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四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应化圣贤

千岁宝掌和尚

中印度人也。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受质。左手握拳。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常不食。日诵般若等经千余卷。有咏之者曰。劳劳玉齿寒。似迸岩泉急。有时中夜坐阶前。神鬼泣。一日。谓众曰。吾有愿住世千岁。今年六百二十有六。故以千岁称之。次游五台。徙居祝融之华严.黄梅之双峰.庐山之东林。寻抵建邺。会达磨入梁。师就扣其旨开悟。武帝高其道腊。延入内庭。未几。如吴。有偈曰。梁城遇导师。参禅了心地。飘零二淅游。更尽佳山水。顺流东下。由千[土*页]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荡。盘礴於翠峰七十二庵。回赤城。憩云门法华.诸暨里浦.赤符大岩等处。反飞来栖之石窦。有行尽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称道人游之句。时贞观十五年也。后居浦江之宝严。与朗禅师友善。每通问。遣白犬驰往。朗亦以青猿为使令。故题朗壁曰。白犬衔书至。青猿洗钵回。师所经处。后皆成宝坊。显庆二年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像成。问其徒慧云曰。此肖谁。云曰。与和尚无异。即澡浴易衣。趺坐谓云曰。吾住世已一千七十二年。今将谢世。听吾偈曰。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顷时嘱曰。吾灭后六十年。有僧来取吾骨。勿拒。言讫而逝。入灭五十四年。有刺浮长老自云门至塔所。礼曰。冀塔洞开。少选。塔户果启。其骨连环若黄金。浮即持往秦望山。建窣堵波奉藏。以周威烈丁卯至唐高宗显庆丁巳考之。实一千七十二年。抵此土岁历四百余。僧史皆失载。开元中。慧云门人宗一者。尝勒石识之。

扣冰藻先古佛

建宁新丰翁氏子。母梦比丘风神炯然。荷锡求宿。人指谓曰。是辟支佛。已而孕。生於武宗会昌之四年。香雾满室。弥日不散。年十三。求出家。父母许之。依乌山兴福行全为师。咸通乙酉。落发受具。初以讲说为众所归。弃谒雪峰真觉禅师。手携凫茈一包。酱一器献之。峰曰。包中何物。云。凫茈。曰。何处得来。云。泥中得。曰。泥深多少。云。无丈数。曰。还更有么。云。转深转有。又问。器中何物。云。酱。曰。何处得来。云。自合得。曰。还熟也未。云。不较多。峰异之。曰。子异日必为王者师。后自鹅湖归温岭结庵(今为永丰寺)。继居将军岩。二虎侍侧。神人献地为瑞岩院。学者争集。尝谓众曰。古圣修行。须凭苦节。吾今夏则衣楮。冬则扣冰而浴。故世人号为扣冰古佛。太傅章公仔钧闻师道誉。躬迎瞻礼。未几。舍第为寺。夫人练氏以子孙爵问之。答以十世(后如其言)。住灵曜日。上堂曰。四众云臻。教老僧说个甚么。便下座。有僧烧炭积成火龛云。请师入此修行。曰。真玉不随流水化。瑠璃争夺众星明。云。莫只这便是么。曰。且莫认奴作郎。云。毕竟如何。曰。梅华腊月开。刺史陈公诲於建安显亲寺之溪西。范铁为三大佛。既成。饭僧告众曰。有能为赞者。当得奉之。众皆默然。师居座末。起对曰。百年陈铁。一朝成佛。诲大喜。即跪奉以归(铁陈之小名也)。天成戊子。应闽主之召。延居内堂。敬拜曰。谢师远降。赐茶次。师提起橐子曰。大王会么。云。不会。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辞。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堂。告众而逝。王与道俗备香薪苏油茶毗之。祥耀满山。获设利五色。塔於瑞岩正寝。寿八十有五。腊六十有三。谥曰妙应法威慈济。师之苦节异行。他心慧眼。备见于本录云。

酒仙遇贤和尚

姑苏长洲林氏子。母梦吞大珠而孕。生多异祥。貌伟怪。口客双拳。七岁尝沈大渊而衣不润。遂去家。师嘉禾永安可依。三十剃染圆具。往参钱塘龙册珠禅师。发明心印。回居明觉院。唯事饮酒。醉则成歌颂。警道俗。因号酒仙。初。自钱塘归。执铁锤。路见瓦甓即击。或问所谓。曰。世路不平。故碎之耳。建隆间。创葺殿宇。动费数百万。莫知其所得之由。继改三门。遣匠取石柱於洞庭。工久不获。即登山呼酒仙。有顷。石泐后泛江风。将覆舟。篙人大恐。师解袈裟为帆。风即转。有虎入城。见师跪伏。师抚摩。虎遂去。郡守梅公。初不识师。梦与之语。及见。果如所梦。益加礼敬。凡经酒家。退则座客常满。以是日常俟至。听其所需。师将顺世。往其家曰。平时饮汝酒。未尝酬直。今酬之可富三世。因见石臼。遂呕而羃之曰。阅三日可开。三日启封。结如鸡子。乃酒黄也。是岁疫盛。沃以酒。服者无不愈。其家遂富。郡人有疾。觅符不与者不救。符后书陈僧二字。祥符二年上元凌晨。浴罢就室。合拳右举。左张其口而化。三七日身不欹。唇色如故。寺僧欲髹之。其徒曰。非师意也。遂火葬。收骨塑其像。寿八十八。腊五十八。

南安岩自严尊者

泉之同安人。族郑氏。世传定光如来之应身。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契缘为童子。十七圆梵相。之庐陵。谒西峰云豁禅师。即证心法。通宿命。辞居黄石岩及盘古山。皆蛇虎窟。师至。乃为使令。人以雨旸.男女祷者辄应。比户像而事之。有沙弥无利性。作礼求偈。师为书曰。大智发於心。於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令诵之。未踰月。过目成诵。凡所述作若隐语。於后题赠以之中四字。师服饰纯白。帽首以布。迹既着。所属闻於朝。 诏甚嘉之。丞相王钦若.参政赵安仁以下献诗。师置之不视。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众曰。汝等当知妙性廓然。本无生灭。示有去来。更疑何事。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吉祥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夏六十有五。 谥曰定光圆应禅师。

法华志言大士

寿春许氏子也。弱冠游东都。继得度。於七俱胝院留讲聚之久。一日。读云门录。忽契悟。未几。宿命遂通。独语笑。口吻嗫嚅。日尝不辍。世传诵法华经。因以名之。每入市则褰裳而趋。或举手画空。伫立良久。或从屠沽。饮啖无择。然谶祸福辄应。於是名播朝野。至和三年。 仁宗皇帝以国嗣未立。夜因焚香默祷曰。翌日化城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愿俯临无却。清旦。 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驰奏。有僧言法华者。自右掖门径趋。将至寝殿。侍卫莫阻。 上笑曰。朕请而来也。有顷至。登 御榻加趺。受供。将去。 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以为言。侵寻晚景。嗣息有无。法华其一决之。师索笔连书十三十三字。凡数十行。掷笔无他语。皆莫测其意。后 英宗皇帝登极。在濮邸诸王之数。实居十三。始符前谶。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曰。本来无一物。一味总成真。集仙王质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青山影里泼蓝起。宝塔高吟撼晓风。又云。请法华烧香。曰。未从斋戒觅。不向佛边求。国子助教徐岳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街头东畔底。云。某未会。曰。三般人会不得。僧问。世有佛否。曰。寺里文殊。有问。师凡耶。圣耶。举手曰。我不在此住。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语毕。右胁而寂。

知足智华道者

开封人也(传失其氏)。世务农。母孕二年。饷父田间。生於林下。濯於河。儿曰。无冰我。是时红光烛天。太史以产异人。奏 令物色。得师。乃育於近臣家。襁褓能语往事。三岁起趺坐。知其苾刍也。及长。与圆梵相。覆体止一衲。祁寒隆暑莫能侵。日食或倍二十人不饱。水浆不入口。二三月不饥。一卧必三载。坐立如之。未尝读诵。辨才无碍。未尝修真。而顶出白光。忽张目大呼而非怒。终日言笑而非喜。每告人吉凶祸福。不差毫厘。居京都时。五府以次争延之。间语人曰。天平白云是吾归处。崇宁初。持拂歌笑出夷门。强挽不回。东来姑苏天平之白云寺。缁素景从。有以佛法问者不答。以偈请者则大书此[且-目+日]以示。政和中。奄然而逝。阇维。其胃肠莹彻若瑠璃。骨碧者如玉。黄者如金。设利无数。道俗以所化之地为塔奉藏。凿圹三尺。得紫石函。题其上曰知足道场。众乃益异。入塔日。地为之震。郡守上其事。 赐金襕紫伽棃。 谥净行大师。塔曰明因。

风法华(亡其名)

东京张氏子也。於开宝寺得度。诵法华不辍。所居无定。世称风法华。有以休咎问之。所答若谶。过则有验。及化。乃歌曰。归去来兮归去来。不去泗州不五台。脱下旧鞋着新鞋。旧鞋即时磨灭尽。新鞋不肯踏尘埃。新鞋即似旧鞋样。替新换旧人莫猜。去时光明道中去。来时平坦路上来。今生多少旧相识。几人似我却重回。歌绝而逝。

李通玄长者

不知何许人。或曰唐宗子。殆文殊普贤之幻有也。开元七年(一云十七年)。隐於太原寿阳方山之土龛。初至。虎为负经。而神龙化泉。天女给侍。夜则齿光代烛。间食枣栢。因号枣栢大士。尝以华严大教抉微剔奥。论而明之。曲折万旋。如水赴海。会释十门。妙尽经旨。总四十卷。目曰华严论。其首叙曰。夫有情之本。依智海而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尽源成。源本无功。能随缘自在者。即此毗卢遮那也。以本性为先。智随根应。大悲济物。以此为名。依本如是。设其教泽。滂流法界。以润含生。於是寄位四天。示形八相。菩提场内。现兰若以始成普光法堂。处报身之大宅。普贤长子。举果得於藏身。文殊小男。创启蒙於金色。以海印三昧。周法界而降灵。用普眼法门。睹尘中之剎海。依正二报。身土交参。因果两门。体用相彻。以释天之宝网。彰十剎以重重。取离垢之摩尼。明十身而隐隐。无边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一作离)於当念。其为广也。以虚空而为量。其为小也。处极微而无迹。十方无卷。匪亏小相之中。纤尘不舒。含十方而非碍。智海果德。乃殊分於五位之门。常住法堂。示进修於九天之上。此方如是。十剎皆然。圣众如云。海会相入。圣凡不等。状多镜以纳众形。彼此无妨。若千灯而共一室。此经总有四十品之胜典。互开果复之智门。百万亿之妙言。咸举佛华之行海。十身十会。阐十十之法门。十处十万。启十十之通辨(一云启十通而疏十辨)。十现品内。示因果以结始终。给孤园中。利人天而明法界。目连鹙子。隔视听於对颜。六千比丘。启十明於路上。觉城东际。五众咸臻。古佛庙前。同登十智。善财发明导首。用彰来众齐然。又成五位法门。具德行。其轨范令使启蒙。易达解行无疑。还信首文殊之前。正证妙峰之顶。经过五众。成一百一十之法门。至慈氏之园。结会一生之佛果。返视文殊之初友。明以果同因。后入普贤之妙身。彰体用圆极。此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者。大以无方为义。方以理智为功。广则毫剎相容。佛乃体用无作。华喻行门可乐。能敷理事之功。严即依正庄严。经即贯穿缝缀。世主妙严品者。类会同流法门。均隔为品。此经总有四十品之胜典。此品建初。故称第一。是故言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释此一部之经。总作十门分别。第一.明依教分宗。第二.明依宗分教。第三.明教义差别。第四.明成佛同别。第五.明见佛差别。第六.明说教时分。第七.明净土权实。第八.明摄化境界。第九.明因果延促。第十.明会教始终云云。以十八年(或作二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论成。竟尔趋寂。是日飞走悲鸣。白虹贯天。四众拥观。叹未曾有。垒石葬千山北。清泰中。村民拨石。得连环金骨。扣之如簧。天福三年。再造石塔。[疗-(日/小)+土]于山之东七里。始创屋庐。号昭化院。 皇朝初。闽僧志宁以其论义。分布经中。是为合论。至元佑戊申岁。无尽居士张商英漕江左。出按寿阳。因斋戒至谒。於破屋之下散帙间。得华严修行决疑论四卷。疾读数纸。疑情顿释。乃移文令废淫祀。置长者像为民祈福。十月七日。治地。八日。白光现於山南。父老扣头悲泪曰。不知长者之福吾土也。请并院新之。施心云起。不唱而和。无尽尝记其实云。

吕岩真人

字洞宾。京川人也。唐末三举不第。偶於长安酒肆遇锺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尝游庐山归宗。书锺阁壁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觅。对境无心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师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傍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河。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柰囊有长生不死药。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你。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有本小异)。吕於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后谒潭之智度觉禅师。有曰。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令见觉公。观其禅学精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余衣。一钵之外无余食。达生死岸。破烦恼壳。方今佛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兴者。其在吾师乎。聊作一绝奉记。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皇佑间。至西湖净慈。即圆照本禅师室。照见之。乃曰。黄龙道底。吕曰。钱大不要饶舌。便出(圆照乃钱王后身也见杨无为圆照赞)。时往来接化京华。而人鲜遇。有偈曰。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唯有桥东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有老宿见此偈。问禅者曰。既是神仙。为甚么却被树精觑破)。宣和中。抵四明金鹅寺。顾方丈萧然。顷有童子出。吕问。此何寥寥。童云。莫道寥寥。虚空也不着。吕嘉其言。题诗於壁曰。方丈有门出不钥。见个山童赤双脚。问伊方丈何寥寥。报道虚空也不着。闻此语。何欣欣。主翁岂是寻常人。我来谒见不得见。渴心耿耿生埃尘。归去也。波浩渺。路入蓬莱山杳杳。相思为上石楼时。雪晴海阔千峰晓。

张用成真

人。字平叔。天台人也。熙宁己酉。至成都。有授以丹砂者。久之功乃成。且曰。吾形虽固。而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岂宜自怠。遂探佛书。读传灯有省。着悟真篇警於世。尝作禅宗歌颂。其自叙曰。此恐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於性命之道未备。则运心不普。物我难齐。又焉能究竟圆通。逈超三界。故首楞严经言。十种仙。皆是人中炼心坚固服饵。寿千万岁。不修正觉。报尽还来。散入诸趣。弥勒菩萨金刚经颂有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故此悟真篇。先以神仙命术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后以真如空性遣其幻妄。而归於究竟空寂之本源矣(近有黄冠谓吕公见黄龙。初无是说。乃释辈欲神其禅宗耳。苟以平叔方之。则吕公参问。可见古今服药炼形之士不为不多。独二公不以功成自居。回心祖道。殆出三界。其下於二公者。为如何哉吁)。

拾遗(未详法嗣者)

福州东山云顶禅师

泉南人(遗其氏)。以再下春闱。往云台大吼寺。剃染具戒。即谒大愚芝.神鼎諲诸名衲。后见罗汉下尊宿。始彻己事。道学有闻。丛林称为顶三教。出住东山。迁数剎。 上堂曰。一句函盖乾坤。不离毛吞巨海。一句截断众流。不离斩钉截铁。一句随波逐浪。不离目机铢两。若是通玄上士。出言坐断天下老和尚舌头。若不到这里。进前筑着鼻孔。退后堕坑落堑。各自知时。打草鞋行脚去。 上堂。召大众曰。诸佛说法。似掷剑挥空。祖师传心。如着鞋上树。天下老和尚指注。徧大地尽是葛藤。更说无心是道。乃同死汉。直得山河大地与自己无差。坐在法身处。见闻不脱。光影似摇。生死茫然。如何辨主。直须透过。如水入水。如风入风。抛掷自由。开合不成。孔窍为妙。 九龙观道士并三士人请上堂。儒门画八卦。造契书。不救六道轮回。道门朝九皇。炼真气。不达三祇劫数。我释迦世尊洞三祇劫数。救六道轮回。以大愿摄人天。如风轮持日月。以大智破生死。若劫火焚秋毫。入得我门者。自然转变天地。幽察鬼神。使须弥铁围。大地大海。入一毛孔中。一切众生不觉不知。我说此法门。如虚空俱含万象。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若人得一。即万事毕。珍重。 上堂。梦中作大梵王位。不如醒后一县尉。种种劳筋骨。何似展脚睡。明得自己无许多般。若未明自己。假饶如今一身现得十身。卢舍那佛使雷音徧众剎。化佛满世间。俱是梦中事。须知向上一假。函盖乾坤。耀古腾今。灵光不碍。入生入死。与物推移。救度无量众生。出三界牢狱。散坏无量诸魔宫殿。息灭无量诸烦恼火。便共释迦弥勒同坐一华。老僧如此说个化门。且要人天小果生希奇之念。若据迦叶门下。从来无这般说话。 华严大会上堂。广大宝乘住四衢。文殊前引普贤扶。肥壮白牛甚有力。一念徧游无卷舒。世尊御也四十九年。三百六十余会。演大乘经。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其诸余部帙。不可胜言。使大海须弥为笔墨。未能书写得尽。世尊又说。过五十六亿万年后。有弥勒佛出世。悲臻末劫。劫海无涯。佛海无际。非口所宣。非心所测。皆是世尊度脚买靴之说。看风使帆之义。世尊又说。有大法眼藏付嘱迦叶。且未有世尊.迦叶时。此法眼藏在甚么处安着。若有人知得落处。出来说看。 僧问。如何是乾元境。曰。千峰寒色。云。如何是境中人。曰。二尊不并化。 问。如何是毗卢师。曰。口吐阴阳宣造化。云。超然逈出威音外也。曰。须作披毛带角人去始得。 问。如何是有漏。曰。破屋。云。如何是无漏。曰。古井。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孤舟载明月。云。意旨如何。曰。来往照阎浮。 俗士问。三道宝阶。曲为初机。向上一路。请师直指。曰。高皇斩白蛇。当年用此剑。云。不背一切人。不向一切人也。曰。头在这里。尾在那边。 问。昔日相如题柱。未是作家。今日桥成。请师下笔。曰。彩气夜常动。精灵日少逢。云。荆山有玉。鉴在卞和。曰。洪州斩冬瓜。满江皆是血。 问。月落碧潭时如何。曰。仙人礼枯骨。云。转变后如何。曰。北邙山下。俗士问。如何是即色是空。曰。春蛇入竹筒。云。暂时调直也。曰。从地狱出。更作畜生。 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曰。我吃饭。汝受饥。云。法法不相到。又作么生。曰。汝作罪。我皆知。 问。如何是和尚一枝拂。曰。打破修行窟。云。恁么则本来无一物也。曰。知无者是谁。云。学人罪过。曰。再思可矣。 俗士问。洞山道。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未审是甚么物。曰。担铁枷。吃铁棒。云。天地黑。山河走。曰。阎老殿前添一鬼。北邙山下卧千年。士叫。快活。快活。师曰。也是野狐吞老鼠。 问。如何是佛。曰。举世无相以。如何是道。曰。清风拂白月。

京洛和尚

不知何许人。久居嵩少。后庐舒蕲之间。尝沮座下童行习读。唯令参究。适李后主以试经选僧。得度者众。诸童愠见曰。和尚止某等诵经。今何望。师占偈曰。比拟将心合太虚。免教和气有亲疎。谁知道德浑无用。今日为僧贵识书。刺史闻以偈。而主悉方其服。

婺州云幽重恽禅师(今曰法云)

初谒雪峰存禅师。次依石霜诸禅师。乃开悟。旋里隐居。蔽形唯一衲。后住云幽。 上堂曰。云幽有一语。入门便相与。汝若谛审来。我即途中去。 上堂。云幽一只箭。虚空无背面。射去遍十万。要且无人见。时有僧出问。如何是和尚一只箭。曰。尽大地人无髑髅。

建宁府千山智荣禅师

侍三教顶禅师之久。未有所证。胁不至席者数年。一日。饭后至锺阁经行。闻忽雷而悟。述偈曰。一震惊天地。轰轰不是声。何劳勤苦觅。时至自然明。以所见白顶。顶曰。此乃观音入道之门也。宜自护持。出住等觉。衲子蜂集。

双溪布衲如禅师

因嵩禅师戏以诗悼之曰。继祖当吾代。生缘行可规。终身常在道。识病懒寻医。貌古笔难邈。情高世莫知。慈云布何处。孤月自相宜。师读罢。举笔答曰。道契平生更有谁。阆乡於我最心知。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投笔坐亡。於六十年后。塔户自启。其真容俨然。

舒州海会如新禅师

僧问。承师有言。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棙子。如何是向上关棙子。曰。赖遇娘生臂短。 问。羚羊挂角时如何。曰。恁么来恁么去。云。为甚么如此。曰。只见好笑。不知为甚了如此。

舒州投子通禅师

僧问。达磨未来时如何。曰。两岸唱渔歌。云。来后如何。曰。大海涌风波。 问。如何是孤峰顶上节操长松。曰。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问。如何是和尚这里佛法。曰。东壁打西壁。

舒州海会通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曰。清光满目。云。学人不会。曰。茶灰抹土。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曰。柿桶盖棕笠。云。学人不晓。曰。行时头项戴。坐则挂高壁。

舒州四面怀清禅师

初住蕲口兴化。 僧问。临济三玄。似石女向波中作舞。云门关棙。闪烁如鹞子过新罗。去此二途。兴化当行何令。曰。道甚么。云。恁么则和尚与古人出气。师以拄杖打禅床曰。若不点破。将谓山僧磕睡。

处州法海立禅师

因 朝廷有 旨。革本寺为神霄宫。师升座。谓众曰。都缘未彻。所以说是说非。盖为不真。便乃分彼分此。我身尚且不有。身外乌足道哉。正眼观来。一场笑具。今则 圣君垂旨。更僧寺作神霄。佛头上添个冠儿。算来有何不可。山僧今日不免横担拄杖。高挂钵囊。向无缝塔中安身立命。於无根树上啸月吟风。一任乘云仙客.驾鹤高人来此。咒水书符。叩牙作法。他年成道。白日上升。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然虽如是。且道山僧转身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掷下拂子。竟尔趋寂。郡守具 奏其事。奉 旨改其寺曰真身。

汝州天宁明禅师

改德士日。师登座谢 恩毕。乃曰。木简信手拈来。坐具乘时放下。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即敛目而逝。

成都府保福赞禅师

郡之唐氏子。住保福日。 僧问。如何是阆州境。曰。锦屏天下秀。凌水月中清。云。祖意教意。是同是别。曰。两轮日月并光辉。一合乾坤同覆载。

蜀中仁王钦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曰。闻名不如见面。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闹市里弄胡狲。云。如何是道。曰。大虫看水磨。

神照本如法师

尝以经王请益四明尊者。者震声曰。汝名本如。即领悟。作偈曰。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本嵩律师

因无为居士杨杰请问宣律师所讲毗尼性体。嵩以偈答曰。情智何尝异。犬吠蛇自行。终南的的意。日午打三更。

临安府上天竺证悟圆智讲师

台城人。族林氏。年二十四剃染。依白莲仙法师。入室。问具变之道。仙指行灯曰。如此灯者。离性绝非。本自空寂。理则具矣。六凡四圣。所见不同。变则在焉。智不契。后因扫地。诵法华。至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始谕旨。白仙。仙然之。自领徒以来。尝患本宗学者囿於名相。胶於笔录。至以天台之传。为文字之学。南宗鄙之。乃谒护国此庵元禅师。夜语次。智举东坡宿东林偈云。也不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云。只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曰。是门外汉耳。云。和尚不吝。可为说破。曰。却只从这里猛着精彩觑捕看。若觑捕得他破。则亦知本命元辰落着处。智通夕不寐。及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大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持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门外汉。智礼谢。未几。有化马祖殿瓦者。求语发扬。智书曰。寄语江西老古锥。从教日灸与风吹。儿孙不是无料理。要见冰消瓦解时。此庵见之。笑曰。须是这阇梨始得。

金陵铁索山主(遗其名)

僧问。久向铁索。未审作何面目。主打露柱。僧云。谢见示。主曰。你据个甚么便恁么道。僧却打露柱。主曰。且道索在甚么处。僧作量势。主曰。今日遇个同参。

泐潭山前一老僧。庵居

有年。未尝言参问。独秀宏禅师初来主此山。僧闻。书偈附樵者邀宏饭。偈曰。瓦甑炊陈粟。瓷罂煮荠苗。不嫌山昧薄。必赴老夫招。宏读之曰。山前有此老儿耶。乃振策独往。言笑终日。僧翌旦乃逝。

温州争居尼圆机

出郡之戴氏。唐景云中得度。尝习定於大日山石窟。一日。忽念曰。法性湛然。本无去住。厌喧趣寂。岂为达耶。乃往参雪峰禅师。峰问。甚处来。云。大日山。曰。日出也未。云。若出则融却雪峰。曰。汝名甚么。云。圆机。曰。日织多少。云。寸丝不挂。遂礼拜而退。峰召曰。袈裟拖地。机才整衣。峰曰。又道寸丝不挂。机顿领深旨(世传圆机乃永嘉大师之女弟。尝同游方。以景云岁月考之。是矣。第所见雪峰非真觉也。永嘉既到曹溪必岭下雪峰耳)。

温州陈道婆者

尝遍扣诸名宿。后於长老山净禅师语下发明。有偈曰。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华映水红。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四

音释

藻音早 恽许慎切 鄮音茂 礴音泊 澡音早 窣苏骨切 考考同 识音志 炯音回 仔音兹 球音求 甓扶历切 羃音觅 髹音休 胝张尼切 嗫而涉切 嚅音儒 辍陟劣切 褰去虔切 掖音亦 储音除 濮音卜 邸音底 襁居两切 褓音保 祁音歧 殆音待 鹙音秋 簧音黄 [疗-(日/小)+土]猗厉切 胁虚业切 摵所六切 郴尹林切 鲜是浅切 钥音药 闱音围 度音铎 邙音亡 羚音铃 囿音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