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西明寺释氏撰
历代小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三
序曰。所云小乘藏者。谓诸佛随缘赴机之渐教也。良由智识褊隘固执铿然。空有分疆心尘别境。封守界系位列因缘。排倒我之本基。折流转之缠结。惮佛道长远居止化城。耻声闻从师栖形空土。斯等之经名二乘道也。讨论教主曲引释迦。托八相而垂光。寄三界而称号。胎诞右胁。引同类而摄生。舍位若遣。接染爱之迷客。四十九载。三轮现于人天。方八十年。四谛扬于生趣。斯道被俗开诱寔繁。非佛本怀乘机权设。故经云。十方佛土惟有一乘。随宜方便故说三教。而登机之士依教策修。断戒见之牵连。倾分段之生死。钝根证此。谓穷盖荫之源。利智澄虑。沉疑而在空性。所以五部异执分计而讨其迷十八本二寻根而知理一。故知兔马涉水。未尽香象之能。羊鹿载驼。岂等大牛之力。所以大乘义本。性空极于教宗。小乘理浅。生灭会于真解。故佛性论云。二乘之人观同生灭以为真如。据斯以言。显小大之衢术也。至于经部所摄必祖四含。随机说导更开杂藏。戒律流被非经所收。议论披解最为繁广。且夫大圣施化本遣惑缠。除病称药不拘名体。故初说四谛。八万诸天而发大心。后说六度。亿量比丘悟于四果。自余凡浅执教守株互相指斥。全乖本意。述客旧之二医。明于极教。毁本师之两足。著在杂词。小无述大之言。自局心计。大有含小之致。通明蔽开。是知迦叶兴悲于败种。逼引同徒。身子悔吝于法性。悟迷斯反。诸余故习沿革卒难。终待会机异名施化。今所集经。始于仙苑终尽金河。所说半教号声闻藏。传度东渐年代可知。总有二百七十二部。一千四百九十四卷。用为小乘藏录。余有贤圣传集。将二百卷文兼小大理杂圣凡。不在二藏所收。自依别录所显。至于单重翻本传译存亡。无劳别历通入三藏。庶得披览之者。以类相从即用大观释然易辩云尔。·小乘经五百四十四卷
·小乘律二百七十四卷
·小乘论六百七十六卷
西梵贤圣集传(此通大乘合一百八十四卷)
·都合四件凡三百一十九部一千六百七十八卷二万四百二十四纸。
小乘经单重翻本并译有无录(合二百四部五百四十四卷七千六百七十四纸)
·正法念处经(七十纸一千一百九十九纸)
后魏菩提留支于洛都译
·中阿含经(六十卷一千一百四十七纸)
东晋僧伽提婆于杨都译
·增一阿含经(五十卷七百九十五纸)
东晋前秦建元年昙摩难提于长安译
·杂阿含经(五十卷一千三十纸)
宋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四百二十六纸)
东晋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于常安译
已前四经。小乘大宗四含为本。支流分散故有多部。今总举本经如上。自余别品殊译。济俗引生不无弘利。故复因仍相从叙列。
·漏分布经(八纸)
后汉桓帝时安世高于雒阳译
·四谛经(九纸)
后汉兴平年康孟祥译
·是法非法经(四纸)
后汉安世高译
·一切流摄守因缘经(四纸)
后汉安世高译
·古来世时经(五纸出第十三卷)
·长寿王经(五纸出第十七卷)
·阿那律八念经(四纸一名禅行敛意经出第十八卷)
·释摩男本经(四纸一名正阴因事经出第二十五卷)
吴黄武年支谦于武昌译
·瞿昙弥记果经(七纸出第二十八卷)
·诸法本经(二纸出第二十八卷)
·魔娆乱经(八纸一名弊魔试目连经一名魔王入目犍连腹经出第三十卷)
·赖吒和罗经(十一纸出第三十一卷)
吴时黄武年支谦译
·梵摩喻经(九纸出第三十一卷)
吴时支谦译
·斋经(四纸一名八关斋二名优婆夷堕舍迦经出第五十五卷)
吴黄武年支谦译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三纸出第六十卷)
·比丘问佛多优婆塞命终经(二纸)
·佛说求欲经(一十一纸)
·孙多耶致经(三纸一名梵志孙陀耶致经)
·凡人三事愚不足经(失本)
·萍沙王五愿经(七纸一名弗迦沙王经)
·七知经(二纸)
·碱水喻经(二纸)
已前二十六经并中阿含别品殊译
·琉璃王经(六纸)
西晋竺法护于长安青门译
·鸯崛髻经(五纸一名指髻经)
西晋竺法护译
·力士移山经(五纸一名移山经)
西晋竺法护译
吴时竺律头炎译
宋时沮渠安阳侯于杨都译
·须达经(三纸一名长者须达经一名三归五戒慈心厌德经)
南齐永明年求那毗地于杨都译
·行七行现报经(一纸出第三十卷)
·阿难同学经(四纸出第三十八卷)
·增一阿含经(三纸)
·群牛譬经(二纸)
·国王不犁先尼十梦经(五纸一名国王七梦经)
·波斯匿母崩土坌身经(五纸一名波斯匿王丧母经)
·施食获五福报经(二纸一名福德经一名施色力经)
·四未曾有法经(二纸)
·阿那邠坻化七子经(四纸)
·放牛经(四纸)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三纸)
已前一十七经并增一阿含经别品殊译。
·七处三观经(或二卷十六纸)
后汉安世高译
·九横经(二纸)
后汉安世高译
·八正道经(二纸)
同前译
同上译
·转法轮经(十纸访本)
同上译
·圣法印经(二纸)
西晋元康年竺法护译
·杂阿含经(二十一纸)
失译人时代已后例尔
·不自守意经(一纸一名自守亦名一自守意)
·戒德香经(二纸)
·比丘听施经(三纸一名听施比丘经)
·马有三相经(二纸)
·马有八态经(二纸一名马有八弊恶态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二纸)
·戒相应法经(二纸)
·禅行三十七品经(二纸)
已前一十五经并杂阿含经别品异译。
·普法义经(九纸一名具法行经)
后汉安世高译
·楼炭经(六卷一百三十纸或八卷是世记经)
西晋沙门法炬等译
·大般涅槃经(二卷四十八纸是游行经)
吴黄武年支谦于江南译
·佛般泥洹经(二卷五十五纸亦是游行经)
西晋竺法护译
·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一卷三十纸一名大六向经)
同上译
同上译
·十报法经(二卷二十七纸一名多增道章经)
后汉安世高译
·寂志果经(十六纸)
·梵志阿跋经(十三纸一名阿跋摩纳经)
·七佛父母姓字经(四纸一名妇人元延请佛经)
·梵志阿罗延问种尊经(七纸)
已前一十一经并长阿含经别品殊异。
·阿兰若习禅法经(二卷五十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于常安译
·坐禅三昧经(三卷或二卷四十八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舍头谏经(二十六纸一名太子二十八宿经一名虎耳太子经)
西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摩登伽经(三卷或二卷三十二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九十六纸)
宋时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三十一纸)
吴建兴年支谦于金陵译
·修行本记经(二卷四十二纸上三经同本别出)
后汉竺昙果竺大力共译
·本相倚致经(二纸)
后汉安世高译
·缘本致经(三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四纸)
西秦乞伏仁世法坚译
·罪福报应经(五纸一名分别业报经)
·业报差别经(十五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隋开皇年昙法智译
·谏王经(四纸)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八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唐永徽年玄奘于慈恩寺译
·五母子经(二纸)
·沙弥罗经(二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阿遬达经(二纸)
·玉耶经(四纸一名长者诣佛说子妇无敬经一名七妇经上二经同本别出)
·盂兰盆经(一纸又别本五纸云净土盂兰盆经未知所出)
·灌腊经(二纸一名般泥洹后四辈灌腊经)
·报恩奉盆经(二纸上三经同本异出)
·摩邓女经(二纸一名摩登女经又一名阿难为蛊道女惑经)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三纸上二经同本别出)
·杂藏经(九纸)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于杨都译
·鬼问目连经(四纸)
·饿鬼报应经(五纸一名目连说地狱饿鬼因缘经上三经同本别出)
·贤愚经(十三卷或十六卷三百七十五纸)
宋时慧觉共威德于高昌郡译
·别译杂阿含经(二十卷三百六纸)
隋大业年达摩笈多于东都上林园译
·杂宝藏经(八卷或十卷一百五十纸)
后魏延兴年吉迦夜共昙曜于北台译
·普曜经(八卷或十卷百四十七纸)
西晋永嘉年竺法护译
·本事经(七卷九十四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长安译
·修行道地经(六卷一百三十纸)
后汉安世高译
·生经(五卷或四卷一百七纸)
西晋竺法护译
·阴持入经(二卷三十二纸)
后汉安世高译
·中本起经(二卷二十七纸)
后汉建安年康孟详共竺大力译
·兴起行经(二卷二十八纸)
后汉康孟详译
·达摩多罗禅经(二卷五十纸)
后秦佛陀跋陀罗译
·义足经(二卷四十四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毗耶娑问经(二卷三十一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大安般守意经(二卷或一卷三十纸)
后汉安世高译
·优婆夷净行经(二卷或一卷三十纸)
·那先比丘经(二卷或一卷三十纸)
·大安般经(二卷或一卷二十纸访本)
后汉安世高译
·般泥洹经(一卷二十二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陀罗于杨都译
·当来变经(二纸)
西晋竺法护译
·过去佛分卫经(二纸)
同前译
·奈女耆域经(十七纸)
同上译
·净饭王般涅槃经(六纸)
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
·八师经(三纸)
吴时支谦译
·大迦叶本经(五纸)
西晋竺法护译
·四愿经(二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妇女遇辜经(二纸一名妇遇对经)
西秦法坚译
·辩意长者子问经(九纸一名长者问意经)
后魏法场译
·胞胎经(十五纸一名胞胎受身经)
西晋太安年竺法护译
·四自侵经(四纸)
西晋竺法护译
·五百弟子自说本缘经(二十纸)
西晋太康年竺法护译
·七女经(六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阿难四事经(三纸)
吴黄武年支谦译
·所欲致患经(二纸)
西晋竺法护译
·法受尘经(二纸)
后汉安世高译
·禅行法想经(二纸)
后汉安世高译
·四天王经(二纸)
宋元嘉年智严宝云于杨都译
·佛临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六纸一名遗教经)
后秦罗什于常安译
·舍利弗目连游四衢经
西晋竺法护译
·难提释经(四纸已后并失译人时代)
·无垢优婆夷问经(三纸)
·造立形像福报经(二纸)
·法常住经(二纸)
·懈怠耕者经(二纸)
·优填王经(五纸一名优田王作佛像经)
·阿难七梦经(二纸一名阿难八梦经或误八字)
·迦叶赴佛涅槃经(二纸一名涅槃时迦叶赴佛经)
·佛灭度棺敛葬送经(三纸一名比丘师经一名比丘经)
·摩诃刹头经(四纸一名灌洗佛经)
·罗云忍辱经(三纸一名忍辱经)
·出家缘经(二纸)
·三品弟子经(三纸一名弟子学三辈经)
·四辈经(三纸)
·见正经(七纸一名生死变识经)
·呵雕阿那经(二纸一名荷雕阿那含经)
·五无返复经(三纸一名五有返复经)
·阿含正行经(四纸一名佛说正意经)
·五恐怖经(一纸)
·大鱼事经(二纸)
·頞多和多耆经(二纸)
·梵摩和难国王经(二纸)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四纸)
·中心经(五纸)
·龙王兄弟经(三纸一名降龙王经一名难龙王)
·沙曷比丘功德经(二纸)
·树提伽长者经(五纸)
·卢至长者经(九纸)
·须摩提长者经(八纸)
·灯指因缘经(八纸)
·十二品生死经(二纸)
·五王经(四纸)
·末罗王经(二纸)
·摩达国王经(二纸)
·普达王经(三纸)
·犍陀国王经(二纸)
·坚意经(二纸一名坚心意经)
·佛大僧大经(六纸)
·只耶经(二纸)
·十二头陀经(五纸一名沙门头陀经)
·护净经(二纸)
·木患子经(一纸)
·时非时经(二纸一名时经)
·得道梯蹬经(三纸)
·栴檀树经(三纸)
·新岁经(五纸一名婆和罗经)
·贫穷老公经(三纸一名贫老经)
·长者子懊恼三处经(四纸)
·佛说越难经(二纸一名日难经)
·栴檀越国王经(三纸)
·自爱经(四纸一名自爱不爱经)
·佛说处处经(十五纸)
·无上处经(一纸)
·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四纸)
·未生怨经(三纸)
·十八泥犁经(五纸)
·泥犁经(十三纸一名勤苦泥犁经)
·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六纸)
·僧护经(二十纸)
·未曾有经(三纸)
·迦旃延说法没尽经(五纸)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三纸)
·四品学法经(一纸)
小乘律本译有无录(合三十五部二百七十四卷五千八百一十三纸)
·十诵律(六十一卷一千纸)
后秦弘始年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前二分后分于东晋卑摩罗叉于寿春石涧寺译
·四分律(六十卷一千一纸)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于常安译
·僧祇律(四十卷)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于杨都译
·弥沙塞五分律(三十卷)
宋景平年佛陀什共道生智胜杨都译
·善见毗婆沙(十八卷)
南齐永明年僧伽跋陀罗于广州译
·鼻奈耶(十卷)
前秦竺佛念道安等于长安译。
·萨婆多摩得勒伽(十卷)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于杨都译
·僧祇戒本(二十纸)
前魏昙摩迦罗于许昌译。
·四分戒本(二十三纸)
后秦佛陀耶舍于常安译
·解脱戒本(出迦叶毗律二十一纸)
后魏瞿昙流支译
·沙弥威仪(九纸)
宋时求那跋摩于杨都译
·昙无得羯磨(三十一纸)
前魏正光元年昙曜于洛阳译。
·四分尼羯磨(十五纸)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优婆塞五戒相(十五纸)
宋求那跋摩译
·弥沙塞戒本(十九纸或云五分戒本)
宋景平年佛陀什于扬都译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九卷)
·大比丘三千威仪经(二卷)
·毗尼母论(八卷)
·大爱道比丘尼经(二卷)
·舍利弗问经(十一纸已下并失译)
·真伪沙门经(三纸一名摩诃比丘经)
·戒消灾经(四纸)
·迦叶禁戒经(三纸)
·犯戒罪报轻重经(二纸一名犯罪经)
·僧祇比丘尼戒本(二十四纸)
·十诵比丘戒本(二十纸)
·十诵比丘尼戒本(二十六纸)
·四分比丘尼戒本(三十一纸)
·优婆塞五戒威仪(二十三纸)
·优波离问律(二十三纸)
·大沙门百一羯磨(二十二纸)
·十诵羯磨(二十三纸)
·沙弥十戒并威仪(二十一纸)
·沙弥尼十戒(四纸)
·沙弥尼离戒(四纸)
小乘论单重本(并译有无录合三十三部六百七十六卷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七纸)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二百卷三千一百九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京师奉诏译
·阿毗昙八犍度毗婆沙(六十卷一千二百七十八纸上二论同本别出)
北凉沮渠世道挺等北凉姑臧译
·顺正理论(八十卷一千四百二十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大慈恩寺译
·显宗论(四十卷六百四十四纸)
唐永徽年玄奘于大慈恩寺译
·阿毗昙八犍度(三十卷四百五十纸)
·发智论(二十卷三百六十四纸上二论同本别出)
唐永徽年玄奘于内宫中译
·俱舍论(二十二卷四百五十八纸)
陈真谛于广州译
·俱舍论(三十卷四百七十纸上二论同本别出)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
·舍利弗阿毗昙论(二十二卷五百九十九纸)
后秦弘始年昙摩崛多于常安译
·出曜论(二十卷四百八十七纸)
前秦竺佛念于常安译。
·成实论(二十卷或十四卷四百纸)
后秦罗什译
·识身足论(十六卷二百七十一纸)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
·鞞婆沙阿毗昙(十四卷三百四十七纸一名广说论)
前秦建元年僧伽提婆于洛阳译
·法蕴足论(十二卷百九十二纸)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
·解脱道论(十二卷一百九十八纸)
梁世僧伽罗于杨都占云馆译
·众事分阿毗昙论(一十二卷二百九纸)
·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卷二百八十纸)
宋元嘉年伊叶波罗共求那跋摩译
·立世阿毗昙论(十卷一百七十三纸)
陈真谛于始兴郡译
·尊婆须蜜所集论(一十卷二百七十五纸)
前秦建元年僧伽跋澄共佛念译
·法胜阿毗昙论(六卷一百三纸)
后齐天统年耶舍共法智译
·四谛论(四卷七十四纸)
陈真谛于南康郡译
·阿毗昙心论(四卷六十七纸)
东晋太元年提婆共慧远于庐山译
·分别功德论(四卷或五卷七十三纸失译)
·三弥底论(三卷三十五纸)
·入阿毗达摩(二卷二十纸)
唐显庆年玄奘于宫中译
·阿毗昙甘露味(二卷四十五纸)
·辟支佛因缘论(二卷二十纸)
·三法度论(三卷四十四纸)
东晋太元年僧伽提婆于庐山译
·俱舍论颂本(四纸)
唐玄奘译
·十八部论(七纸)
陈真谛译
·部异执论(九纸)
陈真谛译
·明了论(二十四纸一名律二十二明了论)
陈真谛译
·随相论(三十四纸)
贤圣集传录(合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二千七百六十纸)
·佛本行集(六十卷八百六十二纸)
隋开皇中崛多于京师奉敕译
·撰集百缘经(十卷一百三十五纸)
吴世支谦于建业译
·陀罗尼集(十卷一百八十七纸一名杂咒集九卷)
·六度集(八卷一百三十五纸)
吴世康僧会于武昌译
·佛本行经(七卷一百一十四纸)
宋元嘉年宝云于杨都译
·阿育王传(七卷或五卷一百一纸)
梁天监年僧伽婆罗于杨都译
·付法藏传(六卷或四卷七十五纸)
后魏吉迦夜共昙曜于北台译
东晋宝云于杨都译
·禅秘要(五卷或三卷七十一纸一名禅法要)
宋元嘉年昙摩蜜多于江表译
·摩诃般若钞长安品(五卷八十三纸一名菩提品一名长安品)
前秦建元年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百喻集(四卷四十四纸僧伽斯那撰)
南齐永明十年求那毗地于杨都译
·法句喻集(四卷或五卷九十二纸一名法句本末)
西晋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菩萨本缘(二卷五十三纸僧伽斯那撰)
吴世支谦于江南译
·僧伽罗刹集(三卷八十四纸)
前秦沙门昙摩难提译。
·法句经(二卷四十四纸)
吴世支谦译
·禅秘要法(三卷七十五纸)
后秦弘始年罗什译
·禅法要解(二卷四十四纸)
后秦罗什译
·旧杂譬喻(二卷三十七纸)
吴康僧会译
·杂譬喻(二卷二十六纸一名菩萨度人经)
·孛经钞集(十八纸)
吴黄武年支谦于武昌译
·思惟要略(九纸一名思惟经)
后汉安世高译
·佛医经钞(四纸)
吴世竺律头炎共支谦译
·分别业报略集(七纸大勇菩萨撰)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
·为禅陀迦王说偈(七纸龙树撰一名劝发诸王偈)
宋求那跋摩译
·杂譬喻经(十纸)
后秦罗什出道略集
·无明罗刹集(三十三纸)
·四十二章(六纸)
后汉永平十年竺法兰等译
·治禅病秘要(二十八纸)
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
·请宾头卢法(二纸)
后汉安世高译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七纸)
后汉安世高译
·阿毗昙五法行经(十一纸)
后汉安世高译
·宾头卢为王说法(七纸访本)
·宾头卢为优陀延王说法(八纸)
·十二游经(五纸)
·迦叶结经(九纸一名迦叶集结经传)
西晋竺法护译
·育王子坏目缘(二十六纸)
前秦建元年昙摩难陀共佛念译。
·马鸣菩萨传(二纸)
后秦罗什译
·龙树菩萨传(四纸)
后秦罗什译
·提婆菩萨传(三纸)
后秦罗什译
·婆薮盘豆传(十四纸)
陈真谛译
·撰集三藏及杂藏传(八纸)
·四阿含暮钞(二十二纸或二卷)
前秦鸠摩罗佛提译。
·外道金七十论(三卷五十二纸)
陈世真谛译
·破外道四宗论(五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破外道涅槃论(六纸)
后魏菩提留支译
·大阿罗汉难陀蜜多法住记(七纸)
唐龙朔年玄奘于坊州玉华宫寺译
·众经目录(五卷九十纸)
唐贞观初普光寺玄琬撰
·见定经入藏录(一十九纸)未详作者
大唐内典录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