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选译 | 大慧宗杲 | 禅宗语录。宋僧蕴闻编。三十卷。大慧普觉(1089—1163),即宗杲,禅宗杨岐派圆悟克勤的弟子,宋孝宗时赐“大慧禅师”号。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卷一至卷四题《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五题《大慧普觉禅师住育王广利禅寺语录》;卷六题《大慧普觉禅师再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附《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卷七题《大慧普觉禅师住江西云门庵语录》;卷八题《大慧普觉禅师住福州洋屿庵语录》;卷九题《大慧普觉禅师云居首座寮秉拂语录》;卷一○题《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一题《大慧普觉禅师偈颂》;卷一二题《大慧普觉禅师赞佛祖》;卷一三至卷一八题《大慧普觉禅师普说》;卷一九至卷二四题《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五至卷三○题《大慧普觉禅师书》。编成于宋乾道七年(1171),同年上孝宗皇帝,请颁旨入藏。次年由德潜主持刊入《毗卢藏》。《崇宁藏》及明版诸藏均予录载。 |
大般涅槃经选译 | 佚名 | 这里选录的几章,是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节选出来的,它属 于《大般涅槃经》的重要理论部分,即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有关大乘佛教思想 的部分。 |
禅话与净话 | 方伦 | 本书分两大部分,即禅话与净话。作者分别将佛门禅净的特色深入地释义,并且以历代禅净兼修的大德为例证,破斥持门户之见者。书中以“念佛至一心不乱,便是禅定;参禅至彻见自性,即是净土”为立论的根据,写出了禅宗与净土宗同为佛教派别的异与同。 |
禅者的初心 | 铃木俊隆 | 这是一本西方佛子人手一册的禅宗入门书。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初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保持这颗初心,随时准备好去接受、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这种禅心的修行全书遍处可见。书中每个章节,都是铃木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的,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如何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此外,本书还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 |
三塔主峰禅师语录 | 佚名 | 《三塔主峰禅师语录》是一部记录明代高僧三塔主峰禅师言行的禅宗语录集,汇集了禅师与僧人、居士之间的对话以及禅师在各种场合的讲法内容。该书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禅师对禅理、修行方法及日常生活的深刻见解,为后世禅宗修行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全书以语录形式为主,通过禅师与弟子、信徒之间的机锋问答,探讨了诸多禅宗核心思想。例如,禅师常以“明心见性”为修行宗旨,强调通过“道心”的培养,达到解脱和觉悟。书中多处记录了禅师对修行的指导,他劝诫弟子要勤奋修行,不可贪图安逸,并主张通过诵经、礼拜、坐禅等日常修行方式,不断精进。 |
寿昌无明和尚语录 | 无明慧经 | 该书是研究无明慧经禅师思想以及明代曹洞宗发展的重要资料。书中包含了无明慧经禅师在不同场合的上堂说法、拈香问答、举古颂古等内容,体现了他对禅宗义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例如,他强调 “行解相应”,认为修行不仅要在见地上圆明,还要在行为上自然剿截,不能偏于知解或行持一端。在禅法上,他继承了曹洞宗的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常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启发弟子领悟佛法真谛,如 “诸佛时常说法,不须疑议猜详,是何法?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不论通宗透教,秪贵直下承当”,引导弟子不要执着于文字相,要直接从当下的生活中去体悟佛法。 |
颂古钩钜 | 佚名 | 鄂州龙光蕰上达夫颂、参同蕰宏宽夫着语。书中通过对禅宗古德的机缘语句、公案等进行颂古和着语,以阐发禅宗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帮助修行者更好地理解和体悟禅宗的精髓。从内容上看,如 “达磨廓然”“米胡悟不”“赵州问死” 等诸多篇章,都是围绕着禅宗历代祖师的故事、问答等展开,以诗歌等形式进行解读和发挥。 |
颂古合响集 | 佚名 | 禅宗灯录类典籍,作者不详。该书主要收录了历代禅师对禅宗公案、古则的颂古之作。颂古是禅宗的一种文学形式,以诗歌的体裁对公案进行阐释、评唱,帮助禅僧和修行者理解公案所蕴含的禅理。《颂古合响集》通过汇集众多颂古作品,展现了不同禅师的禅学思想和智慧,对于研究禅宗的发展、禅学思想的演变以及禅宗文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
天岸升禅师语录 | 天岸本升 | 《天岸升禅师语录》二十卷,收录在《嘉兴大藏经》和《禅宗全书》中。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住青州大觉禅院语录、再住青州法庆寺语录、大觉首座寮秉拂、示众、机缘、勘辨等多个部分,对于研究清代禅宗的发展以及临济宗在青州地区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笑堂和尚语录 | 佚名 | 禅宗语录典籍,主要收录了清代禅僧笑堂和尚的禅法思想与修行实践。笑堂和尚为清代禅宗高僧,主要活跃于浙江余杭地区,曾驻锡卧龙山广化禅寺并开堂说法,其禅法以“单拈最上”“接祖祢裕弓冶”为特色,注重机锋棒喝与生活禅修的结合。生平无考。书中包含笑堂和尚在浙江余杭卧龙山广化禅寺的开堂法语、与弟子的机锋问答、佛事仪轨及赞偈等,展现了其“单拈最上”“接祖祢裕弓冶”的禅风。例如,他常以棒喝、公案接引学人,强调“饥时食饱时欢,曲肱而枕乐考槃”的自然悟道境界。 |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 | 莲月道正 |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聚焦清代临济宗莲月道正禅师的禅法。康熙初年,莲月正禅师受破山门下邀请,住持湖北当阳玉泉寺,全力弘扬临济破山禅法。玉泉寺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在此结庐,隋代智顗大师也曾驻锡,享有 “三楚名山” 等美誉。 书中开篇是康熙十七年当阳知县俞廷瑞的序文。俞廷瑞虽熟悉儒行,对宗门大旨却了解有限。因莲月大师是临济传灯之人,勾起他对家乡荒废后又复兴的雪窦山的怀念。雪窦山由石奇和尚复兴,石奇和尚师承天童密云禅师,密云禅师接续达摩祖师法脉,让临济宗大振。莲月大师作为密云禅师之孙、石奇和尚之侄,传承有序。他在多地开堂说法,德行可与竺道生等高僧媲美。 书中多为莲月正禅师在玉泉寺开堂接众的说法记录。在与僧人的问答中尽显禅法智慧,如僧问两处施设作用是否相同,禅师答 “相席打令”;谈及动静境界,禅师指出二者无实质区别,借此阐明佛法真谛。这些语录是研究临济宗禅法及莲月正禅师思想的重要文献,为后世参禅者领悟禅法、探究人生本质提供了宝贵指引。 |
佛法要义浅释 | 于凌波 | 《佛法要义浅释》由资深佛教学者于凌波所著,专为现代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佛教。 书中从释迦牟尼佛悟道讲起,详细阐述四谛、十二因缘、因果业报等基本教义,梳理佛教历史发展脉络,剖析禅宗、净土宗等宗派特点,还介绍修行方法,搭建起完整的佛教思想架构。写作时,作者摒弃晦涩术语,以通俗语言结合生动案例,让复杂佛理变得易懂,新手与爱好者都能轻松阅读。 阅读本书,读者能汲取慈悲、平等、觉悟等佛教智慧,缓解生活压力、提升精神境界,也有助于认识文化多元性。它是一本难得的佛教文化普及佳作,值得对佛教感兴趣的人研读。 |
云峰体宗宁禅师语录 | 开福道宁 | 《云峰体宗宁禅师语录》由明末临济宗僧道宁(号体宗)著述。道宁俗姓汪,歙溪人,其禅学历程丰富,先于崇果寺执浴时因诵《金刚经》而有所悟,后祝发蒋山,依雪窦老良禅师,又遍历丛林参访名宿,最终于白莲闻五祖小参时顿彻法源 。该语录成书过程波折,道宁不喜记录刊行,在其寂灭后十余年,经华岩法弟德玉、青城法侄彻生等人努力才得以刊印流传。书中内容为道宁禅师住持泸州方山云峰禅寺等期间的上堂法语、问答机缘等,展现了他对禅法的深刻见解与独特教学方式,是研究明末临济宗禅学思想、禅法传承以及当时佛教在西南地区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对了解禅宗思想演变和地域传播具有较高价值 。 |
中论密钥 | 龙树 | 《中论》被称为“第二大佛陀”的龙猛菩萨所撰著的论典。它以理证阐释了佛陀第二转法轮的般若深义,揭示了远离一切戏论、平等无二的境界。《中论密钥》是索达吉堪布依据印藏古大德的注释,对 “第二大佛陀”龙猛菩萨的《中论》所作的讲解。本书集佛陀第二转般若法轮之精华于一体,揭示了远离一切戏论、平等无二的境界。让您明白何为不生不灭、不长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对进一步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教言,也有极大指导作用。 |
般若经讲记 | 印顺 | 作者是释印顺 。本书分两部份,一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讲记”,一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这两部经在中国佛教里,流传很广,读诵的人也很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心经则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是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小部经典。本书包含的就是这两部重要佛经的讲记。 |
成佛之道 | 印顺 | 《成佛之道》综合佛法精要,开显成佛坦途,乃印顺法师博览法藏之心得。全书分为偈颂和释文两部分,先以偈颂总摄成佛之道浅深之义理,再循序用现代汉语一一加以解说。颂文要而简,利于读诵与记忆;释文浅而详,利于明解与会通。 |
入行论释・善说海 | 无著 | 《入行论释・善说海》是一部对《入行论》进行深入阐释的重要论典,由藏地无著菩萨所著。无著菩萨是公认的具有菩提心的大德,还著有《佛子行三十七颂》,其作品对修行者的相续转变意义重大。 这部论典的译者是索达吉堪布。堪布生于 1962 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多年来,他致力于藏汉经论的互译工作,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汉语,也把汉文典籍译成藏文,同时还在国内外高校演讲,与知识分子交流,并和科学家探索诸多领域问题,为传播佛教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入行论释・善说海》系统地呈现了《入行论》中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修学体系。书中逐字逐句、逐品地对《入行论》进行详尽讲解,比如在第一品菩提心利益的阐释中,会深入剖析菩提心的种种殊胜功德;第二品围绕忏悔罪业,细致讲解如何通过相关方法来净化自身相续;第三品则着重阐述受持菩提心的具体方法和深远意义等等。通过引用丰富的教证、理证,该书助力修行者透彻理解《入行论》中所蕴含的大乘佛法的甚深义理与修行要诀,引导修行者于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进而积极实践菩萨行,最终实现解脱。 |
介为舟禅师语录 | 佚名 | 该书共十卷,卷首有序文,内容涵盖上堂、小参、拈颂、法语、入室机缘、垂问、偈、传书引疏、题赞自赞、佛事、萍吟集、影堂集、松陵杂录、吴门杂录、行状塔铭等多个方面。收录于《嘉兴大藏经》。关于介为舟禅师的资料较少,暂时没有直接关于介为舟禅师详细生平及更多事迹的记载。 |
普明香严禅师语录 | 普明香严 | 《普明香严禅师语录》是清代普明香严禅师言论集,含开示、问答、法语等内容,不仅有对禅宗经典的精解、心性剖析等佛法义理阐释,还有对弟子修行的指导及生活中禅意开示,继承临济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传统,语言简洁生动,以活泼机锋、巧妙公案启发悟性,将修行与生活相融,是研究清初临济宗发展、禅师思想及当时禅宗历史演变的重要资料,丰富了禅宗文化宝库。 |
禅非一枝花 | 无念深有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 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思潮动荡,正值时下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道德滑坡以及人心不洁等社会精神危机。故黄檗无念禅师这方面的话语录,近在咫尺却又溟深高远,其意境,无疑可以作为令之人心修为的参照。另有—卷,是为附录,可全方位了解黄檗无念禅师生平事迹。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念禅师身体力行,从一字不识到开悟禅师,无念禅师悟道因缘,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如何笑对人生。 |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 | 继起弘储 |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由门人光深等编,内容包括上堂(二十则)、小参(二则)、茶话(一则)、机缘(五则)、颂古(一则)、印偈(十一首)、杂偈(二十二首)等。 |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 | 无异元来 |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六卷,明元来说,成正录,元贤序。第一卷 博山语录 第二卷 董岩语录 第三卷 大仰语录、鼓山语录、天界语录、答问 第四卷 拈古、颂古、赞、禅警语 第五卷 书、文、序、疏 第六卷 偈 |
人行道 | 圣严 |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困惑、挫折在所难免,在面对人际关系、家庭、乃至事业的种种问题及困扰时,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时常是带领众人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圣严法师将多年修习佛法的智慧,化成四十一篇知性与感性兼具的短文,包含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何面对疾病、婚姻、工作,乃至宗教、政治等人生各面向的问题,希望用佛法的慈悲与智慧,陪伴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平静祥和,走得更有意义。 |
佛教逻辑 | 舍尔巴茨基 | 本书是二十世纪西方佛教学界最著名的俄罗斯学者、彼得堡学派的巨擘舍尔巴茨基(1866—1942)的代表作。该书除了详细地论述了佛教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之外,还尤其借助当时的佛教史、佛教哲学和梵藏文献研究的成果,以三位佛教思想家(陈那、法称、法上)为对象,对晚期大乘佛教的认识论和逻辑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一讨论以印度其他哲学流派的逻辑及亚里士多德逻辑为参照,指出了佛教逻辑在同一律、矛盾律等推理形式方面的特征,以及其中的精深博奥。 |
学禅方便谭 | 白圣 | 白圣大师是禅宗大家,在台湾很有名望,在这本小书里他详细讲解了参禅、打坐的方法,比如如何盘腿,如何调息,如何参话头,对于想学禅或者对禅宗感兴趣的人非常有用;其中的调息打坐等方法对长期患病的人也有很大帮助,坚持做即可益气养血,驱除病魔,重返健康。 本书收入的是一代高僧白圣大师普及佛法的讲义,曾多次发表或出版,今辑录成一书,统名之为《学禅方便谭》。《学禅方便谭》一书两用,既可了解佛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又可学习参禅打坐、调息养心的技巧与要决,从而达到修行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最后附录数则历史上有名的禅宗公案,其中一些关于“舍得”、“放下”的故事值得我们当代读者思考和学习。 |