昧。

问。如何谓三路接人。答曰。鸟道。玄路。展手 问。如何是鸟道。答曰。虚空无嗔喜 问。如何是玄路。答曰。八字少两[乂-(必-心)] 问。如何是展手。答曰。一字两头垂。

问。如何是正位一色。答曰。妙体无形 问。如何是大功一色。答曰。真智无分 问。如何是今时一色。答曰。大用无方。

问。如何是借功明位。答曰。波本是水 问。如何是借位明功。答曰。水能起波 问。如何是借借不借借。答曰。波水不二 问。如何是全超不借借。答曰。波水俱湛。

云门(诏州云门山匡真文偃禅师六祖下第七世)

问。如何是云门宗。答曰。云门家风。孤危耸峻。格外提撕。翦除情见。三句关键。一字机锋。北斗藏身。金风体露。拄杖[跳-兆+孛]跳。佛祖退后。盏子说法。魔外潜形。一切语言。总归向上。

问。如何是函盖乾坤句。答曰。包裹太虚。横贯三际 问。如何是截断众流句。答曰。一念不生。万法自泯 问。如何是随波逐浪句。答曰。随流得妙。应物全真 问。如何是一字关。答曰。格外提撕。不堕窠臼 问。如何是提婆宗。答曰。露地白牛。东触西触 问。如何是吹毛剑。答曰。物物头头。瓦解冰消。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答曰。触不得。背不得 问。如何是北斗里藏身。答曰。无踪迹 问。如何是体露金风。答曰。全身现。

沩仰(潭州沩山大圆灵佑禅师六祖下第四世袁州仰山智通慧寂禅师六祖下第五世)

问。如何是沩仰宗。答曰。沩仰家风。机用圆融。室中验人。句能陷虎。圆相差别。明来暗合。镜出三生。两口一舌。父子和唱。道传千古。

问。如何谓三种生。答曰。想生。相生。流注生 问。如何是想生。答曰。内意识 问。如何是相生。答曰。外尘境。问。如何是流注生。答曰。无间断。

问。云何谓圆相密义。答曰。密有六种 问。云何六种。答曰。一圆相。二暗机。三义海。四字海。五意海。六默论。问。以何为体。画○相云。此是体 问。以何为用。画[○@│]相云。此是用 问。以何为智。画[○@山]相云。此是智。

问。圆相中书牛字。佛字。人字[俬-禾]字。十字。万字。一点。一画。半月。缺月。等等不一。是何义旨。答曰。垂手接人。明呈暗合。不离体用。理事宾主。生杀纵夺。权实隐显。同异总别。暗印本心。此谓密义隐身三昧。须是实悟。洞彻此机。义解之徒。卒难顿晓。

问。如何是平目复仰视。答曰。触不得。背不得 问。如何是两口无一舌。答曰。不得有语。不得无语。

问。如何是燃灯前。答曰。体寂 问。如何是燃灯后。答曰。用照 问。如何是正燃灯。答曰。寂照。

法眼(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六祖下第九世谥号大法眼)

问。如何是法眼宗。答曰。法眼家风。对症施药。垂机迅利。扫除情解。六相义门。会归性地。万象之中。全身独路。三界惟心。万法惟识。直超异见。圆融真际。

问。如何是六相义。答曰。总别同异成坏 问。如何是总。答曰。真如一心。总摄诸法 问。如何是别。答曰。心生诸法。法法非一 问。如何是同。答曰。法因心生。心法无二 问。如何是异。答曰。法是法相。心是心理 问。如何是成。答曰。心生诸法。法能成事 问。如何是坏。答曰。摄法归心。心空法泯。

问。如何是韶国师四料拣。答曰。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 问。如何是闻闻。答曰。寂而常照 问。如何是闻不闻。答曰。照而常寂 问。如何是不闻闻。答曰。寂照无二 问。如何是不闻不闻。答曰。寂照双泯。师曰。教外别传。向上宗旨。果如是乎。若只如此。可谓口传。有甚奇特。即不如是。又作么生。参。

十魔乱正

师曰。悟修禅那。非同细事。内外诸魔。恼乱正定。少无主宰。贪着爱境。因境打动。堕於魔网。本是善因。反遭恶果。初学后昆。慎之防之。愚开十条辨魔之义。自审自察。心魔天魔。用慧观照。消灭魔孽。心垢若净。诸障自泯。何怕天魔。焉敢惑正。今将十魔。细述於后。一者宿冤。二者外惑。三者烦恼。四者所知。五者邪见。六者妄想。七者口业。八者病苦。九者昏沉。十者天魔。斯十魔障。能挠正修。慕道之人。谨之慎之。

问。如何谓宿冤魔。师曰。宿冤魔者。谓之业障。远劫今生。在凡位中。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杀盗淫妄。贪瞋痴爱。多结冤家。今世会遇。欲学大道。侵挠不安。能障圣事。不得成就。须生惭愧。恳祷忏悔。求哀三宝。神力垂佑。一切宿业。自消自灭。一切冤家。自退自散。再发四愿。普利群生。速得无漏。急证菩提。参禅之人。须自忏之。

问。如何谓外惑魔。师曰。外惑魔者。谓之人障。阐提小人。贵贱不等。恼乱定心。不得安稳。此无别故。皆是少权。或缺礼义。或因自高。或自我慢。或是口直。或是行粗。或是仗势。或是夸才。或是言恶。或称己能。或论他过。或少和色。或无恭敬。或量不宽。或欠忍耐。故召不信。惑乱修行。生心动念。遮障本明。慕道之士。须要卑下。退己养德。方免人障。后学初进。宽之忍之。

问。如何谓烦恼魔。师曰。烦恼魔者。谓之事障。事障不除。能乱正修。云何为烦。如何是恼。烦逐外境。恼生内心。修禅之流。定须断之。如不顿除。性定难现。见女生心。淫心烦恼。见杀生心。恶心烦恼。见财生心。盗心烦恼。见物生心。贪心烦恼。见人生慢。我相烦恼。见卑生傲。自大烦恼。见逆生瞋。恚心烦恼。见顺生喜。随意烦恼。见冤生憎。恨心烦恼。见亲生爱。私心烦恼。一切外见。内生取舍。俱为烦恼。难以尽述。参禅之流。定除事障。事障不空。恼乱正定。后学之人。胡不断之。

问。如何谓所知魔。师曰。所知魔者。谓之理障。理障不除。能乱正定。云何所知。如是之过。知我得悟。知我通宗。知我明教。知我会理。知我多文。知我多见。知我戒严。知我得定。知我有慧。知我证空。知我自在。知我无碍。知我得通。知我得妙。知我证道。知我成佛。等等所知。为之理障。理障不除。法执不忘。法执不忘。真心不现。修禅定者。必要泯之。

问。如何谓邪见魔。师曰。邪见魔者。谓之执障。执障不除。必堕邪定。云何邪见。如是乱正。执性不坏。谓之有见。执性本空。谓之无见。执本不死。谓之常见。执随气灭。谓之断见。执无生有。为自然见。执气化形。为邪因见。自如非有非无。即有即无。一切邪执邪见因缘自然。不离空有断常两头。自障本理。往堕岐路。参禅之流。须知悟之。

问。如何谓妄想魔。师曰。妄想魔者。谓之自障。自障不空。生灭不停。颠倒散乱。遮障本心。参禅之人。须要空之。今举一二以明妄障。妄想悟道。妄想修证。妄想得定。妄想发慧。妄想多知。妄想能文。妄想名达。妄想多供。妄想为师。妄想众归。妄想续祖。妄想住剎。妄想弘道。妄想传录。妄想后嗣。妄想入藏。妄想神通。妄想玄妙。妄想奇特。妄想异怪。妄想长生。妄想返童。妄想飞升。妄想成佛。诸妄不空。动念乖真。初学慕道。泯妄为本。

问。如何谓口业魔。师曰。口业魔者。谓之狂障。若不俭言。纵意多谈。散心乱念。不得定心。口业因何。过之太甚。谈玄说妙。讲教言宗。自夸得悟。卑他愚迷。论人长短。说人是非。吟诗歌赋。信口胡唱。评论古今。议国兴废。昔日贤愚。今时凶善。不干己事。高言诤论。他人得失。无故毁赞。说诸欲境。令人生爱。说诸不平。令人发怒。背后毁誉。当面称讥。一切利害之言。使人忘失正念。参禅之人。须要深戒。不但俭言养德。而且使心不乱。初机修行。慎之忌之。

问。如何谓病苦魔。师曰。病苦魔者。谓之苦障。身多疾病。皆因业愆。或自失调。变生百病。不得受用。学道有碍。愚开数条。须自预防。调理脾胃。节择饮食。少贪厚味。且忌生冷。饥莫读诵。饱莫负重。食后勿睡。夜忌饱飱。好吃腐烂。爱食煎炒。偏贪五味。强用非物。湿地坐禅。风处打睡。汗出入水。受暑贪凉。当风沐浴。露卧星下。大饥大饱。大喜大怒。大寒大暑。大雨大露。内伤外感。一切失调。生诸疮病。使身不安。后学须知。预防避之。

问。如何谓昏沉魔。师曰。昏沉魔者。谓之睡障。睡障不炼。昏沉太重。真心不朗。慧性不发。堕在暗昧。黑山鬼窟。其病因何。多此昏障。皆因食重。多贪厚味。话多丧气。劳形脾困。精神不清。浊气浑乱。愚痴多怒。懈怠放逸。不念生死。唯贪安乐。后学用功。须发精进。引锥刺肉。以头触柱。礼佛燃灯。立险经行。苦身磨炼。睡魔方轻。不然纵意。真心不朗。参禅之人。勇猛降之。

问。如何谓大天魔。师曰。大天魔者。非同诸障。皆因正修。将以证道。心精通吻。湛然不动。惊起天魔。及诸鬼神。宫殿崩裂。大地动摇。魔王惊怖。魍魉慌越。一切魔魅。俱有五通。同来恼乱。不容入圣。变诸异怪。化诸欲境。乱尔禅定。心生取舍。魔得其便。主人受害。自发颠狂。为己成佛。生陷王难。死堕无间。参禅之士。正念分明。智慧朗照。一心不动。任他使能。我不见闻。正定降魔。自然消灭。后学修道。慎自辨之。

以上数条。略举魔事。欲辨彻细。须阅楞严内外魔孽。一切异见。一一了明。下手用功。不堕魔网。直证佛果。

经语引证

曰。万法归心。问答分明。上根才览。顿悟本心。中下迷钝。疑谤不信。故引佛祖经语证明。截断众疑。诚信不谬。或有得悟。依教奉行。直入古佛之丛林。横超祖师之阃域。可谓即肉眼而圆通佛眼。即凡心而显现真心。今述佛经祖语。印证归心正理。

大般若经云。一切如来。同在一处。自性清净。无漏界摄。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於自心。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用颠倒想。增长一切恶 楞伽经云。第一义谛者。但惟是心。种种外相。悉皆无有。彼愚夫执着恶见。欺诳自他。不能明见。一切诸法如实住处。大慧。一切诸法如实者。谓能了达唯心所现。

四十二章经云。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原。达佛本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曰道。

宝云经云。一切诸法。心为上首。若知於心。则能得知一切诸法。

因果经偈云。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明心为本。

菩萨念佛三昧经云。心如金刚。善根穿彻一切法故。心如迦邻提衣柔软善根故。心如大海。善根摄诸戒聚故。心如平石。善根住持一切事业故。心如山王。善根发生一切善法故。心如大地。善根负持众生事业故。

定意经云。其在禅定。不着内外。亦无中间。是曰一心。宝箧经云。文殊师利告大德舍利弗。如恒沙劫。火灾炽然。终不烧空。如是舍利弗。一一众生。恒河沙劫。造作逆罪。不善之业。然其心性。终不可污。

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偈云。虚空离生灭。法界无去来众色现於空。诸法依心住。空无色非色。心性亦复然。虚空唯假名。心意识如是。

楞伽经偈云。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於自心。而起於分别。

出曜经云。身被戒铠。心无慧剑者。则不能坏结使元首。故知若不观心。妙慧成就。则不能断无明根本。

涅盘经云狮子吼者。决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若知自心佛性具足。则性外岂有法而可求耶。

法华三昧经云。无着无所依。无累心寂灭。本性如虚空。是名无上道。

七佛偈

毗婆尸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云。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毗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偈云。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偈云。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於生死。

迦叶佛偈云。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释迦牟尼佛偈云。幻化无因亦无生。皆即自然见如是。诸法无非自化生。幻化无生无所畏。

佛经已明祖语述后

初祖偈云。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缠。超然名之曰祖。

二祖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三祖云。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四祖示融大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原。一切定门。一切慧门。一切行门。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并在汝心。

五祖云。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唯有一乘法。一乘法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心无形色。诸祖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

六祖云。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心外更无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万种法。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无有诸相。汝莫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无二。无可取舍。行住坐卧。皆一直心。即是净土。依吾语者。汝定菩提。

牛头融大师绝观论。问。云何是心。答。六根所观。并悉是心。问。心若为。答。心即灭。问。何者为体。答。心为体。问。何者为宗。答。心为宗。问。何者为本。答。心为本。问。若为是定慧双游。答。心性寂灭为定。常解寂灭为慧。问。何者是智。答。境起解是智。问。何者是境。答。自身心性为境。问。何者是舒。答。照用为舒。问。何者为卷。答。心寂灭无去来为卷。舒则弥游法界。卷则定迹难寻。问。何者是法界。答。边表不可得。名曰法界。

稠禅师云。一切外缘。名无定相。是非生灭。一由自心。若自心不心。谁嫌是非。能所俱无。即诸相恒寂。

庞居士颂云。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生生不了有。来去枉虚行。寄语修道人。空生有不生。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

腾腾和尚歌云。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迷人不悟色空。达者本无逆顺。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过方寸。烦恼正是菩提。净花生於泥粪。识取自家城邑。莫谩游他州郡。

卧轮禅师云。详其心性。湛然虚空。本来不生。是亦不灭。何须收捺。但觉心起。即须向内反照心原。无有根本。即无生处。无生处故。心即寂静。无相无为。

智达禅师心境颂云。境立心便有。心无境不生。若将心系境。心境两俱盲。境心各自住。心境性恒清。悟境心无起。迷心境共行。若迷心作境。心境乱纵横。悟境心元净。知心境本清。知心无境性。了境心无形。境虚心寂寂。心照境冷冷。

普岸大师云。大道虚旷。唯一真心。善恶勿思。神清物表。更复何忧。

沩山和尚云。内外诸法尽知不实。从心化生。悉是假名。任他法性周流。莫断莫续。

黄蘖和尚云。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更无有异。不如言下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

仰山和尚云。顿悟自心无相。犹若虚空。寄根发明。即本心具恒沙妙用。无别所持。无别安立。即本地。即本土。

安国和尚云。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者不住色。不住声。不住迷。不住悟。不住体。不住用。而生其心者。即是一切处而显一心。若住善生心即善现。若住恶生心即恶现。本心即隐没。若无所住。十方世界。唯是一心。信知风幡不动。是心动。

归宗和尚云。即心是佛。彻底唯性。山河大地。一法所印。是大神咒。真实不虚。是诸佛之本源。菩提之根骨佛何者是。即今言下是。更无别人。经云。譬如一色。随众生见。得种种名。一切法惟是一法。随处得名。

宝性论偈云。如空徧一切。而空无分别。自心无垢心。亦徧无分别。

复礼法师云。观业义者。夫业因心起。心为业用。业引心而受形。心随业而作境。然则因业受身。身还造业从心作境。境复生心。若影随形而曲直。犹响随声而大小矣。

劝善印施

夫敷演正法。功德超於恒沙。留传至理。福利过於大虚。恒沙无数。太虚无际。施法利生。功越二喻。何故如是功德无量。一者。为未信人令成正信。摄归一念。不外驰求。二者。为已信人助成观力。理行坚固。疾证菩提。似乘广大之车。立至宝坊。如驾坚牢之船。坐登觉岸楞严经云。佛告阿难。若复有人徧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於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徧。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眴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於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消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赞弘此典。善利无边。金光明经云。法施与人。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於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惟增长於色。四者。法施无尽。财施有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是故善男子。功德无量无边。难可譬喻。又金刚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受持四句偈等。谓他人说。其福胜彼。如有善男信女。刊刻印施流传。普令法界众生。顿悟最上一乘。咸登佛域。同证菩提。功德无边。难以述矣。

偈曰。

万法归心录。直言不奥深。能开清净眼。善示涅盘心。三教从斯入。百工莫外寻。有人印百本。胜舍一舡金。

万法归心录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