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天竺国事)

大唐西崇福寺沙门释智升

出后汉书列传七十八

案汉法本内传云。明帝永平年中。夜梦见丈六金人。光明特异色相无比。明帝寤不自安。至旦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傅毅奉答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之。国子博士王遵谨对曰。臣案周书异记云。周昭王时有圣人出在西方。太史苏由对曰。所记一千年时声教被及此土。陛下所梦必当是之。明帝信以为然即遣中郎蔡愔与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寻访佛法。至天竺国见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秦景等乃求请之。摩腾二人誓志弘通。不辞疲苦。即共景等乃冒涉流沙。至于洛阳。明帝大悦。甚尊重之。即于洛阳西立精舍。即今白马寺是也。本白马负经来。因以为名。摩腾二人既至翻译众经。二人为汉地僧之始。经是汉地法之初。又释迦像是优填王像师第四作之。明帝即令图画模写如法供养。即是汉地佛之初。

永平十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明帝在白马寺设斋行道。帝问法师摩腾曰。佛处生化世灭度日月可知不。法师对曰。佛癸丑之年七月十五日。夜托阴摩耶夫人。甲寅之年四月八日。在迦毗罗卫蓝毗尼园。从母右胁而生。案周书异记云。周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并皆溢出。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夜五色光气入贯太微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周昭王问大史苏由曰。是何祥也。苏由对曰。有圣人生在西方。故现此瑞。昭王曰。于天下何如。苏由曰。即时无他。一千年外声教被及此土。昭王即遣镌石记之。埋在南郊天祠前。当此之时。佛生王宫。壬申之年十九出家。

汉统师云。佛十九出家。当周昭王四十二年壬申之岁。三十成道。汉统师云。佛三十成道。周穆王二年癸未之岁。当阳化世四十九年。汉统师云。佛出世化物四十九岁。案周书异记云。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见西方所有光气。先问苏由所记。知西方有圣人处化。穆王不达其理。恐非周道所宜。令相国吕侯西入会诸侯于涂山。以禳光变。当此之时。佛法久已处世。壬申之年二月十五日。临般涅槃。汉统师云。佛入涅槃。当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岁。

案周书异记云。周穆王即位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废损人舍伤折树木。山川大地皆悉震动。午后天阴黑。西方有白虹。作十二道南北通过。连夜不灭。穆王问太史扈多曰。是何征也。扈多对曰。西方有圣人灭度。衰相现也。穆王大悦曰。朕常惧于彼。今将灭度。朕何忧也。当此之时。佛入涅槃。计佛入涅槃至今合有一千二十二年。明帝大悦曰。弟子此土周书异记法师所说。恰然与同。帝复问法师曰。佛是大慈王。当时出世。何不化及此土。法师对曰。迦毗罗卫国者。是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之中。三世诸佛皆从彼生。不同天龙鬼神有愿行力者。并生于彼受佛正法。咸得悟道。余处众生无缘感佛。佛不往也。当时不往处光明皆悉及之。光明及者。佛涅槃后或五百年。或一千年之外。皆有圣人传佛声教而教化之。明帝曰。法师言一千年外有声教者。亦与周书异记同。案齐国大统法师达摩郁多罗答高黎国诸法师云。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当周孝王五年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

案帝王世记云。周昭王即位五十一年崩。周穆王即位五十五年崩。周恭王即位十二年崩。懿王二十五年崩。从昭王二十四年计至孝王五年。合一百二十四年。从佛初生计入涅槃。合七十九年。今言孝王五年者。何太谬乎。未知统师出何书典。

案世传记云。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经云。息用名灭。非死灭也。一本无像法有正末二法记。从佛入涅槃计汉明帝永平十年。凡一千二十年。从汉明帝永平十年计至大业十年甲戌岁。凡五百四十八年。合一千五百六十八年。从大业十年至贞观十年岁次丙申二十二年。通前一千五百九十年。

汉法本内传第三 道士度脱品

明帝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五岳诸山观道士朝正之次。先承京师向西域天竺国。取得佛本。言是修多罗教。复请胡师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等翻译佛本。一从汉言。又立白马兴圣二寺。

敕度王公子女令作沙门。承事胡师遵用其法。京师贵贱奉敬者众。诸道士怪焉。递互相命曰。至尊弃我道法远求胡教。我等今日朝次。各将太上天尊所制经书。各尽己之所能。共上一表乞与胡师比校。令至尊意悟使有所归。尔时南岳道士褚善信等七十人。将灵宝真文一部 太上灵宝玉诀一部 空洞灵章一部 中玄步虚章一部 太上左仙公请问一部 自然五称一部 诸天内音一部 合一百三卷。

华岳道士刘正念等七十人。将智慧定志一部 智惠上品戒一部 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一部 明真科一部 合六十二卷。

恒岳道士桓文度等七十人。将本业上品一部 法科罪福一部 明真科斋仪一部 太上说洞玄真文一部 合八十卷。

岱岳道士焦德心七十人。将诸天灵书度命一部 太上说太极太虚自然一部 灭度五练生尸一部 度自然处仪一部 合八十五卷。

嵩岳道士吕惠通等一百四十人。将太上安志上品一部 三元诫品一部 太极左公神仙本起内传一部 服御五牙立成一部 朝夕朝仪一部 合九十五卷。

霍山天目山五日云山白鹿山宫山合八山诸山观道士。祁文信等二百七十人。将太极真人敷灵宝文一部 太上洞玄灵宝大文五符经一部 步虚文一部 神仙药法一部 尸解品一部 上天符录敕禁一部 合八十四卷 并茅成子一部 许成子一部 列成子一部 惠子一部 合二十七家诸子经书。总二百四十五卷。

正月九日。杨州界豫章郡吴丘县南岳道士褚善信。以为表头。五岳十八山观太上三洞弟子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死罪上言。臣闻。太上无形无名无极无上。无虚自然大道元首。自从造化道教从生无为之尊自然之父。上古同尊百王不易。今陛下道迈羲皇德过尧舜。光泽四海八表归仁。臣等窃承陛下弃本追末。求教西域。臣观西域所事者。既是胡师。所说者不参华夏。复请得胡道人令翻其语说同似汉。臣等思忖。陛下虽翻得此语。恐非大道。如不依信。愿陛下恕臣等罪。听与验试。臣等五岳诸山道士多有聪明智慧。博通经典。从元皇已来。太上经行悉能晓了。太虚符咒并皆明达。或有吞符饵气。或有策使鬼神。或有入火不烧。或有履水不溺。或有白日升天。或有隐形于地。至于方药法术。无有不能者。愿陛下许臣等得与比校。一则圣上意安。二则得辨真伪。三则大道有归。四则不乱华俗。臣若比对不如。任上重决。若臣等比对有胜。乞除虚诈。臣等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以闻。明帝又得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等二人说法。善明法相心大信敬。既得道士表闻。即遣尚书宋庠引诸道士至长乐宫前。帝谓道士曰。诸大德。莫自误也。

大德所言太上无形无上为尊自然之父者。今日西域所将来。是修多罗之教。其教难遇。今始东传。大德比来所学者影响耳。非其真法。大德今既见真法。仍不舍本从末。何异古人叶公之龙也。

褚信奉问曰。若佛道是真应无形色。云何图画其像。以此验之。定非虚无自然之宗。

帝曰。摩腾法师曾为朕说法言。佛有四种法身。所谓法报应化。一者法身。无为无相无主无宗。荡寂空无自然澹泊。二者报身。独立无侣朗然无匹。光耀世界自在隐显。三者应身。备诸形色言行无端。任物千图神应万变。四者化身。开演正法导以三乘。利润苍生随机化寤。诸大德须知。佛有四种法身。出没自在不可思议。其用也则万像俱应。其息也则托入幽玄。此是智惠之大山。涅槃之巨海。必须敬信得福无量。

褚信问曰。不审。帝设涅槃。是何句义。帝曰。涅槃无为淡泊自然。此四者一味耳。如似眼目异名焉。

褚信问。涅槃之义有几种。

帝曰。摩腾法师曾与朕说法云。涅槃义乃有多种。言入圣位中者。涅槃有五种。一者随分涅槃。二者有余涅槃。三者觉灭涅槃。四者方便涅槃。五者究竟涅槃。

褚信问曰。未审。五者其义云何。帝曰。一者小乘初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各受人天报尽得生初禅。或生二禅。或生三禅。是名随分涅槃。二者小乘极果阿罗汉。善蔽六根证七识空智。得生四禅。或生空处。是名有余涅槃。三者中乘辟支佛果。观十二因缘证灭尽乐。得生识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是名觉灭涅槃。四者大乘。初地已上菩萨常居六道。出入生死不舍众生。随类受形而教化之。清净愿行不退菩提。是名方便涅槃。五者菩萨。于无量劫世常在生死海中。历诸勤苦修行善本。成就万行得证无上正真正道。是名究竟涅槃。

褚信奉答曰。若佛是究竟涅槃。愿听与试。

帝曰。卿若为比试。

褚信对曰。臣以太上天尊所说经典。设坛。置经坛上。以火焚之。其法若真。愿火不烧。其法若虚妄。愿从火化。西域之教愿与臣同于此试。

帝曰。卿无自辱焉。朕恐卿等萤火之光明。滥同日月之显。弹丸之土。窃价隋国之珠。实非其类。如欲相比卿既不相信。可此月十五日平旦总集白马寺与卿比校。道士即得 敕许。欢忻而去。诸道士在京师聚众。或在洛水上。履水而行水不能溺。或在园苑。积薪自烧火不能损。或在京师市巷作种种咒禁呼策鬼神。京师观者咸言大圣。正月十一日 帝诣白马寺。至佛殿前烧香行道礼拜讫。问二法师。启首具说。诸山道士功能。欲来与师比校。弟子辄不自量。口以许之。克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愿师垂恩开示法药。摩腾法师对曰。如来灭度一千余年。正教东流法不虚设。道士欲来比校。今正是时。贫道虽处缁服戒行无取。今仰凭正法诸佛威力。得与开悟。

帝闻此言。心大欢喜。摩腾法师复语曰。陛下往修福业得为天下主。既遇正法。复能信心奉敬。方欲引导群生指于归处。此是开基之功恩加万叶。菩萨之行功德难量。

帝即整容礼摩腾法师足。启法师曰。弟子往蒙法师光相。喜满交怀。又屈法师持法宣化。弟子一生再幸。不胜慈泽。法师大悦。令帝复坐。问竺法兰法师曰。西域有道士以不。法师对曰。西域梵志者同此间道士。

帝曰。道有几种。以何为宗。法师对曰。道有九十五种。并宗正法。其行有差。欲可观者八种梵行。一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事摩醯首罗天王以为天尊。求生空处识处非想非非想处。二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事大梵天王以为天尊。求生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三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事天尊求生炎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四者常修梵行博通外典。辩于论答。事六师弟子等以为师尊。求凭空灭绝有无。五者常修梵行志在仙学。善禁咒。事阿私陀仙以为仙尊。求五神丹服之。若得仙道会假风鸟力得升霄汉。六者常修梵行志在医学。善于符术。事阿私陀仙以为尊。求五芝草服之。若得仙道会假商劣得匿形影。七者常修梵行。事波头大仙以为仙尊。求入火聚火不能损。八者常修梵行。事夷制叔罗水仙以为仙尊。求入江海水不能溺。此八种道。以梵行力得生天上。以不发正信回向心故。天上寿尽还堕三恶道中。

帝曰。此八种道。常修梵行博通外典。即是世间聪惠上人。当时值佛应得悟正。云何不舍诸见仍有此。法兰法师对曰。佛生难遇。百一小劫一佛出世。佛未出已前造化之始。或有大力诸天。或有自在圣人。恐世无训降生此俗。或作帝王。或作师儒。各举已一。或教梵行。或可教礼敬行。或教事佛。或教事日月神。或教事江海神。或教事诸山神。或教事水火神。或教事社稷神。或教事先师神。如是等种种神明悉教事之众生。从劫初已来学习久远。虽值佛出世。有钝根者咸言。我之事从元皇已来尊仰。佛虽神异其教近耳。何能舍本从今。尔时执见者在其道不灭。

帝曰。佛道之中亦有仙号以不。法师对曰。仙者并传梵行。多诸伎术。是以为世所上。佛初成道时。坐于菩提树下。世人未识是佛光明显照。咸言摩诃大仙生。未曾有也。舍利弗目连等。坐卧空中神化自在。各相谓言。此是大弟子天仙也。佛以随机应显佛号生焉。

帝曰。弟子蒙师说法心想朗然。未审法师。预设何法欲调伏道士。

法师。对曰。龙吟云起。非蚯蚓之所能。虎啸风生。非跛驴之所及。雷门无施布鼓。电曜岂惧萤光。敌对即施何用预搔持痒。

帝乃大笑。弟子知师有证达之理。无畏惧焉。法师对曰。贫道未得过人法。又不敢增上慢。譬如弟子爵位封王。帝命将敕巡省革易风俗。其王见到郡县官人岂有不惧以不。

帝曰。使者既是朕子。又行朕命。至于州郡县岂敢不惧 法师又问曰。王巡省之次。郡县令长敢在王前行自在以不。

帝曰。承朕威命所在。官人惩肃畏法。宁敢自在 法师曰。如是如是。诚如帝说。贫道出家人。亦名法王子。所持正法亦是法王金口所说。所在教化亦无畏惧。若法行处。一切诸天魔鬼莫不奉敬。道士小惠何足消伏。

帝闻法师一言。转加意大。即辞法师入城 敕有司令办供设斋。并敕五品已上文武内外官人。仰十五日平旦悉集白马寺。十三日道士在白马寺南门外。道东里东西置三坛。坛别开二十四门。西坛置太上灵宝天尊经合三百六十九卷。中坛置诸子黄老等二十七家书合有二百三十五卷。东坛置馔食奠祀百灵。十四日帝设七宝行殿。在白马寺南门道西步。置佛舍利及佛经像。十五日平旦。大众普集。已时斋讫。

帝谓道士曰。诸大德欲试。今正是时。先显卿等所能以示大众。道士等奉敕。即以柴荻如栴檀沉水等香木积。绕西坛经教上。复作启告啼哭流涕曰。太上尊天经典与造化俱开。往哲今贤行之不舍。今为西域别教入乱华俗。臣等五岳诸山观褚善信等合有六百九十人。敢以置经坛上。以火取验。欲用晓示众生以辩真伪。伏愿上慈显出神效。即便放火烧经。经随火化悉作灰烬。道士等见火焚经。心大惊愕。先时升天者不复能升。先时隐形者不复能隐。先时入火者不敢更入。先善禁咒者呼策不应。先有种种功能者。施用无一可验。道士等大生惭愧。

帝谓道士曰。卿等不闻。益州部内有钟山。亡命贼在于山泽放纵自由。谓无过者。及其台军讨罚形势不立。卿等今者亦复如是。尔时太傅张衍语褚信曰。卿今捔试无一效验。即是虚妄。宜就西域真法。

褚信对曰。茅成子云。太上者。灵宝天尊是也。造化之始谓之太素。岂虚妄乎。张衍曰。太素有贵德之名。更无言教之称。今说有言教者。即是虚妄也。吾究寻典籍灵宝迥无氏族可依。推寻古今灵宝。亦无成道处所。若灵宝自然者。经典从何而生。若说灵宝出世者。古帝前王与谁说法。虚受太上之名。妄假天尊之号。此是仙觉法王说也。济于六道普润含灵。卿亦可归真弃虚妄必须尊学。若不奉敬。可谓虚度百年无功而逝。卿若慢心不信。亦专心黄老。黄老者虽无法王之量。亦是前世圣人。撰集虽同诸子言行甚奥。托性无为道德之府也。昔孝景皇帝。常修行不倦。道学从此生焉。处百家之长。得拟佛法为次。至于茅成子列子庄子等书。并学自然逍遥尘外。亦是黄老之次。卿何慕焉。独专于灵宝也。褚信对曰。灵宝有升天隐地之功。符禁鬼神之力。履于水火无有不效。今者以火焚经。不蒙哀愍。吾大生耻辱。衍曰。大之制小。使其然也。譬如州郡令长各处一境判决自由。若对帝王威德不立。卿等比校亦复如是。今日卿等所学法者。欲使山无猛狩之文。世绝谬学之侣。一则就真辩伪。二则不误将来。褚信默然不答。与南山道士费叔才自憾而死。

尔时佛舍利光明五色出。直上空中旋环如盖。遍覆大众映蔽日轮。

摩腾法师先得阿罗汉果。以慈善根力踊身高飞行。于虚空中神化自在。还坐本处怡然而住。其时天雨宝华在于佛殿前及众僧上。又闻天中音乐之声。感动人情。大众欢喜叹未曾有也。尔时法师。即于大众中。而说偈言。

狐非师子类灯非日月明

池无巨海纳丘无嵩岳嵘

法云垂世界善种得开萌

显通希有法处处化群生

法师说偈讫。白道士曰。诸大德欲有所问者。前出共论。尔时嵩岳道士吕惠通对曰。吾等诸人。不量德力辄欲比校。向见神光显照绝世难知。又逢大士神变奇特。无比天乐垂音。以开我等迷路。天华表瑞。始知大道有归。我等未解圣法。焉敢咨问。

明帝即从坐起礼法师足。白法师曰。弟子常处生死沦没爱河。今值正教东流传之初始。愿师大慈开纵晓示。法师受请默然如许。

帝敕大众。欲求法者前近法师坐。大众围绕数百余重。各各静然。

尔时法师即出大梵音声微妙第一。叹佛功德不可思议。亦令大众称扬三宝叹述善法。即为大众说人天地狱因缘法。或说小乘阿毗昙法。或说大乘摩诃衍法。或说忏悔灭罪法。或说出家功德法。大众既闻法已。各生希有心。尔时司空杨成侯刘善峻白法师曰。大德向者仰观智慧与海同量。非我凡夫所能度也。我等欲凭大士出家充奉给侍。愿垂听许不 法师曰。诸大众发心出家。是解脱业缘。仁者各有王难所系。非我所许 帝即前出白法师。弟子比来常为真假相乱。无慧能辩。得蒙法镜垂照。始知实相有归。今此会中有道士官人民庶及妇女等。若能出家者。弟子自与剃头。三衣瓶钵并悉施与。别立精舍奉之使学道法。法师叹曰。善哉善哉。帝之功德不可思议。

尔时大众闻帝听许。皆大欢喜。四岳诸山观道士吕惠通等六百二十人出家。南岳观道士褚善信费叔才在会身死。南岳观道士六十八人。殡埋信等。不预说法不得出家。五品已上杨城侯刘善峻等九十三人出家。时帝侍卫九品已上。镇远将军姜荀儿等一百七十五人出家。京都治民及妇女阿潘等一百二十一人出家。十六日。

帝共大臣并文武官数百人与出家者剃头。日日设供夜夜然灯。作种种伎乐。比至正月三十日。法服瓶钵悉皆施讫。即立十寺。城外七寺。城内三寺。七寺安僧。三寺安尼。汉之佛法从此兴焉。

汉法本内传凡有五卷

第一卷明帝求法品

第二卷请法师立寺品

第三卷与诸道士比校度脱品

第四卷明帝大臣等称扬品

第五卷广通流布品 一部五卷

传法记一卷(安玄通记云)

汉桓帝建和三年己丑之岁。有沙门安清。是安息国王太子。舍国出家存意游化。至洛阳译出众经。汉灵帝嘉平五年丙辰之岁。有一沙门支迦楼国出家。是月支国人。至洛阳译出众经。汉灵帝光和二年己未之岁。有沙门竺佛朔。是月支国丞相。弃相位愿弘佛道。开化众生。至洛阳译出众经。

魏书。文帝黄初三年壬寅之岁。有沙门昙摩迦罗。中天竺国人。至许都译出经戒律。

汉明帝永平十年。至魏文帝黄初三年。合一百五十年。

案吴书。吴主孙权赤乌四年辛酉之岁。有沙门康僧会。是康居国人。大丞相之长子。志弘大道游化诸国。初达吴地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吴人初见谓是妖异。有司奏闻。吴主曰。汉明帝梦神。号名为佛。是其遗风乎。即召僧会问之曰。佛有何神验也 僧会对曰。佛晦灵迹出余千载。唯有舍利。至心求者应现无方。吴主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 僧会对曰。舍利慈愍求即显降。若无感者当以死期。何假王宪。乃请至七日至三七日。遂获舍利。五色曜于天。吴主即置舍利铁砧上。令大力者以铁锤击而试之。当即砧锤俱陷于地。舍利无损。吴主复置舍利刚炭火中。舍利光明从火而出。作大莲花照曜宫殿。吴主敬信僧会一遵其法。即造建初寺。为舍利起七宝塔。其地名佛陀里。江东佛法自是兴焉。起黄初三年至吴赤乌四年。凡二十年。从永平十年至吴赤乌四年。合一百七十年。康会是吴地僧之始。教是吴地法之初。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都乡侯阚泽曰。汉明帝梦神。遣中郎蔡愔等向西域寻访佛教。至今可有几年。阚泽对曰。从汉永平十年至赤乌四年。合一百七十年。吴主曰。佛教入汉已久。何缘今始传至江东。对阚泽曰。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南岳道士褚善信正朝之次。与诸山观道士褚信同上一表乞与西域法师迦叶摩腾竺法兰等比校。尔时佛教初到洛阳。汉明帝始立白马寺兴圣寺。法师迦叶摩腾竺法兰翻译众经。始从汉读。道士未达正法深浅不知。上表乞与对验。明帝许之。至正月十五日。在白马寺门南岳诸道士设坛。将所学法名灵宝经置坛上。放火焚之。当时以正法力故。道士书典悉从火化无有遗者。复作种种伎术。施用无效。诸道士等皆大惭耻。南岳褚善信费叔才等在会中自憾而死。自余道士。明帝敕放还岳。其时不预兰法师说法者不得出家。尔时无人流布。后遭汉政凌迟兵戈不息。是以佛法一百七十年中而不通。今遇法师僧会入来教化。江东始得兴行。吴主曰。孔丘老子二家得与佛道比对以不。阚泽对曰。臣建安年中。在洛阳游学。曾入法举寺礼拜。得遇法师。惠镜垂照讲大乘经。臣闻法爱乐。当时遂凭法师在寺。得听法音首尾向三年。臣审知佛是无上法王。众圣所归。教加一切哀含万像。深同巨海不简细流。明同日月不嫌星烛。会触即化遇物斯乘。天上人中自然尊大。纵使天有普覆之功。地有能载之力。皆是诸佛建立使之然也。臣又寻鲁孔丘者。英才诞秀圣德不群。世号素王。制作经典。训奖周世。教加来叶。师儒之风。泽润今古。亦有逸民如许成子广成子原阳子列子老子庄子等百家诸子书皆修身玩习。放畅山谷纵大其心。学归淡泊。事乖人伦长幼之节。亦非安世化民之风。是以古人将为滞陷。盖此之谓。至汉景帝。考诸百家。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内外明达。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训朝野令讽诵焉。若将孔老二家远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然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诸佛设教。天法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

吴主曰。仙有灵宝之法。何如。

阚泽对曰。灵宝者。一无氏族可凭。二无成道处所。教出山谷。无所知也。直是山居滥说。非圣人所制。吴主善答之曰。公学博精通览无不悉。宜加太子太傅令领侍中尚书令如故。案后凉书。秦主符坚建元十九年。遣征西将军酒泉公吕光西讨龟兹国。得沙门鸠摩罗什。是龟兹国大承相之长子。吕光至凉州。闻秦主姚苌所害光遂称帝凉治姑臧。罗什在凉州译出大华严经。以自玩适至秦主姚苌子兴弘始二年。至长安译出众经。佛法尔时大盛。当晋大兴三年。安北凉州沮渠蒙逊永和二年。有沙门昙摩谶。是天竺国人。至凉州译出众经。至持地六度不译戒品。谓汉地人不能持戒。隐如不译。时有比丘披读经文怪无元戒品。遂即行道心专求。夜梦见一道人授戒本与。比丘得戒诵持。至明。告谶曰。昨夜梦中见有法师授我戒品。恐有所忘。愿与正之。谶即令比丘诵之。与本无异。谶曰。善哉善哉。大德。吾恐汉地人不能持戒。不复译之。今大德求如得者。汉地必有持者。戒品从此流行。当晋隆安四年。自此以后。年年西国沙门传法来者众。非记可尽。论营记。元魏正光元年岁次庚子七月。明帝加元服大赦。二十三日请僧尼道士在佛殿前设斋。斋讫。帝语侍中刘腾。宣 敕。请法师等与道士论议。以释弟子疑网。

尔时诸观道士姜斌与融觉寺法师昙谟最对论 帝问曰。佛与老子同时以不 姜笑对曰。老子西入化胡。以充侍者。明是同时 法师问曰。何以知之 姜斌对曰。案老子开天经。是以得知。

法师问曰。老子当周何王几年始生。周何王几年西入 姜斌曰。当周定王即位三年乙卯之岁。在于楚国陈郡苦县厉乡曲仁里九月十四日夜子时生。周简王即位四年丁丑之岁。事周为守藏吏。当周简王即位十三年丙戌之岁。迁为太史。当周敬王即位元年庚辰之岁。年八十五。见周德陵迟。遂与散关令尹喜西入化胡。此足明矣。

法师对。曰佛当周昭王二十四年岁次甲寅四月八日生。当周昭王四十二年岁次壬申十九出家。当周穆王二年岁次癸未三十成道。当阳化世四十九载。当周穆王五十二年岁次壬申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今计佛入涅槃后。经三百四十五年。至周定王三年老子始生。生已年八十五。至周敬王元年。经四百二十五年。始与尹喜西入。据此则年月日悬殊不同。鄙夫一何闇说。辄言佛为侍者。岂不高岸为谷小乃谬乎。姜斌曰。案开天之文。李柱史西入化胡佛为侍者。亦应不谬。法师辄拒此事。恐理未安。法师对曰。夫佛者法王也。故能降灵兜率生出王宫。万福圆备亿善臻集。普化三千均济六道。行即金花捧足。坐即百宝莲台。出则帝释前驱。入则梵王侍后。左辅密迹以断邪伪为效。右有金刚以灭邪魔为功。无央菩萨以充法子。无量声闻以为圣众。护世四王朝夕觐省。天龙八部晓夜奉接。天乐悬空如云。天化散落如雨。师子一吼外道归真。法鼓自鸣邪魔从正。何得与周藏吏以为侍者。若周柱下史有法王子之量。应在周世如现神通。何有避世西逃方能化物。若也柱史能化其时。周德虽曰衰微。仍承文武成康之风。柱史既乃周世五王。何不加之以神变。显之以法药。若能此者如风在草色正自由。何用潜逃于西远化胡俗。况法王柱史相去四百二十余年。今言同时。特为侍者。此亦误之太甚。深可悼焉。仁者既有开天之说。此狂简斐然文章。何足依信。

姜斌曰。若生当昭王灭周穆王。出何文记。

法师对曰。出周书异记。并出汉书法本内传。并有明文。当今君子故应览见。不能为君一人对众更说。

姜斌曰。孔子既是制法圣人。当时于佛何得迥无一言记 法师对曰。真是仁者不识同于管窥览不弘广。何得辄谤孔子于佛迥无一言记。仁者若不相信。孔子自有三备卜经。佛之出世在中备。仁者善自披究足得开晓。

姜斌曰。孔子圣人不言如志。何假卜乎 法师曰。唯佛是圣人之法王四生上首。远视一切众生前后二际吉凶终始。不假卜观视若掌中。自余圣人虽晓未然之理。必藉蓍龟以通灵卦也 尔时明帝即遣中尚书又宣敕。道士姜斌论无宗旨。复云。开天经言老子说者。问姜斌。此开天经何处得来。是谁孰与。姜斌对曰。臣亡师道士张祥边得。

帝曰。经在何处。姜斌对曰。在观。遣中书侍郎魏取尚书祖莹等。就观取得经将来。帝遣文武官尚书郎已上议当太尉公萧琮太府李寔卫尉卿许百桃吏部尚书邢峦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人。读讫云。老子止著五千文。西隐流沙更无言说。此书虚妄。专言老子化胡说十二部经。臣等所议。姜斌罪当惑众 帝谓道士曰。卿等比来专学此法。何名求道。诸道士对曰。臣等并无此书。今日始闻姜斌所说 帝即遣中书郎邢子才黄门侍郎杨宽等向观重搜诸房。搜讫尽无此书 帝曰。姜斌道人罪合极刑付狱斩决。尔时廷尉卿元超。领斌将出 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谏曰。陛下新赦恩宥天下。今复建斋以启多福 敕令论议开畅凤猷。姜斌虽可语无宗旨得沾案会。今 陛下从天怒之威。就案法之中。如欲戮人恐不当天意。

帝曰。弟子谨案经云。佛在因中作国王时。杀五百婆罗门不犯戒律。今姜斌开天之说。此即妖书惑乱朝廷。今不斩决误后不少 法师极谏。姜斌免死。配徙马邑。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